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Search:  

 Global Announcement:  请不要上传第三方有版权的照片,请尊重版权,谢谢   转载新闻请务必注明出处,这些媒体请不要转,谢谢   批评商家需要注意  
 : XY | 罗蓬特机器人 | NotmeL8 | 五木森林 | 白龙王许道长 | 一袭绛襦落鹏城,疑似玄女下九天 | 格局 | Invisible world | 猪头看世界 | lxls | 客观中立而实事求是,唯服理据而杜绝辱骂 | 乱想 | 我在温哥华 | 顾晓军 | 吕洪来的个人空间 | 逸言堂 | 静观云卷云舒 | 大温房产和地产研究 | dwx | 花随风
 : 请问谁知道哪里有卖理发的电动推子?   忽然有个疑问:战争时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会被强制服兵役吗?   这个银条   如何修改会员名?
 Jump to:
     发帖回帖获取加西镑, 兑换精彩礼物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Forum Index -> 摄影交流

幸福地被美家勾引

Goto page: 1, 2  Next  



Reply to topic          |##| -> |=|        Post new topic
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Author Message
杀人如蚂
()




Post Posted: 2007-1-29 12:48 Reply with quote
Part 1.

35/1.4
minolta的好镜头之一,最早最早在1987年发行,後来印上G(何时印上G的不清楚),再打上NEW,1998年以全新的姿态推出,非球面镜片由研削型改成压模成型,依然保有圆形光圈,价格调涨20000日圆,之後在04-05年间停产,镜片8群10枚,一片非球面镜片。镜组设计沿用了近20年,二十年间口碑一直很好,後来的canon35/1.4明显是A拷minolta的,两只的评价都不错,canon价格稍高(不多2万而已)画质各有所长, canon把第一片镜片加大,扩大成像圈,所以在周边画质上略高於minolta,minolta则是拥有圆形光圈9片光圈叶片,在背景虚化上占尽优势,如果两只镜头硬要评论,M占价格优势,C以市场地位为优。这个焦段不管数位传统两相宜,值得拥有。

80-200/2.8
1987之後五年Nikon才推出小黑一代目,1993年镜片镜组不动,改进对焦模组,改黑成白(镜组设计一用又是十几年),从此过著水深火热的十年,这十年间,历经Nikon小黑二代目到四代目的摧残,95年Canon小白出来祸世,一再地被世界摄影杂志拖出来与其他列强拼比,唯一不败的评语就是对画质的坚持,缺点就是除了画质以外都不如人家,像最近对焦距离,对焦时镜筒会伸长,镜头的操控性....等诸如此类。但是平心而论,M80- 200/2.8以一片AD镜片,力扛她厂的变态主力却是丝毫不逊色,证明M的光学在20年前就相当优秀,但是光学优秀与坚持如果没有市场考量是会被淘汰的,盼望了10年,终於推出70-200/2.8这个焦段,很明显的是A拷自小白,但是大幅修改小白的不足,如圆形光圈,最近对焦距离等等,可以说是一代镜皇的升级版,可是不仅会想如果这个动作早个10年,或是早个5年...,那局面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只能说时不与M。
这两只镜头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优秀的光学,有历史的镜组,和停产...如果要我选择,可能会选35/1.4,毕竟,在台面上能与她相提并论的只有一只(说的是AF系列,德系列强不在讨论范围),而且80-200有後,35/1.4可能绝子绝孙,以稀有度论英雄35/1.4小胜。

根据2005年7月14日ITO大神开示,35/1.4Gnew继承人35/1.4G(D),预产期在2006年,35/1.4有後了,她的血脉确定会延续下去,镜组会不会变就不得而知了恭喜

下次有空再谈minolta micro系列,85/1.4,135/2.8STF以及80-200大杂脍
以上纯属一时兴起,请别开扁泼水丢鸡蛋。

Part 2. Micro System and Flash

Minolta和micro是不解之缘,因为他们的开头都是M(很热的天气很冷的笑话,而且不好笑),只算AF的就出了4只,跟别人比起来是多了点,从这边可以知道M家一直想把micro平价化,结果,再一次的上帝不是站在天平的这一边,数位一出来,不用特殊法器加持,就可以2cm近拍,大部分人就这样跑掉的。废话不多说,来说说这些微距镜头吧。

50/3.5
平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的组合应该没错吧),结果飞入火窟的代表之一,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请站出来替它说说话,这里跳过去。

50/2.8 micro
曾经入围19只最利的镜头之一,相当优秀的杰作,1985年2月发表时可以说是震惊武林的划时代产物,由1:1到无限远都保持超高的解像力,镜组采用相当大胆的设计,使用两组空气镜片,来维持不同距离下化质得稳定,不仅如此,色彩的饱和度,和适当的反差,使得它卓然出众,19年来,再1993年和最近才做了小改款,镜组设计不变,改良操控性(好不到哪去),新的镀膜,说到新的镀膜,新款和就款真的有差,差异.....蛮难形容的,拍出来的东西,大概只有一句:它X的好可以形容,很值得拥有。无悔。

100/2.8 micro
M家入围的两只镜头另一只,它的好全写再历史上了:1986年推出,1993小改款,近年D化处理,其他请看上面50/2.8的说词,差不多。这边想说的是它的镜组8群8枚,又是一大胆的设计,这年头镜组10枚以下的标准镜扣掉,很难找了,充分利用空气隔间,不用胶合镜片,全是独立镜组,找了很久,AF中好像只有这只异类而已,这时又想到老话题,20年前minolta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设计,为何今天沦落风尘 Question Question Question ,为何之後就没有如此大胆的设计出现呢?後来是canon突破极限,设计出有史以来第二只IF的micro镜头,第一只是1993年的 Tokina100/2.8但是只有到1:2,认真论,canon是史上第一只100做到1:1的IF micro镜头还有脚架环,USM等多重好礼大相送,但是除了USM是简配以外,其他都要钱(背景音乐:张震狱的歌,爸爸我要你的钱),可是1:1加IF就惊动寰宇了,目前这两只小弟都有,微距闪光灯CM互用第一步是成功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需要钱和时间,所以先跳过。两者的比较上,M赢在画质和色彩还原度(平心而论98:95以NBA的标准是有差,以实验室的标准可忽略)。而C只输色彩和还原度,如果不考虑机身,而且拍照当天不是百分百知道一定动用到微距的话,我会带M100/2.8出门,因为C块头太大。C家自己100/2.8micro打100/2.8micro USM的话,M~~,评语和CM比较相同(如果有稿费一定写的很详细,现在.....)若是三只要比的话,再说。

200/4microG
G的微距镜,也是G系列需要打上星号的镜头,若SSM那两只不算,它算是新旧交替的产物,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出它的镜组是copy 自Nikon的200/4,在这边用copy算是客气的,酸一点的话要用clone,就像是形容minolta目前的策略狭隘会用tiny而不会用 little或是small一样,就算如此它还是让我想买,只是会是两耳之间的动作不会是两腿之间的动作,其实在这时候就可以看出minolta快玩完了,由天才洋溢的划时代设计到要copy(clone)人家的产物,不胜唏嘘。唉,越写越悲观,先停笔,掬一把英雄泪再说。

1-3X
跟它不很熟,所以...,它也是minolta再巅峰(或是说疯癫)时期的作品,这时期的作品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品质用料都相当实在,用了一个十年两个十年还是健健康康,很少出问题。但是它到底有哪些实质用途呢?很好奇,有人买下它作翻拍用途,或是买来拍贝壳(很小但是数量很大,约2000个),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功能用100/2.8或50/2.8加上2X3X镜片就可以了,价格还比较划算,虽然周边话质会相对低下,可以用收光圈克服这个问题,而且弹性还比较大,因此把它归类为特殊用镜头,它可以自动对焦,而且要吃2CR5电池,算是它独特的地方

