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利潤被轉移,娃哈哈集團幾成"空殼"
部分娃哈哈集團前高管稱,龐大的娃哈哈體系正在逐步走上一條“去娃哈哈化”的道路。
上述娃哈哈集團前高管還指出,國資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娃哈哈集團,在企業治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娃哈哈產品的利潤已轉移至娃哈哈集團高管掌控的體外企業,娃哈哈集團幾成“空殼”,娃哈哈迷局待解。

位於杭州市清泰街160號的娃哈哈集團老總部大樓。記者?劉超?攝
娃哈哈風波不斷
宗慶後去世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主導的娃哈哈一直風波不斷,給娃哈哈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5月中旬,有消費者發現,今麥郎為娃哈哈代工純淨水,引發市場對其代工模式、品牌及產品質量的質疑。
隨後,娃哈哈集團發布聲明,承認與今麥郎存在代工關系,但因“個別批次產品未通過出廠檢測”,已於今年4月終止合作,並強調在售產品均符合國家標准,未來將堅持自有生產模式。
除今麥郎外,記者了解到,中富、宏全、新疆冰西域等多家企業也受委托代加工娃哈哈產品。今年3月份,娃哈哈被曝出代工產品出現質量問題。
此外,近一年來不少娃哈哈體系內的產品加工廠傳出停產的消息。《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宗慶後去世後,“娃哈哈系”停工的企業超過15家,而在停工的企業中,娃哈哈集團前高管杜建英幾乎都持有股權。同時,多家工廠停產引發了一系列員工維權事件。
針對代工和停產,娃哈哈方面給出回應:“去年因水產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故我司的產品結構對應調整,導致公司出現產能緊張,公司迅速啟動應對措施,委托工廠生產,同時進行自有設備改造和投資新建廠;為增強終端市場響應能力,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導致部分工廠停工停產。”
與之相對的是,宗馥莉控制的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宏勝集團”)卻在不斷增加投資建設娃哈哈產品工廠。比如,在廣東省河源投資10億元,建設飲品及食品包裝兩個生產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在武漢宏勝恒楓飲料有限公司現有基礎上擴大產能。
宗馥莉還對娃哈哈集團人員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高管層面,娃哈哈集團的管理層基本被替換成了宏勝集團的高管,涉常務副總、銷售公司總經理、行政總監、供應部部長、企劃辦主任、財務部長、基建部長等。員工層面,自2024年開始,娃哈哈集團(包括有股權關系的成員公司)大部分員工被要求轉簽合同到宏勝集團。
“如果不和宏勝集團簽訂勞動合同,2024年年底獎金將大幅降低,同時將少發或停發工資。”多位娃哈哈集團員工表示。
對於系列爭議,娃哈哈集團表示:“這是公司向內合規化改革和管理優化所帶來的短期陣痛;對於這些員工的安置工作均合法合規;這些變革是為了讓企業在行業裡更好地深耕,發揮行業的引領作用,建立更加高效、合規的現代化企業。”
娃哈哈集團之外的“娃哈哈帝國”
記者調查了解到,經過20多年,本來以國資為第一大股東的娃哈哈集團(包括其投資的企業)已經是整個娃哈哈體系內的很小一部分,娃哈哈集團之外存在一個龐大的“娃哈哈帝國”,跟國資無關。
在1999年娃哈哈集團改制及後續操作後,娃哈哈集團由100%國有企業改制為國資相對控股企業:國資是第一股東,持股46%;宗慶後(後由宗馥莉繼承)持股29.4%;職工持股會持股24.6%。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