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像白日梦?原因是它

近年中国资本管制手段渐趋严格。(美联社)
中国拉拢盟国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
中国资本管制行之有年,近年有持续收紧的态势,虽然中国美其名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但背后目的其实昭然若揭,最经典例子就是拉拢盟国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
资本管制是一国政府对资本流出和流入国境的限制,具体措施包含政府限制资本跨境交易、限制跨境支付和转帐、外汇管制、对跨境资本流动徵税等。一般而言,一国采行外汇管制的主要目的多为稳定金融市场,避免金融市场失序,重创实体经济。
或许中国维稳汇率、控制资本流动、遏制企业不良行为目的不假,但觊觎货币霸权地位、去美元化、外汇存底不足也是真。
中国境内美元需求大 “系统性美元短缺”浮现
人民币积极朝向国际化的发展史,始于2009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当年全球刚经历完金融海啸,欧美国家金融体系元气大伤,中国挟2001年加入WTO之后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作为全球第3大经济体与最大出口国,推出“四兆元”计划救市,俨然成为当时的流动性提供者,而寻求金融话语权战略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声音逐渐出现,人民币此刻开始迈向国际化的道路。

中国拉拢俄罗斯等盟国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加速市场去美元化呼声。(欧新社)
而近期的俄乌战争,促使美国和西方国家决定冻结俄国逾3000亿美元的外汇存底,也使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省思美元的重要性是否过度集中,包括沙特阿拉伯考虑将出售给中国的石油改用人民币计价、以色列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并减持美元及欧元、美国使用美元霸权对俄罗斯进行的金融制裁等,都让市场担忧美元的霸权地位可能被人民币取代,加速了去美元化的呼声。
另外,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打到现在,中国厂商难透过出口赚取美元,要是业者无法赚到足够美元,中国经常帐或许会由盈转亏,而当地外销业者也担心人民币贬值和贸易衝突升温,也不愿汇回美元,与此同时,以往对中国砸钱不手软的外资,现在逐渐缩手,导致中国国内美元需求大,取得管道却减少,提高了“系统性美元短缺”(systemic dollar shortage)的可能性。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