闪光灯系统

1.5400或5600
根据经验,100/2.8在1:1时遮光罩拿掉直接打就好,所以100焦段以上的micro镜头不用太花心思。50/2.8就没办法这么爽快。

2.1200跟2400
1200拍出来很平面,正面直接打光的关系,所以没有影子,适合科学用途,像是拍牙齿,或是药丸,但是先决条件要在主体是单一情形下才能拍到没有影子的作品,如果主体是一双,还是会出现影子。
相对於1200的平,2400就可以称的上是丰满的AV女优了,而且还真的跟AV女优有相同的特质,如果你厉害各种体位姿势都可以配合,如果只用正常体位,一样可以得到满足,各种角度都可以上,各种环境都可以来。还有还有看到它的作品就会很想上,看到它的价格就只能意淫(新闻局看到这一段一定砍,还有MFC有未满18岁跟我一样的青少年吗?有的话请跳过去),小弟昵称它双头龙闪灯,跟飞天御剑流的九头龙闪和天翔龙闪不一样,要做一下区别,小弟追踪它有5年的时间,目前想以2年200只A片的预算把它买下来,目前天人交战中,定是之後还要存它两年的钱。
有人有吗?说说它的好吧。

最後,希望这一篇不会被新闻局看到。

Part 3. 85mm f1.4G

1987到2005,有18个寒暑,18这个数字是王宝钗的坚持,也是minolta迷的坚持,不同的是 18年後王宝钗的故事是一个句点,而minolta迷还要坚守下去,沧海桑田,minolta已经变成konica minolta了,标志依然是蓝色(没有变绿),85/1.4不败的神话也会继续写下去,直到....

85/1.4G是G系列中最便宜的G镜,再A片还不是那么充斥的年代,存钱比较容易,购入的价格是20400元,想跟老板再杀400元,凑一个整数,两万元整,老板好气没好气的跟我说,他只赚我4元而已,要他赔钱吗?事隔多年,这个价格依然让我心里甜甜的。

再购买时,曾经天人交战,要买100/2好还是85/1.4好,100/2焦距长一点,85/1.4光圈大一点,如何取舍已经变成一个申论提,後来发现85/1.4可以强调女性胸部,100/2可以修饰男性身长,那就不用考虑了,85/1.4G带回家,能拍女性胸部谁还会去管男生长不长,申论提一下子就成了是非题,答案还在旁边。後来证明这样是对的,100/2已经淡出市场了,85/1.4依然屹立不摇。其实100/2也是M记中传说铭镜之一,最後一次看到他是在台中柯达行的二手区角落里,本来想带他回家,双剑合壁,可是价格硬,镜片又有洗过的痕迹,所以谢谢再连络。

Minolta85/1.4G 6群7枚的设计,用的镜片数是85这个焦段中第二少的,只比Nikon85/1.8的6群6枚多一片而已,若是把各厂的85/1.4放在一起比, minolta是唯一没有IF,唯一拥有圆形光圈的镜头,镜头设计还是依循高斯设计,Nikon和Pantax前半部保留高斯形设计,後半部做出更动,自动对焦时不是像minolta一样前组镜片整个移动,而改成後半部镜组其中一两片移动,减少相机机身推动时的阻力,加快对焦时间,这样的好处是对焦时速度加快,机身马达负荷减小,对焦行程短,付出的代价是调成手动对焦时,不能精密对焦,精密对焦再小光圈镜头上不是很重要,光圈小景深自然比较大一点,差一点点不要紧,可是再1.4这种大光圈镜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对焦对到浏海,眼睛就糊掉了,而且再用时机身也很重要,高阶机身会比低阶机身来的好,新机身会比旧机身来的好,就是因为由机身马达推动所造成的差异。Canon的情况和minolta很像,Canon的85有1.2和1.8两种,就是跳过1.4。 85/1.8价格便宜,C/P值高,成像好,很多人拥有,对焦采用IF,一派new school风格,相对的,85/1.2身上就可以看到old school的坚持,85焦段中唯一采用非球面镜片,镜组设计延续FD纪元的设计并更新,没有IF,就算使用USM马达,推动起来依然吃力的前群操出形设计,再canon破四旧立四新行动中,他是少数被保留下来old school的风格产品。坚持需要一股傻劲,minolta85/1.4和Canon85/1.2身上都可以看得到这东西(old school的风骨),历史再他们俩身上留下正面的评价,这个评价,会由我们及以後的人继续写下去。
目前期望canon能出85/1.4 L,想看看他会是何种模样。结果却是KM抢先一步推出35/1.4G(D)new,由隔壁的发言知道会再2006年推出,价格不知。
如果出就算动摇国本也会买。

85/1.4的定位是人像镜,那是不是只能拍人而已,有圆形光圈,那是不是只能开到2.4而已,可以强调女性上围,是不是只能拍大浦安娜而已,小泽圆就不行。所以放宽年龄限制,改原先18岁到25岁的年龄限制为8岁到65岁,只拍活的跟女的的限制也改成,男人没关系动物也可以,唯一的坚持还是只拍活的。於是乎,形有余力得以行仁,多识於鸟兽草木之铭,开始乱拍,拍花草没办法太近,就拍大朵一点的莲花,没办法拍猫,就拍狗,能拍女生就不拍男人。其中以拍莲花为拍人以外的另一个选择,拍摄手法一样要大光圈,一样要打光,所以移植过来就好,要克服的是“靠近”。所以拍莲花会到台南莲花世界,因为他可以很靠近莲花荷花,品种又多,时辰选下过雨的清晨,此时不沾水的荷叶上沾满水珠,再圆形光圈发功加持下,画面是白与绿两色,两色相互混融,像是一体,又像独立的个体,不俗。只要小心不要太专心掉下去就好(掉过一次)

题外话,前人记载荷叶可令人瘦,所以用在减肥上,曾经流行过一阵子,效果不彰。莲藕可清暑热,生津止血,所以被用来美白,一样,美白效果不好(根本是无效),所以炎炎夏日,喝杯藕茶,清清暑气会更好。

Part 4. 35mm F1.4G new

本来想先谈七伤拳之135/2.8STF的,看到35/1.4G(D)的开发计画,一时兴起,来写一下35/1.4Gnew这一只镜头。

8群10枚,一片非球面镜,故事就是由非球面镜片开始。

1960年代左右,沙文主义最高峰的年代,也是经济起飞的年代,是一工业鼎盛,双手万能的时代,也是一切都要自己来,电脑还没普及的时代。相机镜头这种精密工业,在沙文主义下,这种男人的玩具,就像小时候妈妈说得,只要你“长大”,是的长大长大变成焦距长,光圈大。大光圈就变成诸多厂商的课题,君不见那时候出来的妖怪特别多,50/1.2,55/1.2,50/0.95这种妖怪四处跑,金字塔顶端的人把他们当成身分地位炫耀的装饰品。拜他们所赐,所以才有今天手上1.4光圈的镜头可以使用。各个厂商为了赌哪么一口气,告诉世人,她,有能力生产制造大光圈镜头,卯足力了开发新材质,其中一个就是非球面镜片。当时的非球面镜片不像现在可以用雷射精密加工,套一句王董说的话:人如果没有钱,命就不值钱。非球面镜的研磨是一个很艰困的工程,举个例子,今天L记的师父,专心一意的磨著镜片,突然想起老婆说今天要跟会,叽一声,完了,重新来过。好,喝杯咖啡提提神吧,再接再厉,结果咖啡因作祟,手一抖,叽一声,再从新开始。也因此月产能只有1000片。後来电子科技注入工业中,研削非球面镜的生产平民化,很多镜头的产量以及价格也普及起来。(以上这边可以说是废话)
进入正题

