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梦参老和尚谈密宗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菩提树下
#1: Author: 弹指, Posted: 2014-12-20 10:43
95岁梦参老和尚谈密宗(老法师曾亲近弘一法师,在西藏学密10年)
在西藏,你不读25年的显教,进不了密宗院。密宗院还得学5年。拿酥油粘粑学会做各种供具,还得自己做坛城。坛城就是你修行的道场,把自己修密法时候的观想,进到坛城里头,八大菩萨护持你。你外头用粘粑自己做,做八大菩萨、16金刚。看你学哪一行,莲花部的、金刚部的。这样做,这样下来。
我看到我们大陆上,30多岁的喇嘛、20来岁的喇嘛,也来传法,这是惑人的!有些人就愿受惑嘛!他不但没做密,他连密宗院也没住过,受几个灌顶,也来灌顶,这不可以的!
还有,你要学密,第一个,忏罪。他跟显教一样,也得忏悔。不忏悔,你有业;有业,你怎么学得进呢?忏业,把业忏尽了才行。忏悔在没学正法的时候,也要学四加行。
这密宗的道友们,接触的也都知道:磕十万大头,供十万曼达。我们很多的受了灌顶的,我说:“你学四加行没有?”他说:“没有”。我说:“什么叫曼达,你知道吗?”“不知道啊。”
他连供十万曼达名字都不知道。还得念十万百字明。十万百字明他分金刚部的、分莲花部的。求神通进入的,就得念莲花部的,金刚部的是修智慧的。修这四样就够吗?还得念十万皈依颂。
在密宗,任何人开始修,前头一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宝。不论念什么、做什么。象我们上殿,最后散了,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连这个意思都没做。
为什么我们要经过学呢?不学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人家说“盲修瞎练”。
我讲讲菩提心,大家听到也很多了,各地方讲解的不同,我是根据密宗、显宗。你要问我是什么宗,我没有宗,我是释迦牟尼佛那一宗;如果要我分的话,我是释迦牟尼佛宗。我最初学的是华严五教,突然间又学天台学四教。学完四教了,又学戒律;学五教的时候,带著学戒律。后来跟弘一法师学了,戒律,又学戒律,就只有大义。然后学密宗,我不是真正想学密宗,想即生成佛,我是想了解这是什么回事。我这个人有点钻牛角尖,我跟哪一个老和尚学,跟谁学,我想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学佛法,我要亲身来试验一下。
学了密宗,我才知道叫即生成佛,什么叫受灌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那是我们设立的。我们叫人家‘活佛’,西藏没有‘活佛’这一说,他是叫‘祖别古’(藏语),‘祖别古’就是转世再来度众生。人家没有说‘我是活佛’,没有这种说法;说:‘我就是释迦牟尼佛!’‘我就是佛再来了!’没有啊。我解除很多疑惑,到了西藏我才知道。
所谓密宗,西藏教义,跟我们一样的。不过西藏的教义有系统,有显宗的次第,就是菩提道次弟,有密宗次第,最后还有圆满次第,圆满次第到究竟,就是你现前一念心。现在你跟大家说,他信吗?他不信啊!只要你把现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时时对治烦恼,时时消灭烦恼,降伏烦恼,断烦恼,你就成佛了,很简单几句话。啰嗦起来,写本书,三藏十二部,你去学吗,你越学越糊涂,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你必得一步一步的,不要要求很高深。你要把你现前一念心时时观照,别走错路。若在禅宗,画了一个空的大圆,然后画一头牛,一个小牧童牵著那头牛,时时的注意牵著那头牛,要你的现前一念心时时注视,不要走样,不要伤及禾苗,跟法性相违背的事一点都不做,很简单。圆满次第是什么,心心向著三宝,心心都是坛城。
那多人说,佛教越秘密越灵,越有人信,越有人拜,越有人给钱,给了钱修大庙,修了大庙,想做的事业就完成了。释迦牟尼又没这样做,释迦牟尼修了几个大庙?办了好多修学院?讲《金刚经》的时候,就是一坐,围拢来,这就说了,说完了就说完了,我们还要讲说一、两个月。释迦牟尼佛吃顿饭,吃完饭了,大家谈谈天,谈完了就完了,就去做了。
