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后的深思,巴菲特会怎么说?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北京亦庄举行。据介绍,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在开放环境下的长距离耐力测试。
机器人选手们的表现令人哭笑不得,有的闲庭信步,有的踉跄摔倒,有的原地打转,有的需要工程师用绳子牵引……
有评论员认为,此次赛事最大的亮点在于“真实”,没有摆拍,没有彩排。这次人机共跑马拉松比赛表明,真实情况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才刚开始,处于当年汽车跑不过马车的阶段。
投资界有人戏谑地问,这场比赛是空头策划的吗?
不久前,投资界就人形机器人是否值得投资发生过一场激烈的口水战。知名投资人、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
他说:“具身智能现在特别火,同时我觉得商业路径还是不清,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因为现在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得非常快,这变成了我们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他解释商业路径不清这个观点,他说:“我问这几个CEO,你们商业化可能的客户在哪里?我感觉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此番言论引发创投圈、科技圈广泛讨论,有不少同样知名的投资人表示强烈反对,双方互怼,信息量很大,情绪性很强。
朱啸虎在创投界总是直言不讳,语出惊人。有人说他是属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种类型。不过,这不能证明他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会的判断是错误的。
人形机器人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正如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曾多次所强调的那样,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将会是个巨大的产业。
在3月18日GTC大会上,他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比AI推理时代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处在物理AI时代的前夜,未来AI加持下的机器人产业,是一条10万亿美元级别的全新赛道。”
黄仁勋说得完全没错,有一天,或许这个地球上的机器人比真人还多,每一个真人都有一个机器人团队为其服务。
问题是这一天什么时候来临?如果真的来临,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投资者能够赚到钱吗?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


巴菲特会怎么说?
1991年,巴菲特给圣母大学的MBA学生做演讲,他给大家看了一份1969年6月16日《华尔街日报》上美国汽车公司(American Motors) 的100万份股份的募股广告。然后问大家,谁注意到了这则广告中的不同寻常之处?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