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微软高调官宣 我们造出了量子计算机 | 温哥华财税中心


[微软] 微软高调官宣 我们造出了量子计算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微软近日高调宣布推出名为Majorana 1的拓扑量子芯片,声称在量子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这款芯片基于马约拉纳零能模理论,号称通过8个拓扑量子比特就能展现超越传统超算的性能,并计划未来扩展至百万量子比特规模。消息一出,科技媒体纷纷用“碾压超算”“新物质形态”等夸张标题渲染,马斯克等名人也转发助阵,仿佛量子计算机即将塞进家用电脑机箱。

但仔细审视论文细节,这场狂欢可能掺杂着泡沫。微软在《自然》发表的论文承认,实验中观测到的双模随机电报信号(RTS)虽符合马约拉纳零能模预期特征,但无法排除普通安德烈夫束缚态的可能性。审稿人更直白指出:“本文结果不代表设备中存在马约拉纳零模的证据”。中科大团队对此评价一针见血——这就好比看到人影就说是天使,其实连翅膀都没拍到。

微软的量子之路堪称“薛定谔的突破”:2012年起就宣称发现马约拉纳粒子证据,却因数据造假被《自然》撤稿两次;2022年再推“可扩展拓扑量子比特”,又被发现关键数据缺失。这次论文虽展示了新型量子电容测量技术,但同行质疑声依旧不断——陆朝阳、Jay Gambetta等顶尖学者公开表示“尚未成功”,就连拓扑量子领域专家Jason Alicea也只能委婉地说“理论存在但实验难捉摸”。

不过这场争议倒给吃瓜群众提了个醒:下次再看到“量子革命”标题时,不妨先灵魂三问——实验能复现吗?同行买账吗?离实用差几年?毕竟真正的科技突破,从来不是靠新闻通稿里的百万比特饼,而是实验室里熬秃头的千万次重复验证。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