非球面镜有四种,1.上面又臭又长的研削非球面镜 2.直接塑胶压制生产的全塑胶非球面镜 3.复合型非球面镜 4.铸膜式非球面镜

1.生产困难,但是大口径的非球面镜片用这个技术是最划算的,如果厂商要削凯子的话就会用这一种,如canon85/1.2,16-35/2.8这些。

2.全塑胶非球面镜,一般用在便宜的镜头或是傻瓜相机,数位相机上面,族繁不及备载

3.复合型非球面镜,同样可以用在大口径的镜片生产上,再镜片周围贴上光学树脂,经紫外线硬化而得,後来发现这种光学树脂会吸潮变质,所以贴完树脂後,会再coating一层防水膜,延长镜片寿命。这也是minolta引以为傲的技术,如17-35/3.5G就属此类。缺点,帐面上会矮人家一截。

4.铸模型非球面镜,非球面镜中厂商可以用最小成本,得到最大收获得加工方式。被所有厂商列为最高机密,其中牵涉铸模的精密成形加工,热处理,铸模使用寿命,玻璃种类选用....。犹有甚者,还可以开发出非球面镜片最高境界的双面非球面镜,光听就觉得很吓人,目前装配再minolta TC-1,24-105,福轮达35/1.2,canon17-85等镜头上。

35/1.4G转型成为35/1.4Gnew时,转走了研削非球面镜,改成铸模式非球面镜,还加收手续费两万日圆,以画质来说有没有下降就不知道,但是总是心里毛毛的。
MF纪元时的35/1.4通通留在MF的年代,minolta的35/1.4G是在1980年代由当时最疯癫的minolta工程师所重新设计,可见进入AF纪元时,35这焦段的魅力普及人心。minolta的28/2和24/2.8是沿用MD纪元的设计,这,又是另一段故事。
其他杂项请看“聊一些镜头part 1”

展望未来:
希望35/1.4G(D)能满足以下规格:1.SSM 2.研削非球面镜,或是双面非球面镜 3.价格破坏,低於150000日圆定价 (想的美) 4.各位自行填写

以小弟旁观minolta这么多年的经验,镀膜会是新的,但是镜组的话.....,改的机会不大,2006年即将接盅,小弟以两片no horse光碟下注,镜组,不会改。赌一把

Part 5. STF135mm T4.5

写在前面:七伤拳是崆峒派镇派密典,威力无俦,杀伤力十足,可惜没有好的配套内功,门人就必须经历先伤己在伤敌的过程,阴阳以及肝心脾肺肾,一练七伤。历史上明教张无忌,身负九阳神功,气禀纯阳,味兼四气,得金水二气尤甚,以其推动七伤拳,一举跨过先伤己再伤敌的自残过程,达到先求不伤身体,再讲求药效的五洲制药标准,自此,七伤拳才发挥真威力,成为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一大阻力。但是九阳神功没有传世,连影印本也没有,所以七伤拳就失传了。

写著写著,键盘就挂点了,真是名符其实先伤己在伤敌

回归正题

Miolta再1998年推出此镜时,颠覆了传统,可以说是近十年间,唯一逆向思考的产物。镜组6群8枚,焦距135mm实测134mm,光圈 2.8实测2.9。前群镜片是设计给135光圈2的镜头用的,後群的镜片直径也不比caonon135/2小上多少,整体来看,可以是135/2,只要没有那片ND镜片的话。

为了传统镜头做不好的背景虚化,也不能说是做不好,应该说是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於是在第6片镜片前面,加上一片ND镜片,这片镜片,中央研制极薄,仅有0.3mm,成一圆弧状凹透镜,套再第六片镜片之前,形成第四镜组,加上这一片镜片之後,中央透光率依然呈现相当高的93%,可是周边降到令人心碎的8%,总透光度66%。如此一来可以使背景虚化,降低二线像差,主体景物更加浮凸,画面更加乾净。相对的也付出一格半的光圈代价。

镜头整体发色偏赤。

长镜头的优势本来就是在裁切景物,使主题单纯化,minolta本身的圆形光圈就是一项极品,在此又加送另外一组STF光圈,光圈叶片十枚,手动控制可以再独特散景之中营造自己想要的景深真是太棒了。在商业摄影用途上,特别适合拍摄金属质感的东西,算是一绝。

好话说到这里。

既然标题是七伤拳就好好的讨论一下其中奥义:

先伤己:
1.静者为阴,动者为阳,此在AF纪元,一反常态,改成一切自己来,动静失衡,阴阳两伤
2.加入minolta就恨铁不成钢,怒气伤肝,此伤三也
3.推出逆向思考的镜头,欣喜之情尽在不言,喜极伤心,此伤四也
4.陷入深思要不要入手,思伤脾,此伤五也
5.要买又担心私房钱被老婆知道,忧愁伤肺,此伤六也
6.买了之後不知往哪藏,恐惧伤肾,此七伤也

这个镜头的好处,画质表现,独特性,种种好处,绝对超过七项,在这边,能比我更能论及他的好的大师比比皆是,献丑不如藏拙,这边请其他大师补充。

在这边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1.最近对焦距离87cm,最当放大比例1:4,和canon 135/2的最近对焦距离90cm,最大放大比例1:5.3来说是小胜,可是人家是IF,而咱们家是前群操出,而且操出的可多了,这是不满一
2.有玩过德系镜头的人都会被他的最焦阻力所魅惑,如果135/2.8STF可以增加对焦阻力,相对的也可以增加镜头质感,虽然他的铝合金镜筒已经很迷人了,还是可以在加分,不满二
3.遮光罩可以考虑做成像canon24-70/2.8一样,卡笋设计再镜身,而不是镜头最前端,此不满三
4.价格方面,比其他同焦段的镜头更贵,您可知道36000圆的价格,可以买到片子数量已经多到可以铺再地上,请砂石车压过去了
5.不满由原先D罩杯变B罩杯,实际上是A罩杯而已(指光圈),而且人间废业变成清纯水手服。毕竟,我还是喜欢口味重的。如果这一段看得懂,您也
是达人水准了。

最後谢谢各位的支持
有空还是会在写下去
不过要去买个键盘先

看来这一次写太多隐喻的东西反而不好懂,在此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下注脚:

在镀膜还没有被运用再镜头上时,一片镜片的透光度如果是90%用了六片镜片就只剩下50%左右,光圈1.4的镜头,实际透光量只有2.8,所以当时的设计师就已经明白少只香炉少只鬼的道理,尽量设计简洁的镜组,如Unar,Protar,Tessar等镜组设计都是四片玻璃为主的设计。直到镀膜的应用普及,镜片设计更活泼,十几片二十几片镜片的镜头满街跑,镀膜大大的克服许多先天不利的因素,但是镜片越少透光度越好的道理依然存在。当然光圈越大表示自己厂商的光学能力越强。可是拜数位化所赐,现在大光圈的镜头设计的越来越少,套一句一位学长说的话:本来是勃起不完全,现在是完全不勃起。镜头反而是老的有味道。

长焦距,大光圈的镜头可以压缩背景,使背景单纯化。但是开大光圈的情况下,相对的解象力也会变低,缩光圈可以增加解象力可是,相对的景深变深,模糊的背景就慢慢的清晰起来。龟毛是前进的原动力,如何在小光圈下得到优秀的散景,反而是minolta做了注脚,只是相对的付出太大的代价,不禁让我想起七伤拳这种名词,并用他做篇名,毕竟常常燃烧自己的小宇宙这种事只有漫画做的出来。