佛说法的时候,是由阿难结集,因此,阿难完整听闻了佛所说的法。其他的人,有的是半途来,佛讲经,他不知道,在其他地方行化,赶来听佛讲经的时候,佛差不多说完了。怎么办?佛于是造偈颂给他说一遍,长行重颂。所以佛经上很多偈颂,是给后来的人说的。他说了一会就是一会。
我最初讲经是在长春般若寺,二十四岁。大家看《影尘回忆录》,就可以知道。讲经的台子很高,我花很长的时间才升上座。八个小和尚,端香炉的,端香盘的,两个坐上去升揖的,事情非常多,拿提杖的,拿香炉的,之后升上座了,维那师唱香赞,最少二十几分钟,就唱:‘法筵龙象众,当视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有的唱‘炉香乍热’的香赞。这一香赞,维那师要显示他的喉咙,梵音嘹亮,就在左一个弯、右一个弯,把你的思想升华到天上去了,之后才下来。这个时候座上的师父心里头静得不得了,才开始讲经。下了座,一座起码三个钟头,前面跟后面就去了差不多快两个钟头,真正说法的时间不长。
你一定要从净心、观心,来修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许你认为谁都知道这个,不见得如此,我看好多人还不知道。你要怎么修呢?你就一步一步修。最初你实在观想不起来,你可以这么念诵。观想起来了,观想释迦牟尼佛的白光,注入你的身心;观想佛像,观想佛的光明。修药师佛的,观想蓝光;修阿弥陀佛的,观想红光。这当中夹杂观想法,是要靠道友自己的观想力。如果你不夹难,只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心里就想到佛、法、僧。如果你不想佛、法、僧,你能念吗?当你念佛、法、僧的时候,还有什么贪、嗔、痴烦恼介入进来呢?哪果有烦恼的进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好好净心一下,境界相马上就变了。这就是净心、观心的最初方法。
如果再深入解释佛像,解释这些佛教的名词术语,你的心就乱了,你观想不到,治服不了烦恼,你就多观想心。若你修那一个法门,就要另外学习,不是我这一座。一定要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对治你现行的烦恼,你很容易做到。你如果要想夹难这些功力,多做做观想,观佛的人明加入你的身心,最后观想阿弥陀佛进入你的身心,或者释迦牟尼进入的你的身心,你把自己变成佛了。法叉是你的性体,就是法性;僧,就是你现前的身体。你这样观想也可以。这是功力强的,功力不强的,越简单越好。
今天有位道友跟我谈,谈了很多《楞严经》、密宗的问题,他的理解力很不错的,他的学习也很深,但是他要用的时候用不上。原因是什么呢?经论的道理要经过几十年的磨练,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西藏佛教是从最初的祖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莲花生大士有莲花部的四加行,噶鲁巴有噶鲁巴的四加行,噶举巴、萨迦巴、宁玛巴,各有各的四加行,都得修啊。不论你学西藏的哪一派、哪一教义,都必须学显教。如果你没有学过五大论,就修密宗,上师要跟你讲清楚的。
我在西藏的时候,在三大寺学显教,要二十年。三大寺分成四个分院,依规定一个分院是一知人。一个分院有几十个‘康村’,‘康村’就是小院,看你是哪个地方来的,就安排住在同一个小院。例如‘假容康村’、‘卓马康村’、‘扎上康村’,有蒙古来的,有青海来的,有西康来的,有汉地来的;因为你们是同一个家庭来的,大家语言也通,互相障碍少。小分院,就叫‘康村’。
从你入了‘康村’,入级度起,我们就挂了名了,属于三大寺的人了。这叫‘级度’。级度是年纪大的不收,不得超过十岁。我是特殊的,我没有修几个月就退出了。我那一班都是小孩,年纪大的跟你捣蛋,一直跟你开玩笑,你得用语言沟通。学显教,一年一班,进到第二十班,毕业了,考格西,就像我们要考大学文凭,之后,堪布批准了,每天露天上课的时候,一班五十个人,分为好多堆,向十人围拢一堆,下雨也在那儿听,不过,西藏下雨的时候很少,一年升一班,一共有二十班。
