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八九学运35周年 外地学生当年的六四 | 温哥华财税中心


[六四事件] 八九学运35周年 外地学生当年的六四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八九学运35周年 外地学生当年的六四 https://t.co/o8NIC2oFUS—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June 4, 2024

35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要求民主,反对官僚特权和腐败的中国学生运动从具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和12.9学生运动传统的北京高校开始,迅速扩散到中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及南京、广州、成都、合肥、贵阳等多数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中间,掀起持续数周的大规模抗议浪潮,成为八九六四学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四事件35周年前夕,当年参加上海和南京等地高校学运的人士回顾了外地学生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外地学运与北京学潮紧密呼应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猝然去世。北京高校学生率先开始悼念这位以开明、亲民、务实着称、被党内顽固派老人整肃下台的共产党领导人。大批学生涌向天安门广场集会,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几乎每个省会或高校相对集中的城市都发生了在本地主要广场请愿抗议的学生运动。一些参与其他省市抗议活动的学运领袖指出,六四以及之后的镇压中,当局对外地抗议者的抓捕处罚尤为严酷,不少人被重判十年以上刑期(向天安门毛像掷鸡蛋者最重,判处无期徒刑)。据中国官媒报道,北京上海等地有多名抗议者被指为“暴徒”、“罪犯”遭司法从快枪决。

美国的自媒体人、油管政论节目主持人吴建民当时是南京市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并领导了江苏南京的学潮,六四后被抓,遭判刑10年。他告诉美国之音,当时学生们的主要诉求是希望当局公正评价胡耀邦,同时爱护学生的民主热情,把中国的体制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

吴建民说:“因为学生这时候上街只是表达一个民主的诉求,并没有提出任何什么反对共产党的口号,要什么推翻共产党了,要什么打倒邓小平了,那时候根本没有。基本上,学生这种诉求以北京为主,全国各地的高校全部参与了,我所在的城市是南京。南京当时有50多所高校,我们这个规模也是相当大。南京的主要广场叫鼓楼广场。南京高校学生主要集中的集会主要都是以鼓楼广场为集中地。”


吴建民指出,把和平请愿定为动乱的中共党报《人民日报》426社论激化了学生与当局之间的矛盾,激怒了参加抗议活动的南京学生,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正在从事一个神圣的和平抗议活动。

他说:“政府故意把学生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他把学生指定为动乱嘛。就是你们这些人根本不是爱好民主,你们是挑起动乱,是破坏社会稳定嘛。那我们学生当时是不能接受的。可以这样讲,当时无论是北京还是我们南京的学生,在广场上游行示威都是相当文明。我们没有砸过一块玻璃。我们整个广场几千几万人待在上面,游行也好,示威也好,等到我们撤去,是没有垃圾的,每一个同学都会告诫身边同学,带好塑料袋。大家把那些自己可能产生的各种垃圾,都用塑料袋带回去,没有人在广场乱扔垃圾。秩序井然,没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没人去拦截过任何公交车辆,阻拦别人上班,什么搞打砸抢行为,完全没有。不光是北京,没有全国各大城市都没有。我们南京更是这样。”




资料照:1989年南京学运得到多家官方媒体记者声援。(吴建民提供图片)

南京学生徒步北上行动

就在六四事件之前几天,南京抗议学生发起了徒步前往北京的北上行动。

吴建民说:“5月28号,由我本人当时策划了这个北上运动,也就是在南京高校有几千个学生在鼓楼广场宣誓以后,6月1号向北京挺进。”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