每个光学厂商都有悠久的历史,长远的文化,历史的脚步告诉他们,要增加镜头的透光度,可是STF却反其道而行,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也是想聊的地方。
如果有像张无忌一样深厚的功力,就可以透过脑袋经由眼睛延伸到手指,相机,镜头,将缺陷化成优点,将优点更加凸显。

小说中七伤拳一次打出有七种截然不同的力道,完全违反物理力学的说法,可是STF展现出来的虚化背景,将青赤黄白黑融合杂处,与七伤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罗,希望大家看得懂

Part 6. 由NBA看变焦镜的演变

故事先由篮球来进入主题

篮球场上有五个位置,分别是一号到五号,各司其职,团队合作,以打垮敌人,骗过裁判,赢得胜利为主要目标

一号位置是控球後卫,需要有良好的视野,优秀的组织能力,扎实的基本动作,冷静的头脑,增加比赛的流畅度,为队友制造机会。目前这种人才在NBA列为稀有动物。在镜头中很像广角镜头,视角广,突显主题描写环境,适合将一张照片以故事样的手法呈现。

二号位置是得分後卫,他的定位通常在射手,射程距离越长越好,心脏比大颗的,在关键时刻没有比一颗三分冷箭更能浇熄对手气焰的东西了。目前NBA中可以自称自己是射手的不少,但是优质射手逐渐凋零,能为自己创造机会的射手今年刚退休(Miller),其他多半在自己的地盘上抽烟喝茶克瓜子,等队友为他制造机会,这种等球射手就比较常见。在镜头群中比较像是300,400,或是600mm的长焦距镜头,耐心的等候某一时段的到来,锐利而深邃的眼神,将远景拉近,简化背景让主体呈现出来。

三号位置是小前锋,需要有快速的脚步,如刀一般切入对方心脏的切入能力,这种人才在NBA中,随便一抓就是一堆,通常是手中有球,心中有篮框,就是没有队友。镜头群中像是micro镜头,画质犀利,直指本心不求他物。

四号位置是大前锋,所有场上的脏活都要干,包括抢下对手或是队友投不进的篮板球,用身体杀出一条血路护送队友深入禁区,种种肢体碰撞,而且最好还要练上一手中距离跳投。这种人,在NBA属中生代,消耗品,打这位置的人多,打得出名堂的人少。镜头群中像是人像镜,说大只不大只,把妹妹时必备武器,拍人像或是头部肖像也常出动,常备兵力。

五号位置是中锋,特色是永远背对篮框,不管是进攻或是防守;也因此发展出低位单打和背框技巧,而且本身是传球枢纽,临高指挥半场进攻与防守。这种人在NBA已经列为绝种动物,编列许多预算,设立许多条款也无法使他们的数量增加,原因是中锋需要的身材好,够壮,又要很灵活,头脑清楚,不怕受伤,而且跟降龙十八掌一样,来来去去只有几招,而且朴实无华得紧,翻译成白话就是打球不好看,所以现在的小朋友就…..不练中锋的技巧了。这种悲惨的遭遇与命运,十足是标准镜头的翻版,不是镜头素质不好,而是需要大量的脚步移动,有时候需要在人堆中打滚,迅速的移位,观察,计算距离,等待下手最佳时机……,而轻巧的镜头在外行人眼中就是不专业,小家私。

说来说去好像一个球队没有几个活人,其他人是干什么吃的?
其他的我们叫他摇摆人,就是同时可以打两个位置以上的人,有些人能打前锋和後卫,所以又叫双能卫,能投善切,目前在NBA占三分之二强。在镜头中,他有一个很耳熟的名字,叫“变焦镜”

在开始聊变焦镜头之前,先听一个故事:

1995年的夏天,NBA明尼苏达灰狼用第五顺位选秀权,做了一个很大的赌注,选进一名天才高中生,他叫Kevin Garnett,他有7尺的身高,超过7尺4寸的翼展,扎实的肌肉,轻型而且极为灵巧的身材,当年球探形容他是控球後卫的灵魂装在中锋的身体里面。球队得到他之後,并没有马上推出火线,而是将他的潜力转化成实力,於是一只怪物在冰天雪地中成长了。他是一个摇摆人,而且很摇摆的是,他高兴的时候可以从一号位置打到五号,不高兴的时候可以从五号位置打到一号,而且射程广达三分线,从他之後,其他球队纷纷开始以摇摆人为主力,建构战术中心,於是一股不一样的风格,开始流行於NBA,更进一步到世界各地。各位可以想像一下有一只17到400的镜头,而且光圈恒定2.8,还有接近1:1的micro功能,体积适中,内对焦,内变焦,光想就觉得是变态怪兽了,而他还活生生在眼前。

重点来了,Kevin Garnett这种姑苏慕容型武林杂货店,有没有比较厉害???答案是虽然自己数据亮眼,但是并不能使球队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原因就
像以前打街头篮球看对手不爽,越打越有火气时,问自己队友:一个打五个怕不怕。队友以力相挺,说:不怕。(太好了)就怕五个打一个。好汉不敌人多,好,放过他们(谁放过谁呀~)。这次废话废的太远了,回来主题。

Kevin Garnett不能带球队走向更高境界的原因,不是出现在“器材”上,而是使用方法上,他有很好的低位动作,可是怕受伤,就越走越外面,他名义上是打大前锋,可是却常常跑去欺负别人家的小朋友(小前锋),可以力扛中锋的,可是教练团却不希望他把体力太早耗尽,所以,他就迷失了自己的定位,双能卫变成双不能卫。他可以一次打五个位置,可是他只有一个人,每次上场都是五打一,没有多久就要过劳死了。

定焦镜头,可以藉由固定焦长训练自己迅速的横向移位和直向移位,用来训练自己对距离和位置空间相互间的变化。相对的,变焦镜头就方便多了,调转变焦环,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构图,於是乎,现在的风向球几乎都转向变焦镜头了。方便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懒,懒得多跑几步路,找出更好的脚步,於是使用变焦镜头的人也迷失了。

可是Kevin Garnett的前车之监不远,以其天纵之才,名列当代六大大前锋,八方悍将,依然逃避不了,脚步和移位时造成的混淆和落差,面对关键时刻该用何种手段取分的困境,他的基本动作扎实到这种境界,面对压力与挑战时期还是会犹豫不决,何况只是小萝卜头的芸芸众生

为了跟定焦镜一别高下,变焦大幅提升画质,修饰像差,形成现代主流派。
主流派中,没有像17-400/2.8这种妖怪,有的话成本也不是一般玩家负担的起,所以向下区分,一分成三,形成大家都熟知的大三元,也正好事後卫,前锋,中锋三分法

下一回跟大家聊一下大三元。:Embarassed:

Part 7. 由大三元看战国群英传 论隆中对

在正式开场前,先来一点腥羶的:泌尿科医师猜一个英文字母,三个单字组成

谜底揭晓:蛋egg,因为泌尿科医师主要就是“医鸡鸡”的医师

接下来今入主题前,照往例,说一些故事

日人田中芳树有写一本中国武将列传,以年代排名,其中第二十位武将是李广,活跃在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并且屡破匈奴,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手长似猿,出身弓箭世家,善使弓箭,箭出力能穿石洞壁,这种人不稀奇,因为布袋戏里面多的是。但是他会留名於历史的原因还不包括如此;一次出外打猎,遇见猛虎,猛虎狂扑迎面而来,李广弯弓搭箭,凝箭不发,手不动,身不摇,直至猛虎扑及身体的瞬间,箭出,力毙猛虎於身前,且故意让老虎在身上留下伤痕,彰饰武勇。(不虎烂,是史实)