你在‘札仓’、‘中院’里头,考上格西了,‘中院’许可你毕业。按照规定,色拉寺是五千位喇嘛,哲蚌寺是七千位喇嘛,噶当寺是三千位喇嘛,但是后来都超出这个数位了,人非常多了。之后再考试的时候,全寺都向你辩论,你一人坐在高座,大家提问题,那种问题不容易答覆啊。
我举个例子,他们问你:‘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佛?’‘是佛,他成了佛,就是现在所知道的释迦牟尼佛。’‘十法界,有没有又是佛,又是人,你怎么分辨不行,十法界,人是人,佛是佛,你怎么尽分呢?’你怎么答覆?口说不行,辩不行,你得引经论,《阿含经》怎么说,《俱舍论》怎么说,《大乘庄严经论》怎么说,《现观庄严论》怎么说,《瑜伽师地论》怎么说,你必须举出来哪一哪一页、多少行。
在西藏,不是我们讲你们听,他们是从小孩起就背,背完了上课了,没有老师给你讲。一个学生站在中间,大家就提出问题来辩论。你要是记错了,那是多少页、多少页,之后,他们来羞你,大家就说你脑壳‘地里呢可乐松’(即增加他智慧),你太愚痴了,为了增长你的智慧,回去好好念。在西藏,大家都是用背诵的,你要是问他,他答覆如流,哪部经、多少行、多少页。你问我们汉僧,我们只讲大义,根本不背,他们是全部背起来。
二十年毕业了,你背了许多经论。你要是在考试的时候,谁问你,你都能答覆得了,那就不是一本经论可以面对的,需要融通许多经论。他们问你这部经这么说,那部经为什么那么说?你必须融通起来,你要答哪部经怎么说,你得举事实例子,不是空口说话。我要对我们这边的道友提问题,我问你,哪部经、多少页、多少行,你一个也答不出来;你早忘了,哪有那个记性。
在西藏,你要讲老师开示,得先举出例子来,《瑜伽师地论》第二百二十页,或者是多少行的那句话,我不太理解。师父马上就跟你答了。如果他记不得,马上就把经论拿出来,照那段经论给你答。有的师父年纪大了起来记不得,他拿著经书一翻,马上就给你答,是这样的。
二十年毕业了,在‘札仓’考上了,又到全寺考上了,之后还有‘大昭寺’。‘门郎钦波’,就是大昭寺的‘门郎钦波’,全西藏的喇嘛都来。你放‘档假’,‘档假’就是做法主。就像玄奘法师在大阿兰陀寺,全印度的人,不论外道、佛道都不来问你,你答覆吧。如果答不出来怎么办呢?砍脑壳。如果有人把玄奘法师问住,他自顾把脑壳给你。所以玄奘法师在印度出名,没有一个提出问题能问倒他的,提问题的人不敢提了,没有办法。要有这样的智慧。
你考上‘阿荣巴格西’,三大寺才承认你是真正的格西。或者起码你得在你的寺院里头考上格西,你才能进入密宗院。密宗院在拉萨市里叫小昭寺,密宗院不收多,仅收五百人。到了密宗院,先学五年,你才能受灌顶。你得能拿‘糌巴’跟‘面粉’这么一担,就担出个坛城来。你要修行得有坛城。大家受过灌顶,看见旁边的坛城,这是喇嘛自己做的!你得会做坛城。你要不是学显宗学得开智慧的话,你根本做不了。你看西藏拿酥油做的花,到了腊月二十五,宗喀巴大师的生日,你可以到三大寺,去看喇嘛做的酥油花。这样学五年会做坛城了,才能够受灌顶。受了灌顶了就必须去闭关,最少三年,或者五年,或者十年。闭了关,这个法修成功了,就可以了。之后,你的本尊上师许可你给人家灌顶。
大家算一算,一共需要好多年?显宗二十年,你起码得十岁,或者是五岁,二十年下来,已经二十岁了,最大的是三十五岁。再时宗密院学五岁,就四十岁了,再闭关,一出来起码四、五十岁以上。在西藏真正做一位‘噶丹次巴’,或者大喇嘛,没有六、七十岁以上的人是不可能的,他们的修学过程限制他了。
我到西藏去,知道两位大德,那是西藏清末民初的圣人,一位是康萨仁波切,另一位是颇邦仁波切。学密宗的人,很少不知道颇邦喀仁波切、不知道康萨仁波切,这是当代的修行人,再加上过去行苦行的密勒日巴。西藏不分哪一派,真正有道德的是不分宗派。
大家已经知道密宗的大概情形当你受灌顶的时候,你考虑考虑,‘我自己是什么程度。’当你受下来,‘我念念咒也可以了,师父加持我,我念念。’你受灌顶的时候,你起码得持十万遍;从受灌顶的那天起,必须受持十万遍,你才能做别的事儿。如果这个基本要求没有做到,受了灌顶,出来离开上师,灌顶就还给他了,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你去干什么?作秀去了!种个善根而已,这是学密宗?
