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 副總統辯論: "六四" 萬斯的轉變 沃爾茲的口誤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日晚9時,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兩位副總統候選人——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Tim Walz)和俄亥俄州參議員萬斯(JD Vance)——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紐約演播室舉行唯一一場副總統辯論會。
距離真正大選投票還有一個月左右,而特朗普和卡瑪拉·哈裡斯的民調並沒有拉開明顯差距,尤其在幾個“搖擺州”,選情依然焦灼。
根據辯論前《紐約時報》的民調,沃爾茲比萬斯更受歡迎,前者淨好感度為3%(有好感的比例減去無好感的比例),後者為-6%。
從辯論來看,中國議題出現的頻次有限,重點集中在墮胎、移民、中東等議題,但並未涉及上次總統候選人辯論的焦點——俄烏問題。
與總統候選人辯論相比,沃爾茲和萬斯的火藥味沒那麼濃,保持了一定風度。在辯論結束後,沃爾茲和萬斯握手,並相互介紹後來上台的兩位夫人。
麥克風不靜音
辯論開始前,主辦方宣布全程保持麥克風開放,兩位候選人也同意,但主持人還表示,她隨時有權力把候選人的麥克風轉為靜音。
在此前兩次總統候選人辯論中,未輪到發言的候選人麥克風會被轉為靜音。
兩名候選人沒有作開場發言,直接開始回答主持人的提問,最後兩人有機會發表2分鍾結語。演播室沒有安排現場觀眾。
從觀眾的角度而言,沃爾茲更緊張,發言時也出現過幾次口誤。一名佛羅裡達州的27歲居民看完全場辯論後以短信向BBC表示,沃爾茲看起來不太自然和緊張。他對萬斯的表現表示贊賞,稱萬斯“神態自若”“有自信”。
沃爾茲在辯論一開始時閃爍其詞,沒有直接回答主持人的問題。但過後在談論他更熟悉的課題時,他逐漸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比如醫療保健、兒童保育政策和其他國內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他當州長必須面對的問題,在談論外交政策和移民問題時,他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辯論過程中,主持人對特朗普此前所說的海地移民吃掉當地居民的貓狗的說法進行事實核查。但萬斯沒有退讓,還是站在特朗普立場上,堅持這一說法。主持人隨即表示那裡的大部分海地移民是合法的,萬斯繼續反駁和打斷主持人,直至麥克風被靜音。
中國議題
沃爾茲在辯論中被主持人問到,為什麼多年來他一再表示自己在中國共產黨統治者鎮壓民主抗議活動時身在香港,而實際上他卻回到了家鄉內布拉斯加州。
沃爾茲(Tim Walz)承認自己“說錯了話”。
他說: “我並不完美,有時也很笨拙。”
主持人要求沃爾茲解釋,1989年6月4日中國軍隊開進天安門廣場鎮壓反政府示威者時,他為何聲稱自己在香港。
他此前曾說自己在天安門事件前一個月就到了香港,然後在大屠殺後在中國大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教學工作。
但當時的新聞報道顯示,沃爾茲一直在內布拉斯加州,直到當年8月才前往中國。
沃爾茨吹捧了他作為教師、國會議員和州長的工作,然後說他有時會“陷入言論漩渦”。
當主持人問及時間上的差異時,沃爾茲回答道:“我在那個夏天到了那裡,在這個問題上說錯了話。”
共和黨人現在稱他為“天安門蒂姆”。
沃爾茲最近還修改了他去中國的次數。在2016年的一次采訪中,他說自己訪問過中國 “大約30次”。
但競選團隊本周告訴美國媒體,沃爾茲的訪華次數 “可能接近15次”。
另外一次關於中國的話題,是萬斯批評如今美國大部分的太陽能板都產自中國之時,沃爾茲立即糾正稱,許多太陽能板的產地都是他擔任州長的明尼蘇達州。
萬斯的立場與沃爾茲的口誤
對於萬斯而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自己對特朗普的立場為何發生180度轉變。
萬斯被問及過去他指特朗普可能是“美國的希特勒”。他還稱自己“永遠不支持特朗普”,還說特朗普是“白癡”“有害”和“應受譴責”。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