故事的背後告诉摄影人一些讯息:

1.摄影是捕捉当下,化瞬间为永恒,所以画面叙述的故事性张力要够,才能流芳百世。捕捉画面要付出耐心。以李广的箭术,远距离射杀猛虎,同侪顶多说声:OH~good。但是他做出这样的举动,同侪会眼镜碎掉,下巴脱臼,一手托著下巴,另一手用力打著李广的头,说:I can not believeable顺便问候他的爹娘,老师,系主任(如XXX,XX老师的,诸如此类)。所以决定瞬间的时间点很重要,而且心脏要够大颗才行。

2.猛虎扑及眼前,还能悠闲掌握自己的节奏,这种不动情的持恒功力,优长的气脉,需要严酷的磨练才行。笔走此处,令我想起加藤鹰;自古红颜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十数年间阅历多少红颜替换,萤幕前黑瘦的身影依旧,修长的手指,优秀的体能,加藤鹰密技传授以及加藤鹰版人间废业,是学习的典范,精神的指标。同侪称他前辈,入行新人指名要与他合作,十几年来立下的口碑见证,几乎无人可以取代。(加藤鹰跟摄影有什么关系?啊,对!持恒的功力,告诉各位摄影要贯彻自己的理念,并且要拍出自己的特色才行。)

大三元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谁能稳守这方寸之地,谁就可以独领风骚,就2005年立论,Canon兵多将广,强占山头堡,可用之兵多达6只,真正流通於市的有5只,包括70-200/2.8,70-200/2.8IS,24-70/2.8,28-70/2.8(算在二手市场里面),16- 35/2.8,17-40/4等成员,各有地位,组织分明,目前实在难以撼动。Nikon兵员整齐,小黑三、五代目挺立,四代目有管道还是可到手,其他 28-70/2.8和17-35/2.8素质精良,有一拼之力,而且Nikon野心勃勃,想将战线拉长,推出200-400/4 G VR,凑个大四喜,战帖已下,只看其他厂跟不跟进而已。Pantax向来缺席17-35/2.8这焦段,28-70/2.8和80-200/2.8久未更新,尚算旁观战局走向,不足为惧。

KonicaMinolta的大三元在Minolta末年有一举反扑的动作,一举翻新沿用十多年的镜组,可惜财务拖垮了原本的计画,仅有一柄神兵问世,28-70/2.8G和17-35/3.5G正式退役,改由两名佣兵补上缺口,但是靠别人打天下毕竟不是长远之计;现在 Minolta集三家之长(Konica Minolta Sony)且正逢风云变色之际,能不能发挥自己镜头独特特色,大举反攻,发挥泌尿科医师职业达人的操守,医治好原先G镜缺点,创造出如加藤鹰一样好口碑之 G中之G镜,就算要在镜身上加印“鹰”字也在所不惜。预後看涨。

在1980年代AF席卷整个摄影界时,Nikon选择保留光圈环和原先F接口的传统,迎战整个AF。Canon选择蛰伏,放弃一步先手,静观局态,然後在1990年以全新姿态进场,将一颗微型马达植入镜头中,针对每一颗镜头做出不同相对应的驱动力,大幅提升对焦速度和减少机身推动镜头的马达,多出来的空间可以加以利用,增加设计宽容度,这也是大家都了解的USM。但是Canon的动作不只如此,他选择放弃原先
的FD接口,也间接的选择放弃新旧并容的Nikon路线,要做就做的彻底一点,同时放弃光圈环,光圈的开放由机身通过电子接点控制释放,而非Nikon和Minolta的机身机械控制,并且全力更新镜头设计,装配了USM这种强力高低差马达,如果能减轻对焦时推动的镜片的重量,缩短对焦行程,可以将对焦速度更进一步提升,Canon由失一著先手,变成著著领先,眼见就要蚕食全局了。自古以来都是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先机已失,要板回来不容易,Canon,Nikon镜头群组整齐,以逸代劳,但是KonicaMinolta有他独特的优势,如果好好掌握,可以大举追回失分,那就是机身防守震。

大三元中(好拉,大四喜也包括),小白IS,小黑五代目都有防手震,现在镀膜技术发达,但是少只香炉少之鬼的定律还在,以手边的资料 Minolta的24-105有11群12枚镜片,透光度83.5%,平均一面镜片损失0.8%透光度。Canon 100/2.8 micro8群12枚,透光度83%,平均一面镜片反射率0.9%,所以像小白这种十多片镜片以上的镜头,开发防手震有其必要性(手边没有资料说明小白 IS真正的透光率是多少sorry)
这一次终於轮到我们抢先手了。

前言废话太多了,进入主题

广角端:17-35/2.8 16-35/2.8 17-40/4 17-35/3.5
本来是设计用来取代定焦17,20,24,28,35等镜头的,没想到数位一推出超广角镜变成标准镜,而且这焦段多半不便宜,龟毛一点的人,只好含著眼泪带著微笑,请小朋友把他带回家。这时Minolta的佣兵以低廉的价格占到一些市场,也占到一些不名誉。

Canon有16-35/2.8 17-40/4 两只L镜

两只在镜组设计和外观设计几乎有7成以上的类似度,超广角镜头的变形宿命似乎在小一格光圈的17-40/4得到较好的控制,加上价格较低,所以评价比他的兄弟镜来的高,而且经常造成争议。两只镜头都厂用大量,且大片非球面镜片,内对焦内变焦设计略嫌取巧,因为把外面镜筒加大,对焦变焦起来感觉像是内对焦内变焦,对焦行程极短,所以对焦速度飞快,迷焦的机会也比较小。凭良心说,香蕉芭乐各取所好,以用过两只的经验,16-35/2.8会比较喜欢,也许是大男人沙文主义作祟。

Nikon 17-35/2.8

本来要跟Canon17-35/2.8打对台而设计的,光学表现半斤八两,所以加强Canon或是现在AF镜头较弱的质感部份,现在的镜头塑胶味较重,比较现代感的外观,较迎合当下的年轻人。Nikon外观设计融合古典与现代感,黑色与金色的颜色搭配在质感中胜出对手,这是Nikon的特色。

Minolta 17-35/3.5G 以及KM 17-35/2.8-4

良心说,在这些镜头中,真正拥有过的是canon那两只L镜,真正想拥有的是已经到不了手的,Minolta17-35/3.5虽然还是前群操出的对焦模式,感觉松垮垮的遮光罩,很奇怪的镜头盖,但是他的色彩还原度最好,变形最小,很难想像变形如何去克服的。当然,这些镜头一定用了很多非球面镜,低色散镜等等,看过就好,这时候感觉Minolta有点天真无邪近乎白痴的地步,有独特的光学绝佳的画值,却不懂包装。学一下人家Canon pseudo-内对焦内变焦,学一下人家Nikon独特外观设计,这年头会去注重内在美的人越来越少了,君不见谁会去注意高树玛莉亚和及川奈央的学历。 KM 17-35/2.8-4是向T家借来的佣兵,夹著高度价格优势,可以兼容传统与数位的特点,和KM现在青黄不接的时期,变成绝佳的选择。说真的KM 17-35/2.8-4相当优秀,可是相对的稀释了原先Minolta的特色,也可能阻碍KM对这焦段的开发。

这个焦段在数位还没完全固定化之前,还有许多变数,建议量入为出,保守一点,如果有Minolta17-35/3.5的二手良品,赶快买下毕竟,他的画质和变形修正的工夫相当优秀。