学佛法、听到了、闻到了,就要思,之后就要修。我们听课的时候听完了,回来有一段空闲的时间,自己沉思一下,把听到的话,思惟一下。不思惟,你一走就忘了。经过这一段沉思,掌握住它的义理、精神,之后你才走,‘重闻入于心,把闻闻自性’,闻不是耳朵啊,要入到你的内心。入到内心你再翻出来。我应当怎么做?对于今天所说的这些毛病,我有没有?有,我现在开始我要这么做。
我回大陆去,问我们那些受苦难的还俗的道行们、受戒的戒兄弟,差不多一、两百人、都八十多了,大部份还俗了。你要是说让他们再回佛教来,死都不干了,他们说:‘我不再受第二次苦了。’这样子,很危险。佛早就说过,在你遇到一切命难的时候,宁可持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尽管你当时已经犯了,还俗了,现在又有机会,你可以重新受,重新加入。
如果以前犯戒了,以后忏悔,还是清净的;如果以前持戒,以后犯了,非下地狱不可,那是决定的,明知故犯。你不知道佛法,你只有一个性罪,不犯遮罪;你已经知道佛法了,遮罪比性罪还厉害。大家闻到佛法了,不再继续造业,以前的罪就可以忏悔、消失;如果闻到佛法了,佛叫你不能这样做,你还是照样这样做。你已经结婚了,还在外头乱搞,这就是性罪,虽然不是什么枪毙的罪过,但是,在佛教可不行了。如果你明知道偷别人的东西不对,你受了戒了,你还去偷别人的东西,这又不同了。
要是有人劝你受五戒,我都劝在家先不要受五戒,你先把五戒学习学习,一定记得,学佛是求解脱的,我这里讲的是解脱道,不是求烦恼,一定要记得。还有,你到了寺庙里来,是求忏悔,是来烧香供佛。
#2: Author: 来去, Posted: 2014-12-20 11:03
顶礼老和尚!
“只要你把现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时时对治烦恼,时时消灭烦恼,降伏烦恼,断烦恼,你就成佛了,很简单几句话。啰嗦起来,写本书,三藏十二部,你去学吗,你越学越糊涂,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3: Author: 弹指, Posted: 2014-12-20 11:39
来去 _BBCODE_WROTE: |
顶礼老和尚!
“只要你把现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时时对治烦恼,时时消灭烦恼,降伏烦恼,断烦恼,你就成佛了,很简单几句话。啰嗦起来,写本书,三藏十二部,你去学吗,你越学越糊涂,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
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明白了现前一念心哪?
#4: Author: 来去, Posted: 2014-12-20 12:17
弹指 _BBCODE_WROTE: |
来去 _BBCODE_WROTE: |
顶礼老和尚!
