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批判愛因斯坦,以科學之名(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看到這個題目,讀者們大概會認為,作者要麼是個民科,要麼是個瘋子。

然而我既不是民科,也沒有瘋。

瘋的另有其人。


在劉慈欣的《三體》第七章《瘋狂年代》中有這樣的情節:





雖然小說中紅衛兵對葉哲泰的批斗是虛構的,但對於愛因斯坦的批判,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

歷史上,對於愛因斯坦的大規模批判,共發生過三次。

第一次批判

德國的種族主義立場


1919年5月29日,兩位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和安德魯-克羅姆林,帶領各自的科研小組,分別在西非的普林西比島和巴西索布拉爾,通過對日食的觀測,共同驗證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對星光偏折效應的預言。

同年11月6日,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舉行了一次聯合會議,在會議上,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長戴森,以及愛丁頓和克羅姆林的研究小組,向全世界宣布了他們對廣義相對論的驗證結果。

自此,愛因斯坦一夜破圈,從一名物理學圈子裡的小眾名人,成為了全球聞名的大眾偶像。

然而盛極之後,是禍之所伏。


同在1919年,德國工人黨成立,1920年2月24日,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即納粹黨。為什麼我會在這裡提到納粹黨的成立?看到後面您就會明白。

1920年的8月和9月,兩場批判相對論的公開演講在德國相繼上演,主要參與者包括德國實驗物理學家格爾克與鐵杆反相對論人士保羅-魏蘭德,以及德國實驗物理學家、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菲利普-萊納德。

有格爾克與萊納德這樣的著名物理學家參與,這兩場批判會按理說應該學術含量很高,以至於愛因斯坦本人都抱著虛心接受意見的態度參加了。

然而種種充滿種族主義色彩批判論調,讓批判大會成了一場不折不扣的鬧劇。

格爾克、魏蘭德等人的發言毫無學術含量,純屬捕風捉影的人身攻擊,例如指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剽竊而來的,這些言論被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馬克斯-普朗克評價為“難以置信的污言穢語”。

作為前諾獎得主,萊納德的發言也高明不到哪兒去,同作為光電效應的研究者,他指責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闡述剽竊了他的研究——事實上,無論是提出光子假設,還是對光電效應的解釋,愛因斯坦的成果絕對是前無古人的,也正是因此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獎。
1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