这个焦段我将票投给Minolta17-35/3.5

常用焦距端:24-70/2.8,28-70/2.8

Canon 24-70/2.8 L镜

28-90的焦段是Canon统计後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焦段,Minolta还是请外籍佣兵代打,所以不想谈。比较奇怪的是,一向崇尚创新的 Canon一反常态的在这个焦段上面全是采用负焦距型(日文:负群先行型)的设计,也就是在焦距70的时候,镜筒全缩,焦距28(24)镜筒全伸,而且这种设计可以往上推朔到FD35-70/2.8-3.5去,但是FD35-105/3.5这镜头就可以做到内变焦,所以说,以Canon的光学设计来说,是有可能做到内对焦,内变焦的镜头,可是顾虑到遮光罩对镜投以及画质的影响,所以最後还是采用负焦距型(日文:负群先行型)的设计,毕竟多数镜组的镜头设计,遮挡一些不必要的光线进入是好的。这镜头是Canon大三元中唯一会伸伸缩缩的,而且对焦反应也最慢。不知是大家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测试机身 1VHS两台。值得称赞的是最近对焦距离38cm,加上一个接写还可以达到接近1:1的水准

Nikon 28-70/2.8

仿石材的喷漆和质感使得他变得十分耐看,接下来就跟他不熟了

Minolta28-70/2.8G

又是一悠久的设计现在已经停产,除了优异的画质值得推荐以外,最近对焦距离85cm,和近乎小儿麻痹的遮光罩,是一直与他失之交臂的关键,广角镜头的其中一个魅力在於描写主题诉说环境,如果不能压近目标物,立刻绑手绑脚,後来原厂有推出另购的遮光罩,要价不便宜,真不知要哭要笑。
这个焦段我投废票

长焦距70-200/2.8

Nikon与Tokina

这个焦段更新的速度超乎想像的快,Nikon一代目到三代目镜组都是一样,操控性不断升级,Tokina明显是A考Nikon,而且他们俩个的发色(CCI值)都一样,没有色偏,後来四代目加入超音波,五代目加入防手震,很明显的又是极力想追向敌手,铝合金的镜筒将重量做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取消仿石材的喷漆就觉得很可惜,脚架环的设计构想是不错,可惜感觉突兀

KM 70-200/2.8 G SSM

在Minolta的末世,其精心铸造的神兵也加入抗衡其他变态主力的行列。看他问世心情蛮难形容的,感觉像浪子回头,金贵(台语发音)。他的特色在锐利和散景之间取得完美的和谐真正有威力的圆形光圈,傲视同侪的1.2m对焦距离,加快对焦速度的SSM,放在D7D上更有防手震的加持, Minolta做出了他的特色,相当值得拥有的好镜。可是要达到加藤鹰式的G中之G还有一段距离。

Canon 70-200/2.8与70-200/2.8IS

这个焦段画值好,方便性佳,许多摄影师如竹内敏信就很喜欢用他,毕竟跋山涉水,很多状况是无法轻易靠近或是微调的,这时後方便贴心的长焦距变焦镜头就派的上用场了。从1995年小白问世以来,这个焦段的宝座一直是Canon霸著,宛如加藤鹰的指技称霸AV界一般,瞬间到达G点,绝叫指数满分,丝毫不拖泥带水。小白在各方面的调整上都达到一个平衡,比较令人诟病的是他的威力必须在较高阶的机身才能得到解放。
小白IS问世之後,防手震的功效再次被确定,也多了五片镜片和不少的价格,而且多一个电子结构就多一个故障的空间,开启防手震时,相对的, USM所争取来的比他厂对焦快的些微时间,也会被耗尽。话说回来有防手震还是比没有来的好,尤其是不能用脚架,需要手持打消耗战的时候,像是帮朋友拍摄婚礼,有IS的方便性真好。
同时用过小白和小白IS,目前手上是小白IS,根据以後防手震都会导入相机的趋势,这一票投给小白

KM将防手震导入机身,有点像Canon当时将USM导入AF界一样,投下了震撼弹,只要KM加紧脚步开发镜头群,魔戒第三部曲王者再临有机会再相机界上演,KM已经开始重铸宝剑35/1.4GD(希望不是只有这么一只,而是宝剑群),洛汉国(sony)也派兵来援,现在只剩吹响反攻号角。

2005年或许是一个转类点,目前KM已经连Sony制C,N看是三分天下形成鼎足而三的局面,或是Pantax加入三缺一的局面难以下结论。
2005年看KM在大三元的成绩单,光荣优质的历史镜头已经走入历史,只有寂寥陪著70-200 G SSM。

Part 8. 一剑光寒十四州 这次绝对正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剑魔独孤求败一生埋剑四把,代表他一生经验的缩写,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镜。
第一把是四尺青锋,弱冠之年仗之与河朔群雄争锋,未尝一败。
第二把紫薇软剑,误伤义士不祥,弃之。
第三把玄铁重剑,重剑无峰大巧不工,三十岁之後持之横行天下。
第四把是木剑,五十岁後不提重物,改用木剑,一样不败。

一开始步入摄影,尤其是像我,学的时候年轻气盛,满脑子想买又大又长的镜头,宁可吃泡面也不可以不要面子,论摄影一定要折服别人才叫论摄影,好像练的不是摄影而是八荒六合唯我独秀功似的,彷佛弱冠的年纪与那一把四尺青锋一样,只求快意,不顾後果。
接著想要换一点口味,改走其他路线,换RF或是120,结果拍不出好东西就怪器材,一气之下就丢到二手市场了。下场跟紫薇软剑相仿。
接著一路走来,器材越买越多也越重,像玄铁重剑重达八八六十四斤,合现在约三十二公斤,每次出门就像背著瓦斯桶一样,惨的是独孤老前辈还背了二十年。
接著,生命中有了改变,有了体悟,弃宝剑不用,削木为剑,大小,长短,称心合意,从此笑傲山林去了。

论镜论剑顺便论人,独孤求败,姓氏独孤,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对艺术的追求会经历内心孤独挣扎的阵痛期,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正是一种孤独的写照。二独孤这姓氏指的是北方胡人,在隋唐时期有相当高的政治经济地位,如唐太宗李世明的元配公孙氏,就是胡人。以此推测,独孤求败家中与皇族脱不了关系(不是皇亲国戚就是有钱人家),所以有宝剑供他任意使用,想想看上面那三把剑在暗黑破坏神中都属於独一无二物品,不是有钱就买的到的,而且像玄铁重剑这种重兵器,出门要多带点随从,不然自己扛很累,不信扛个瓦斯桶跑一百公尺试试看。後来从杨过不知道有这号人物可以推论,独孤家在政治角力中失败了,因为历史是由胜利的那一方所写的,像独孤求败这种高手自然会被抹去。家族沦亡,一个人亡命天涯,虽然他不断挫败手,可是只有更孤独,於是只有把全部的心情专注剑道上,好忘掉伤心事。最後,他悟通了剑道至理。埋剑,代表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他不再求败,因为那代表不断与别人比较,与自己比较,与过去比较,这种日子太痛苦,人生活的圆满自在就好,管那么多干什么?开悟之後,洒然而去,出关时留下独孤九剑剑诀万余言,後来辗转传给令狐冲了。