“只要你把现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时时对治烦恼,时时消灭烦恼,降伏烦恼,断烦恼,你就成佛了,很简单几句话。啰嗦起来,写本书,三藏十二部,你去学吗,你越学越糊涂,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
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明白了现前一念心哪?
|
我的理解
”明白“:就是时时能够观察(我是用”觉知“,其实一样)到自己当下的心念,看看这一念是不是烦恼,是不是”贪嗔痴疑慢“,
”掌握“:如果是烦恼,是”贪嗔痴疑慢“,就要努力放下这种心念,恢复到清净的心念。
能够恢复清净的心念,说明能够掌握,能够做主。
不能够恢复清净心念,或是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念,那就是没有掌握,就是烦恼在作主,习气在作主。
所以,回光返照,觉察到自己的心念,是第一步,
放下烦恼,放下执着,放下习气,恢复清净的心念,是第二步。
当粗烦恼没有了以后,细烦恼会自然显现,还要再继续放下。
色,受,想,行,识,会逐渐深入,最后,会证得圆满清净本体。
具体开悟,会是在”想“,还是”行“,还是在”识“,随缘,同时,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不过,是早晚的事。
#5: Author: 来去, Posted: 2014-12-20 12:19
达摩祖师给我们的二个字: 观心。
弥勒菩萨给我们的二个字: 放下。
#6: Author: tybear, Posted: 2014-12-25 06:59
老和尚好有智慧啊。
#7: Author: 弹指, Posted: 2015-1-03 15:38
来去 _BBCODE_WROTE: |
弹指 _BBCODE_WROTE: |
来去 _BBCODE_WROTE: |
顶礼老和尚!
“只要你把现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时时对治烦恼,时时消灭烦恼,降伏烦恼,断烦恼,你就成佛了,很简单几句话。啰嗦起来,写本书,三藏十二部,你去学吗,你越学越糊涂,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
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明白了现前一念心哪?
|
我的理解
”明白“:就是时时能够观察(我是用”觉知“,其实一样)到自己当下的心念,看看这一念是不是烦恼,是不是”贪嗔痴疑慢“,
”掌握“:如果是烦恼,是”贪嗔痴疑慢“,就要努力放下这种心念,恢复到清净的心念。
能够恢复清净的心念,说明能够掌握,能够做主。
不能够恢复清净心念,或是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念,那就是没有掌握,就是烦恼在作主,习气在作主。
所以,回光返照,觉察到自己的心念,是第一步,
放下烦恼,放下执着,放下习气,恢复清净的心念,是第二步。
当粗烦恼没有了以后,细烦恼会自然显现,还要再继续放下。
色,受,想,行,识,会逐渐深入,最后,会证得圆满清净本体。
具体开悟,会是在”想“,还是”行“,还是在”识“,随缘,同时,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不过,是早晚的事。
|
你真精进。我做不到时刻都在观心,念佛的精进。只有在大的烦恼来时,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无我,有没有保护自己那颗本自清静,圆满,喜悦的心。大多数烦恼都会化解,但有一些身体上的病痛烦恼是很难消除的,我想这可能需要有实修上的定力才能若无其事的观察自己的身体上的病痛。
我常想,佛传给我们汉地的佛法是这么简洁,深迥,直指人心,而没有像传给藏地的佛法那么多的基本与繁琐,可能是因为认识到我们汉地有儒,道的传统文化,本身对天,地,人就有了非常深入与广博的认识基础,和行为道德规范,所以传给汉地的佛法才那么简洁,直指人心的最后的点醒。
#8: Author: 来去, Posted: 2015-1-03 18:21
弹指 _BBCODE_WROTE: |
来去 _BBCODE_WROTE: |
弹指 _BBCODE_WROTE: |
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明白了现前一念心哪?
