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掃黃] 深圳東莞走一圈 覺得香港該醒醒了
長城”就像一座紀念碑,象征著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的崛起。

港珠澳大橋(圖源:明鏡周刊)
中國長達40年的經濟奇跡就肇始於這片區域,當年的小漁村變成了大城市,大城市又進一步連成了城市群。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珠三角人口規模不過1600萬左右,而今則超過了7000萬。珠三角的面積看起來並不大,比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立陶宛還要小,但是輸出的經濟總量則比整個俄羅斯還要多。
如果珠三角區域可以算作一個國家的話,它的經濟總量可以排到世界前20。
即便如此,目前的珠三角仍無法匹配中國政府發展經濟的野心。今年二月份中國共產黨在制定珠三角經濟規劃時指出,必須要向東京、芝加哥和舊金山這些日美大型城市群吸取經驗,打造成全世界最先進、最開放的有中國特色的港粵澳大灣區新型大城市群。美麗的珠江就像一條彩帶,把各個城市連在一起。
珠三角——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城市群
陳亞雷(音)來自珠三角的北部城市——廣州。他第一次去香港的時候是1993年,那年他才15歲,當時他和一群天才少年們一起去參加數學競賽。“現在想起來仍感覺非常魔幻”,他回憶說,“那時的香港是如此發達和先進,連空氣都是完全另外一種味道,我感覺自己去了另一個世界。”今天的陳亞雷已經41歲了,他在香港當一名金融咨詢師,每天在珠三角的各個城市中來回穿梭。他說:
“今天的香港看起來太小了,而且很老舊,生活成本也很高,再看看深圳和上海,香港已經落後了。”
改革開放之初,香港處在科技和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地帶,作為“通風口”嘗盡了各種政策優惠的甜頭。幾十年下來,陳亞雷認為香港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再享受以往的增長紅利:“整個大灣區的崛起讓香港的地位變低了,但是如果從中國經濟的整個構架上看,珠三角提供了一個相當經典的經濟模版,有很好的發展機會。”中國的領導人們喜歡制定長遠的大計劃,其中一些計劃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有著千萬億投資的“新絲綢之路”計劃比西方的預判要順利的多。19世紀的巴黎大區,20世紀的紐約都是大城市區發展的成功模版,中國能移植他們的成功經驗嗎?如果仔細觀察大灣區九個最大的城市和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區,其中的差別相當微妙。深圳已經成長為了中國的硅谷;制造業重心東莞能產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牛仔褲;全世界超過一半的電冰箱和空調都產自佛山。而香港則是亞洲的金融中心之一,澳門的博彩業的營業額也早是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六倍還多。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11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夜幕垂了下來,空中閃爍著的繁星撕裂開厚厚的雲層,讓它覆蓋下的港灣透出橘黃色的暗光。站在橋面上,你會疑惑橋的那一頭到底通往何處。海平面上矗立著一座人口稠密的城市——700萬人口的香港,它的北面不遠處卻有個1300萬人口的深圳,旁邊還有800萬人口的東莞和1500萬人口的廣州。在白天的塵霾中,這座大橋依然可以看得十分清晰,遠遠地探出公開水域之外。它是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和廣東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名叫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蜿蜒覆蓋的整個區域就是珠三角——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城市群。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壽命有120年,能抗擊烈度很大台風,這“鋼鐵
港珠澳大橋(圖源:明鏡周刊)
中國長達40年的經濟奇跡就肇始於這片區域,當年的小漁村變成了大城市,大城市又進一步連成了城市群。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珠三角人口規模不過1600萬左右,而今則超過了7000萬。珠三角的面積看起來並不大,比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立陶宛還要小,但是輸出的經濟總量則比整個俄羅斯還要多。
如果珠三角區域可以算作一個國家的話,它的經濟總量可以排到世界前20。
即便如此,目前的珠三角仍無法匹配中國政府發展經濟的野心。今年二月份中國共產黨在制定珠三角經濟規劃時指出,必須要向東京、芝加哥和舊金山這些日美大型城市群吸取經驗,打造成全世界最先進、最開放的有中國特色的港粵澳大灣區新型大城市群。美麗的珠江就像一條彩帶,把各個城市連在一起。
珠三角——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城市群
陳亞雷(音)來自珠三角的北部城市——廣州。他第一次去香港的時候是1993年,那年他才15歲,當時他和一群天才少年們一起去參加數學競賽。“現在想起來仍感覺非常魔幻”,他回憶說,“那時的香港是如此發達和先進,連空氣都是完全另外一種味道,我感覺自己去了另一個世界。”今天的陳亞雷已經41歲了,他在香港當一名金融咨詢師,每天在珠三角的各個城市中來回穿梭。他說:
“今天的香港看起來太小了,而且很老舊,生活成本也很高,再看看深圳和上海,香港已經落後了。”
改革開放之初,香港處在科技和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地帶,作為“通風口”嘗盡了各種政策優惠的甜頭。幾十年下來,陳亞雷認為香港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再享受以往的增長紅利:“整個大灣區的崛起讓香港的地位變低了,但是如果從中國經濟的整個構架上看,珠三角提供了一個相當經典的經濟模版,有很好的發展機會。”中國的領導人們喜歡制定長遠的大計劃,其中一些計劃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有著千萬億投資的“新絲綢之路”計劃比西方的預判要順利的多。19世紀的巴黎大區,20世紀的紐約都是大城市區發展的成功模版,中國能移植他們的成功經驗嗎?如果仔細觀察大灣區九個最大的城市和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區,其中的差別相當微妙。深圳已經成長為了中國的硅谷;制造業重心東莞能產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牛仔褲;全世界超過一半的電冰箱和空調都產自佛山。而香港則是亞洲的金融中心之一,澳門的博彩業的營業額也早是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六倍還多。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