写聊一些镜头一开始只是兴起,第二篇时写微距系统,主要的用意在於摄影除了掌握当下以外,还要注意一些枝微末节,细查事物纹理,感受一砂一世界的天地。第三篇想表达人像镜不要只是局现在人像镜上面,画地自限是自己局限在自己画出来的框框里面,跳脱老旧的束缚,才能展现活泼跟张力。写35/1.4G其实只是写非球面镜,为以後大三元及变焦镜头铺路。135/2.8STF想写散景,结果写A了。NBA跟摄影其实感触就多了,但是主要想表达的是摄影跟篮球一样,需要练习脚步,跟基本动作,越扎实越好,定焦镜如是,变焦镜亦如是。把握当下就是当下就做到好,不要老是想事後裁切,改色,传统如是,数位亦如是。写大三元,其实是在酸Minolta,一开始那个不好笑的黄色笑话就是嘲讽KM,迟迟不修正G镜缺点,并且取谐音G=鸡,如果KM想鹤立鸡群,甚至变成大老鹰的话,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行,像是STF就是有自己特色的镜头,防手震是很有特色的功能,这些都是很好发挥的特点。佛家云天地一成一毁间为一大劫,一大劫中又分成、住、坏、空四劫;“成”意思为形成,“住”是稳健稳定,“坏”表示衰退,“空”指的是完全毁灭。Minolta可算是经历一劫火了,现在蜕变成KM,如果能好好发展,未来不可限量,希望董事们不是史帝夫汪达(冷笑话,指董事们都是瞎子)。

NBA球队他们的规定可以提供我们做借镜,他们设立球队薪资上限4800万美金,如果超过,皮绷紧一点,最多可以加码到6000万,超过6000万要扣豪华税(谁叫你是凯子他爹),每多出1元要上缴1元的税给总部,年末时会平均分给30只球队。举一个例子,如纽约尼克队薪资总额破1亿美元,老板除了要花一亿美元帮人家养家以外,还要多缴4000万美元给总部,总计花了1亿4千万美元,结果连季後赛的屁股都看不到,1亿4千万美元买一个笑话。最後,总冠军被德州的圣安东尼马刺队抱走了,人家薪资总额才4800万美元左右(现在外电消息,马刺薪资总额现在是5400万左右)。那会不会作假球?NCAA的话是会,NBA的话是不会,有的话顶多是关键时刻做掉一两场,而且大家都知道幕後黑手是谁,只有David Stern会干这种事,像今年本来打四场就知道结果的,打了七场才分胜负,全世界都知道是他搞鬼。NBA打假球的问题今年有被热烈讨论,详情请看Hoop篮球杂志(这一段老毛病又犯了,废话废太多)

总归一句,有钱可以买到好镜头,但是不一定买到好用的镜头,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嗜好,性向,趣舍万殊,静燥不同。东西要放对位置,摆对地方才能发挥他的功用,如果都放防潮箱,那注定是没用滴。
前面之所以会聊那么多镜头,不是希望大家撩下去,而是分享我的座右铭:将瞻才力,务在博见,希望大家能广博的吸收到东西,就算是一些些也好。像我,为成就“达人”的境界,广博的拓展新世界,目前蒐集的部份,废业系列三十六已得其八,发光的来生,不大的金泽,绝叫的奈央…;其中奈央只得上半部,太可惜了,有没有人愿意成全小弟的,欢迎之至。(又出界了)

回主题
大家还记得第七篇提到的飞将军李广吗?没有的话请回去看,有的话请往下看
李广不但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而且对待朋友部下也相当好,自己有的东西,能给部下的通通不留著,所以去世时家中没有恒产。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由他打猎时,猎物及身才出手,可见他给自己转圜的空间很少。重点来了,转圜的空间。
以前没有变焦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TreeCa
()




Post Posted: 2007-1-29 14:55 Reply with quote
只叹美家嫁入索家豪门后一年有余,仅亮出个a100,配套的头饰价出惊人,谁惹得起她呢?

近来a100的价钱要与入门级的XTi看齐,不知M家的旧雨新知们该怎么想了。
 
_________________
嘿,瞧您说的...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杀人如蚂
()



Post Posted: 2007-1-30 11:25 Reply with quote
镜头贵?贵不到哪里去,再说,有了A100都变成防抖镜头了,价格相对来说就低多了。C&N的防抖镜头要卖多少银子?你觉得C&N会放弃防抖镜头的利润,改做机身防抖吗?这两家可是吹嘘了很久镜头防抖的效果超过机身防抖啊,那样子不是成了向索美投降了吗?目前还看不到这两家有这种倾向,不是技术不成,我相信以现在的技术,只要你有个想法他们就能把它变成现实,关键还是不想做。防抖利润大啊。

索尼入主很短时间就推了A100,速度不是慢了,而是非常快,让业内人士非常惊讶,虽然是有a5d为模版做出来的。2007年内,索美至少会再出一台数码,可能是a7d的升级版,仍然是1000万。出全幅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是需要超级配套的大工程,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出个全幅,那大家真的是要刮目相看了。假如索美出全幅,预计可能1500万,价格估计2000加元出头,可以肯定的是要低于5D,总之占领市场才是目的。A100出来以后,3个月市场占有率超过25%,可现在又下降到15%以下了,也许索美真的可以考虑出个便宜的全幅和那两家开始全面竞争也说不定。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TreeCa
()



Post Posted: 2007-1-30 13:38 Reply with quote
杀人如蚂 _BBCODE_WROTE:
镜头贵?贵不到哪里去,再说,有了A100都变成防抖镜头了,价格相对来说就低多了。C&N的防抖镜头要卖多少银子?
...


不贵?这个才6000美国大洋而已。


既然机身已经防抖了,还把镜头搞那么复杂干嘛呢?与Sony过往的标准化、民用化之路严重背向了。

如果我是sony,干脆就以自身的电子霸主的地位,以及曾经的成功经验,去带领数码摄影科技走以往把录音带变成卡式的那种模式:向DSLR的卡式化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1、CCD/CMOS或者其它的光感件,由机身侧面啪进去就成。好,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多高像素的,将来其它公司也被迫搞卡式化的时候,CCD/CMOS以及其它的新感光元件,包括带/不带防抖系统的,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来玩,就如以往买胶卷那么容易更换。而且,CCD/CMOS/NMOS这些随时跟着科技发展而变化的东西,也能在这种以不变应付万变的机身里继续使用,消费者必然非Sony的万能机身不买了。钱途无量啊

2、前端接镜头的套环,可以生产与不同品牌镜头配套的,任君选择。方便任何一家的发烧友根据需要换镜头。如此能够做到合综连横的机身,对于发烧友、有特殊需要者、甚至入门之后打算进一步提升或更换器材水准的人士,简直是皆大欢喜的。

3、有了1与2这两种基本配套之后,Sony就可以在机身的LCD、电子操作系统诸方面,尽情发挥出其电子业霸主的优势。再加上到处都有Sony番薯,他们手中不管原来使用什么镜头的,一律可以再发挥和利用。这么一来,Sony将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了。

4、CCD/CMOS/NMOS这些感光元件的卡式化之后,除尘方面,就可以生产提供给商店、旅游景点小卖部用的专业除尘机,投币式的Sony专利提成机器也行。呵呵,仅这一项,又是财源滚滚的了。

这些改进,每一项都不是什么难度大的事情,却可为数码成像科技带来质的飞跃,尤其是销售面,给扩大到家家户户了。Sony在卡式录音带研发时尝尽了甜头,现在有了雄厚的技术和资金,要带头走卡式化数码摄影器材之路的话,易如反掌。何必花那么多资源整天在别的器材公司的玩意里打转,甚至人云亦云呢?
 