|
我的理解
”明白“:就是时时能够观察(我是用”觉知“,其实一样)到自己当下的心念,看看这一念是不是烦恼,是不是”贪嗔痴疑慢“,
”掌握“:如果是烦恼,是”贪嗔痴疑慢“,就要努力放下这种心念,恢复到清净的心念。
能够恢复清净的心念,说明能够掌握,能够做主。
不能够恢复清净心念,或是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念,那就是没有掌握,就是烦恼在作主,习气在作主。
所以,回光返照,觉察到自己的心念,是第一步,
放下烦恼,放下执着,放下习气,恢复清净的心念,是第二步。
当粗烦恼没有了以后,细烦恼会自然显现,还要再继续放下。
色,受,想,行,识,会逐渐深入,最后,会证得圆满清净本体。
具体开悟,会是在”想“,还是”行“,还是在”识“,随缘,同时,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不过,是早晚的事。
|
你真精进。我做不到时刻都在观心,念佛的精进。只有在大的烦恼来时,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无我,有没有保护自己那颗本自清静,圆满,喜悦的心。大多数烦恼都会化解,但有一些身体上的病痛烦恼是很难消除的,我想这可能需要有实修上的定力才能若无其事的观察自己的身体上的病痛。
我常想,佛传给我们汉地的佛法是这么简洁,深迥,直指人心,而没有像传给藏地的佛法那么的基本与繁琐,可能是因为认识到我们汉地有儒,道的传统文化,本身对天,地,人就有了非常深入与广博的认识基础,和行为道德规范,所以传给汉地的佛法才那么简洁,直指人心的最后的点醒。
|
你太厉害了。随喜赞叹!
我觉得病痛的事是这样的,好像当年谛闲老和尚生病时,也是叫痛的,但是,他知道自己有一个不痛的(真心)。我觉得,我们可以观这个身体是虚幻的,所以,病痛也不是真实的。《圆觉经》说:知幻即离。只要我们让它痛着,但是不起烦恼,就是没有被病痛所转。
比如,病痛时,仍旧可以听到笑话而笑,仍旧可以对别人和颜悦色,当然,很多事情是不能做了,该休息吃药,还是需要休息吃药的,缘起法嘛,需要遵循缘起法的规律的。
我也感觉禅宗比较适合我们中国的文化,好像历代很多士大夫,文学家,都是很喜欢参禅的。佛有84000法门,适合不同性格,文化背景,以及根基的人。
其实我说要时刻观心,也是我的一个愿望,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我和你一样,在生活中,消除了很多烦恼后,就想再进一步往前走走,你懂的
。所以就继续练习观心无念,希望能有所收获。
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样观心,对于提高定力是有帮助的,希望往生的时候,靠着这种定力能够念佛往生。
#9: Author: 弹指, Posted: 2015-1-03 20:32
来去 _BBCODE_WROTE: |
弹指 _BBCODE_WROTE: |
来去 _BBCODE_WROTE: |
我的理解
”明白“:就是时时能够观察(我是用”觉知“,其实一样)到自己当下的心念,看看这一念是不是烦恼,是不是”贪嗔痴疑慢“,
”掌握“:如果是烦恼,是”贪嗔痴疑慢“,就要努力放下这种心念,恢复到清净的心念。
能够恢复清净的心念,说明能够掌握,能够做主。
不能够恢复清净心念,或是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念,那就是没有掌握,就是烦恼在作主,习气在作主。
所以,回光返照,觉察到自己的心念,是第一步,
放下烦恼,放下执着,放下习气,恢复清净的心念,是第二步。
当粗烦恼没有了以后,细烦恼会自然显现,还要再继续放下。
色,受,想,行,识,会逐渐深入,最后,会证得圆满清净本体。
具体开悟,会是在”想“,还是”行“,还是在”识“,随缘,同时,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不过,是早晚的事。
|
你真精进。我做不到时刻都在观心,念佛的精进。只有在大的烦恼来时,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无我,有没有保护自己那颗本自清静,圆满,喜悦的心。大多数烦恼都会化解,但有一些身体上的病痛烦恼是很难消除的,我想这可能需要有实修上的定力才能若无其事的观察自己的身体上的病痛。
我常想,佛传给我们汉地的佛法是这么简洁,深迥,直指人心,而没有像传给藏地的佛法那么的基本与繁琐,可能是因为认识到我们汉地有儒,道的传统文化,本身对天,地,人就有了非常深入与广博的认识基础,和行为道德规范,所以传给汉地的佛法才那么简洁,直指人心的最后的点醒。
|
你太厉害了。随喜赞叹!
