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從當前的外貿暴跌 看人民幣國際化

工業轉移這事我就不多說了,現在確實在發生,但規模不大,將來可能是個大麻煩,現在還不至於。現在幾乎能達成共識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經濟短期壓力是外貿不行,長期壓力是內需不足。也就是說,外貿疲軟可能是個長期趨勢,畢竟其他國家也在搞工業,我們需要自己的老百姓有強大的消費力消化自己的產能,不然很容易出大事。
先放一個我之前發的微頭條:
前幾天做外貿的粉絲小伙伴主動聯系我,給我看了他們的聊天截圖,他的客戶是馬來西亞的,這段時間客戶特別想從中國這邊進貨,可是去銀行換美元根本換不到(需要排隊審批,而且限額,根本拿不到錢)。他們國家的銀行在收緊外匯,不給換。做外貿的小伙伴說其他國家客戶也一樣,自己手裡有錢,但是想換美元買東西,卻發現本國政府沒美元了,現在啥也幹不了。
那這些國家的美元外匯去哪了?
回美國的銀行去了。
之前就給大家解釋過這個道理,大家經常說“美國開動印鈔機”,並不是真印錢,而是美國財政部拿著借條(國債)去美聯儲借錢,同時也在市場上發國債,向市場借,比如中國、日本、沙特,挪威都借錢給美國。
當然了,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人是他們自己的富人。而且這個時候銀行利率很低,老百姓和企業家也可以輕松貸到款,炒股消費什麼的,這也是為啥疫情時期股市反而好得不得了。
那段時間美國政府拿到錢之後,給老百姓分了,老百姓拿到錢就可以到處買,這些錢流向全世界,一部分錢又回到了中國,購買中國的產品。由於這些錢是政府白給的,所以老百姓消費積極性非常高,其他國家又處於疫情停擺狀態,導致了2021年咱們的外貿極度火熱,那一年咱們的經濟在全世界一枝獨秀。
到了去年,疫情結束了,美國政府不發錢了,而且由於前期投放的錢太多,導致了大規模通脹,美國政府和它的央行(聯儲)就得考慮降通脹。
通脹完全是個貨幣問題,市場上的錢太多,收回去一些就行了。美國降通脹的辦法就是拉高利率。這個也好理解,如果咱們的銀行拉高利率,你是不是也著急忙慌把欠銀行的錢還了,如果手裡有余錢,也會存銀行賺利息,市場上的錢就少了,通脹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但是大家都把錢放銀行,本來准備拿去創業投產能的錢也回銀行了,導致老百姓的工作和工資也少了,他們可不是不願意多買東西了嘛。這也就是為啥美國今年進口明顯減弱,老百姓錢少了自然得削減開支,同理自從加息以來,美股也一塌糊塗。
而且這麼操作把一堆別的國家給坑了。
因為其他國家的美元也跑回美國賺利息去了。
這個也不復雜,假設你是個馬來西亞商人,你把芒果賣到美國,賺了不少美元,存在馬來的銀行裡,其他人可以用馬來幣換成美元買中國的產品。
突然有天聽說美國那邊利率拉到了4%,你趕忙把手裡的馬來幣換成美元,然後存美國去了,大家都這麼做,這樣馬來西亞可不就缺外匯了?4%是個很可怕的利率,大家可以去銀行問問,現在已經幾乎沒有存款利率能達到這麼高。
這時候馬來政府看著美元外匯急劇變少也急眼了,因為政府還需要美元去購買一些必須的東西,比如石油,電力系統配件,自來水廠泵件等等,還有一些即將到期的債務要還,這些東西如果供應不上容易出大事。比如斯裡蘭卡就是美元徹底耗盡,到期的債務還不上,國家破產了。
那馬來政府會怎麼辦?果斷要求審批唄,延緩美元流出,於是想換美元買中國產品的企業也被限流了,也換不到,大家都這麼幹,中國這邊出口也就疲軟了。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