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 人民幣升值 是中美關稅戰最大公約數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國家征收10%的基准關稅,以及對逆差國征收對等關稅以來,目前中國政府的反應是最為堅決的。顯然,本輪關稅戰的核心已經鎖定中美兩國。
目前輿論普遍認為,中美幾乎不可能達成共識。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失業率上升、產能閒置、地方債危機和房地產低迷等多項困難,出口行業是唯一增長點;美國經濟則是長期通貨膨脹、國債失控以及鐵銹帶失業率高企,也亟需讓制造業回流。
表面上看,中美談判是死局,有悲觀主義者甚至認為或將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和戰爭風險,正如1930年胡佛總統簽署生效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一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催化劑之一。
筆者認為,無論中美領導人的意志性格如何,川普在窮盡一切威嚇威脅和表演後,能找到唯一一種最大程度契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政策——人民幣相對全球其他貨幣升值,美國相對全球其他貨幣貶值。核心原理很簡單,美國調整經濟結構轉向生產國,則本幣必須貶值;中國要轉向消費國,本幣必須要升值。
從現實上看,美元貶值將助推美國工業化重啟,降低美國人力成本和投資成本。人民幣升值則降低能源、原材料進口成本,中國企業利潤和居民實際收入短期受益;同時,升值迫使中國企業轉向高附加值產品,加速產業升級和大規模海外並購。
一切反對人民幣升值的意見,總是提及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的廣場協議,認為這是日本經濟失落30年的導火索。但我們不該忘記,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原因很多,包括房地產泡沫破滅、人口老齡化和產業政策失敗。當下中國也有房地產泡沫破滅和老齡化問題。這恰恰需要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熱錢和外來人口。
可以預見,人民幣升值幾乎可以解決目前中國金融的所有問題:外資熱錢湧入人民幣債券,將緩解地方債務危機,湧入房地產市場可以加速房地產銷售,復工爛尾樓,修復金融業和影子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同時,房地產市場興旺將激活消費市場,服務業繁榮將激增大量高薪崗位,徹底改變中國經濟結構。至於人民幣升值對於出口行業的影響,其實並無大礙。無論華為、中興、小米、歐普,還是騰訊、阿裡,或比亞迪、吉利,中國出口企業的最大競爭對手,往往是另一家中國企業。
美國副總統萬斯在《鄉下人的悲歌》中深刻懷念他外公在鋼鐵廠工作幾十年,有體面的收入、福利、養老金的黃金時代。如果中美兩國領導人有豐富智慧和遠見,美國鋼鐵工人的樸素願望不難達成,前提是美元貶值,不能再用“一架波音飛機來換一億件襯衫”。同樣,中國人也有自己的黃金時代——那個2005年“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的時代,那個投資熱火朝天,消費蓬勃發力的時代。當時有一首歌《喜歡上海的理由》,簡直是人民幣升值的頌歌:追過港台同胞,迷上過老外,自己當明星感覺也不壞,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作者是新加坡持牌資產管理人,曾就職於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作者張若斌:自4月2日目前輿論普遍認為,中美幾乎不可能達成共識。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失業率上升、產能閒置、地方債危機和房地產低迷等多項困難,出口行業是唯一增長點;美國經濟則是長期通貨膨脹、國債失控以及鐵銹帶失業率高企,也亟需讓制造業回流。
表面上看,中美談判是死局,有悲觀主義者甚至認為或將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和戰爭風險,正如1930年胡佛總統簽署生效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一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催化劑之一。
筆者認為,無論中美領導人的意志性格如何,川普在窮盡一切威嚇威脅和表演後,能找到唯一一種最大程度契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政策——人民幣相對全球其他貨幣升值,美國相對全球其他貨幣貶值。核心原理很簡單,美國調整經濟結構轉向生產國,則本幣必須貶值;中國要轉向消費國,本幣必須要升值。
從現實上看,美元貶值將助推美國工業化重啟,降低美國人力成本和投資成本。人民幣升值則降低能源、原材料進口成本,中國企業利潤和居民實際收入短期受益;同時,升值迫使中國企業轉向高附加值產品,加速產業升級和大規模海外並購。
一切反對人民幣升值的意見,總是提及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的廣場協議,認為這是日本經濟失落30年的導火索。但我們不該忘記,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原因很多,包括房地產泡沫破滅、人口老齡化和產業政策失敗。當下中國也有房地產泡沫破滅和老齡化問題。這恰恰需要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熱錢和外來人口。
可以預見,人民幣升值幾乎可以解決目前中國金融的所有問題:外資熱錢湧入人民幣債券,將緩解地方債務危機,湧入房地產市場可以加速房地產銷售,復工爛尾樓,修復金融業和影子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同時,房地產市場興旺將激活消費市場,服務業繁榮將激增大量高薪崗位,徹底改變中國經濟結構。至於人民幣升值對於出口行業的影響,其實並無大礙。無論華為、中興、小米、歐普,還是騰訊、阿裡,或比亞迪、吉利,中國出口企業的最大競爭對手,往往是另一家中國企業。
美國副總統萬斯在《鄉下人的悲歌》中深刻懷念他外公在鋼鐵廠工作幾十年,有體面的收入、福利、養老金的黃金時代。如果中美兩國領導人有豐富智慧和遠見,美國鋼鐵工人的樸素願望不難達成,前提是美元貶值,不能再用“一架波音飛機來換一億件襯衫”。同樣,中國人也有自己的黃金時代——那個2005年“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的時代,那個投資熱火朝天,消費蓬勃發力的時代。當時有一首歌《喜歡上海的理由》,簡直是人民幣升值的頌歌:追過港台同胞,迷上過老外,自己當明星感覺也不壞,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作者是新加坡持牌資產管理人,曾就職於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