我觉得病痛的事是这样的,好像当年谛闲老和尚生病时,也是叫痛的,但是,他知道自己有一个不痛的(真心)。我觉得,我们可以观这个身体是虚幻的,所以,病痛也不是真实的。《圆觉经》说:知幻即离。只要我们让它痛着,但是不起烦恼,就是没有被病痛所转。
比如,病痛时,仍旧可以听到笑话而笑,仍旧可以对别人和颜悦色,当然,很多事情是不能做了,该休息吃药,还是需要休息吃药的,缘起法嘛,需要遵循缘起法的规律的。
我也感觉禅宗比较适合我们中国的文化,好像历代很多士大夫,文学家,都是很喜欢参禅的。佛有84000法门,适合不同性格,文化背景,以及根基的人。
其实我说要时刻观心,也是我的一个愿望,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我和你一样,在生活中,消除了很多烦恼后,就想再进一步往前走走,你懂的 。所以就继续练习观心无念,希望能有所收获。
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样观心,对于提高定力是有帮助的,希望往生的时候,靠着这种定力能够念佛往生。
|
对我来说,念佛就是观心,因为念佛时如果有妄念出来很容易就看到了,纯粹的观心难度很大。我还想找一幅喜欢的阿弥陀佛的像,以后练习观想念佛,更摄心。
#10: Author: 来去, Posted: 2015-1-03 20:53
弹指 _BBCODE_WROTE: |
来去 _BBCODE_WROTE: |
弹指 _BBCODE_WROTE: |
你真精进。我做不到时刻都在观心,念佛的精进。只有在大的烦恼来时,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无我,有没有保护自己那颗本自清静,圆满,喜悦的心。大多数烦恼都会化解,但有一些身体上的病痛烦恼是很难消除的,我想这可能需要有实修上的定力才能若无其事的观察自己的身体上的病痛。
我常想,佛传给我们汉地的佛法是这么简洁,深迥,直指人心,而没有像传给藏地的佛法那么的基本与繁琐,可能是因为认识到我们汉地有儒,道的传统文化,本身对天,地,人就有了非常深入与广博的认识基础,和行为道德规范,所以传给汉地的佛法才那么简洁,直指人心的最后的点醒。
|
你太厉害了。随喜赞叹!
我觉得病痛的事是这样的,好像当年谛闲老和尚生病时,也是叫痛的,但是,他知道自己有一个不痛的(真心)。我觉得,我们可以观这个身体是虚幻的,所以,病痛也不是真实的。《圆觉经》说:知幻即离。只要我们让它痛着,但是不起烦恼,就是没有被病痛所转。
比如,病痛时,仍旧可以听到笑话而笑,仍旧可以对别人和颜悦色,当然,很多事情是不能做了,该休息吃药,还是需要休息吃药的,缘起法嘛,需要遵循缘起法的规律的。
我也感觉禅宗比较适合我们中国的文化,好像历代很多士大夫,文学家,都是很喜欢参禅的。佛有84000法门,适合不同性格,文化背景,以及根基的人。
其实我说要时刻观心,也是我的一个愿望,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我和你一样,在生活中,消除了很多烦恼后,就想再进一步往前走走,你懂的 。所以就继续练习观心无念,希望能有所收获。
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样观心,对于提高定力是有帮助的,希望往生的时候,靠着这种定力能够念佛往生。
|
对我来说,念佛就是观心,因为念佛时如果有妄念出来很容易就看到了,纯粹的观心难度很大。我还想找一幅喜欢的阿弥陀佛的像,以后练习观想念佛,更摄心。
|
是的,很多法师都是说,起烦恼的时候,是需要“提佛号”来对治,来放下的。我现在也学会“提佛号”了,可是,最初的时候,我需要在心里思维很久,才能放下的。可能是我这个人烦恼比较重吧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菩提树下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Goto page: 1, 2 Next :| |:
Page 1 of 2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 http://www.vancouver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