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nansen, 時間: 2004-3-17 13:41
二.萬聖節的小精靈
加拿大每年的公眾假期可謂不少,但能讓大多數孩子翹首期盼的除了聖誕節外,大概就數萬聖節了(Halloween)。
女兒來加拿大的那年,恰好在萬聖節的前夕。原本我打算帶她一起去討糖過節,但顧忌到年僅三歲有余的她除了一口標准的國語外,英語是一句不通。 我也就打消了念頭。
萬聖節那天晚上,晚飯後我和妻子照例帶著她外出散步。也許是天公作美,已經進入雨季的溫哥華,那晚居然天高氣爽、明月高懸,如此的好天氣自然使得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只見夜色漸濃的天空中,煙花此起彼伏、爭相斗艷。而節日的主角們----那三五成群的孩子則個個扮得鬼馬精靈,從我們身邊不時閃過,唯有笑鬧宣嘩留在耳畔身邊。
原本搶在我們前面而行的女兒,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她遲遲疑疑地停下腳步,轉動著小腦袋四處張望。最後索性回身迎著我們奔了回來。當她回到我身邊後,立刻緊緊地抓住我的手問道“爸爸,是不是又過年了?”
女兒的發問是十分自然的,當時中國大陸的節假日不多,而且真正有節日氣氛的也就是中國的農歷新年了。於是我就向她解釋什麼是萬聖節,女兒起先是靜靜地聽著,可是聽著聽著,她突然停下腳步拽著我的手說:“爸爸,我要去討糖!”聽到這句話,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想拒絕。可是當我低下頭去,透過路燈的光亮看到她那充滿懇求的眼睛時,那個已經沖到口邊的“不”字被我硬生生地咽了回去。這下輪到我左右為難了,讓她去吧,她怎麼和人交談?不讓她去吧,這是她來加拿大後的第一個節日,而且是她這種年齡的特有節日。沉吟之間,女兒已經放開我的手,轉過身去向她媽媽求援。知女莫如母,妻子便幫著她說情。正在商談之間,女兒看到我們似乎並不堅決反對,她便迫不急待地跑開了去,連我想叮嚀她幾句都來不及。
當我們隨著她的身影趕過去時,她居然已經從一家門口討得糖果回轉而來。這小鬼精靈真是挺有主意的,她似乎知道自己不能和人交談,於是她就尾隨著一隊小鬼們的後面,當他們敲開主人家門後,她就湊上去,人人有糖時,自然也就少不了她的那一份。加之她那天,雖然沒有裝神扮鬼,但她那一身的紅衣紅褲的純中國女孩的打扮,倒也顯得十分可愛,讓不少送糖主人高興之余加倍給糖與她。
自從第一年的旗開得勝後,女兒對萬聖節便情有獨鍾,每年在節前的好幾個星期,她就開始悄悄的准備裝扮行頭了。剛到加拿大的那幾年,我們的收入甚薄,僅能維持家計,對於女兒的節日裝扮我們自然不會有預算去買現成的。女兒雖小卻很懂事,從來不會向我們提出額外的要求。她總是找一些代用品,纏著她媽媽幫她裝扮。雖然材料簡陋,但也裝神像神、扮鬼似鬼。
記得有一年,她為了裝一個蒙頭蒙身的白無常,自作主張地拿了我們床上的一條白床單,為了方便她看路,用剪刀在上面戳了兩個大窟窿,又用黑筆塗上鬼臉,一條床單自然是不能再用。我回家發現後,可能是那時工作不順心情太差,便不分青紅皂白地狠狠訓斥了她一頓。女兒也不和我爭辯,只是眼淚汪汪的看著我。直到我住了口,她才一頭鑽進了自己的房間。看到她那滿懷委曲的背影,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一股歉意湧上了心頭。
那一年女兒還是用了那條床單去要了糖,當我看到她跟著她媽媽頂著那床單返回家門的時候,我真想告訴她我的歉意,但也許是做父親的心理作祟,我還是錯失了良機。
經過妻子和我的共同努力和打拼,幾年之後家境漸佳,女兒的節日裝扮自然無需再精打細算。出於一種補償心理,我往往是帶著她去Mall裡由她自己選擇。女兒總是很開心,但也非常知足,從來不會去買那些貴的行頭,套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用了一年就丟的東西不值得花費過多。
十多的年歲月轉眼而逝,女兒在裝神扮鬼之中不知不覺地長大成人,但她對萬聖節的興趣依舊不變。唯一有變的是,原本需要我們帶著出街的她,如今說什麼也不要我們相隨,因為她已經過了討糖的年齡。不過她的弟弟----另一個萬聖節的熱衷者成了她重溫舊夢的最好借口。每當我看到他倆拎著滿滿的糖袋,迎著庭院裡那鬼臉南瓜的燭光返歸家門的時候,我的心裡總會回憶起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
#2: 作者: 笨笨辣妹子, 時間: 2004-3-17 18:30
#3: 作者: 務秋, 時間: 2004-3-18 23:20
真羨慕你有這麼一個乖女兒。
#4: 作者: 風小小, 時間: 2004-3-18 23:22
羨慕啊,都養出息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