_________________
嘿,瞧您说的...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Nonmem
()



Post Posted: 2007-1-30 14:59 Reply with quote
树大师,这里有个问题:各厂的mount都是有些个隐藏的trick在里头的,比如Tamron奏老老实实地买mount的使用权,Sigma奏搞reverse engineering,说是谁谁的mount,实际上是compatible,所以经常出现新机型出来了,老Sigma镜头要rechip的事情。Sony这么大块肉,如果干reverse engineer,会被闻到血腥味的corporate lawyer给弄死地。
 
_________________
那些背着俺偷偷聚餐的人啊,你们是有罪地…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TreeCa
()



Post Posted: 2007-1-30 16:15 Reply with quote
Nonmem _BBCODE_WROTE:
树大师,这里有个问题:各厂的mount都是有些个隐藏的trick在里头的,比如Tamron奏老老实实地买mount的使用权,Sigma奏搞reverse engineering,说是谁谁的mount,实际上是compatible,所以经常出现新机型出来了,老Sigma镜头要rechip的事情。Sony这么大块肉,如果干reverse engineer,会被闻到血腥味的corporate lawyer给弄死地。


Non大师,失敬一下,上面我只是胡说‘霸’道。称霸之道,在乎其思维与众不同。然否?

既然搞不同的卡口来一统天下,S山寨王大可参照Intel的做法,在新机身的接镜头处,做成可转换的不同套环,套好镜头之后啪进去机身,包括S家的镜头也如此。然后,可以自己做,或者把那个套环的最后尺寸、电路接驳的弹珠数目之类的参数,告诉现在不得不靠它才可以开饭的N/O/P几家的大光学器材公司,让他们自己生产可转换他们曾经制造过的镜头那种套环。不就‘一环定江山’了么?而且,能把各自的旧雨新知及其镜头重新召集和整合,这又是一笔大生意了。这些光学公司在一种标准化的机身之下,照样可以发挥,只不过CCD/CMOS/NMOS变成可以更换、可以专业化除尘、甚至可以更换LCD的。

不妨回看当年,索小子与飞老大联合推出卡式带之后,连生产录音机马达的厂家也获得实惠而跟风,西门子、通用电气这些百年老店还不是得乖乖地投降?

现在的数码相机,连‘快门’也是电路取代的了,至于一些旧镜头的光圈拨杆,只不过是尺寸、拨动系数而已。AF侍服马达的电流值,也是电路里就能搞定的。

呵呵,由我的打工仔思维去梦想霸业,不搞笑才怪呢! icon_razz.gif
 
_________________
嘿,瞧您说的...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Nonmem
()



Post Posted: 2007-1-30 17:31 Reply with quote
树大师,如果只是转接环,不考虑AF,不考虑metering,那是完全可以地。但是如果要通过机身控制这些个,奏有些难度了。俺相信凭sony的技术力量,reverse engineering没有任何问题,奏是他们这么做会让Canon Nikon等sue到破产地。
 
_________________
那些背着俺偷偷聚餐的人啊,你们是有罪地…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TreeCa
()



Post Posted: 2007-1-30 17:54 Reply with quote
Nonmem _BBCODE_WROTE:
树大师,如果只是转接环,不考虑AF,不考虑metering,那是完全可以地。但是如果要通过机身控制这些个,奏有些难度了。俺相信凭sony的技术力量,reverse engineering没有任何问题,奏是他们这么做会让Canon Nikon等sue到破产地。


又来个工科思想玩文史哲的搞笑思路,如果S山寨王不直接与各厂家打交道,改为专门纠集那些只生产镜头的厂家,用利害关系打动他们,谁看在利益的份上不摩拳擦掌呢?特别是拥有这些副厂旧镜头的用家能够不扔掉那些几乎要回炉的光学玻璃片的时候,无不欢呼雀跃。

用这么一种‘暗度陈仓’的商业竞争变换手法,那些光学公司老大能告谁去呀?
 
_________________
嘿,瞧您说的...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dinosaur

山.昔.说.义


Post Posted: 2007-1-30 18:31 Reply with quote
泼点冷水。

M家的G头不比CN的差,可说它们比CN好也没说服力!

CN追求侧重点不同,各有鲜明的特点,发烧友们念兹在兹,M家似乎不好说。

卡口一统天下似乎不是厂家追求的目标,腾龙就有百搭环。

SONY已经不是以前的SONY,电子霸主的地位岌岌可危,音乐播放器搞不过APPLE,游戏机搞不过任天堂。SONY CCD质量问题害了多少厂家。

CN无论是现时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在光学领域的积累都已经值得信赖,而SONY还需拭目以待。
 
|
 
Nonmem
()



Post Posted: 2007-1-30 21:39 Reply with quote
TreeCa _BBCODE_WROTE:
Nonmem _BBCODE_WROTE:
树大师,如果只是转接环,不考虑AF,不考虑metering,那是完全可以地。但是如果要通过机身控制这些个,奏有些难度了。俺相信凭sony的技术力量,reverse engineering没有任何问题,奏是他们这么做会让Canon Nikon等sue到破产地。


又来个工科思想玩文史哲的搞笑思路,如果S山寨王不直接与各厂家打交道,改为专门纠集那些只生产镜头的厂家,用利害关系打动他们,谁看在利益的份上不摩拳擦掌呢?特别是拥有这些副厂旧镜头的用家能够不扔掉那些几乎要回炉的光学玻璃片的时候,无不欢呼雀跃。

用这么一种‘暗度陈仓’的商业竞争变换手法,那些光学公司老大能告谁去呀?


忒深奥鸟,树大师展开细说。

楼上的恐龙兄弟说得对,俺觉得美能达的头还是相当不错地,俺用过28-75/2.8 AF D(坊间传说是Tamron代工,但是Minolta自己的玻璃镀膜),100-300 APO D(被O版批判紫边,所以APO得不够),50/1.7(比Canon的50/1.8还便宜,且质量非常好),再有就是DT套头了。这几个镜头的价格都跟L头 ED VR头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成像质量俺觉得还是不错地,性价比相当有竞争力。Sony take over之后的进度,从dpreview的KM SLR坛子上的反应看,是不尽如人意地。跳船的人越来越多。那个25%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是日本本土?据俺认识的sales说,A100在加拿大卖得不好。俺觉得很大程度上受到的并非CN的压力,而是Pentax等二线厂家的新机型的排挤。所以俺觉得Sonolta目前的重点不应该是在CN对着干上头,先把Pentax, Oly, Fuji, Samsung, Sigma等干掉统一二线相机市场,然后再对CN发动攻击,否则腹背受敌嘛。
 
_________________
那些背着俺偷偷聚餐的人啊,你们是有罪地…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Reply to topic     |##| -> |=|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Forum Index -> 摄影交流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Page 1 of 2 Goto page: 1, 2  Next  


注:
  • 以上论坛所有发言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 加西网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 投资理财及买房卖房版面的帖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责任请自负
  • 对二手买卖中的虚假信息,买卖中的纠纷等均与本站无关。
  • You cannot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in this forum
    You can download files in this forum

    Jump to: 

    杀人如蚂, TreeCa, 杀人如蚂, TreeCa, Nonmem, TreeCa, Nonmem, TreeCa, Nonmem
    潜力帖子 精华帖子 热门帖子
    公寓"资不抵债" 加拿大房奴怎么办
    上海天塌了!这个问题再不解决,中...
    今年改朝换代!中国2025年应届毕业...
    很多加拿大人很委屈也很愤怒
    上班去
    鼎泰丰
    亚洲新冠疫情重新抬头
    发现人岁数大了特别不爱认错
    沃尔玛喊关税压力大要涨价 川普呛...
    下个月没有长周末
    战狼变舔狗,贱! -- 最新官宣!中...
    慧眼识人
    老赖要统一了么?
    梦境
    川普的这些混蛋官员们为什么喜欢胡...
    新疆伊犁 赛里木湖 三大草原恰西 喀...
    新疆阿勒泰 五彩滩 喀纳斯 魔鬼城
    在乌鲁木齐看娘娘骑过的汗血宝马
    一张天主教在华发行纸钞略考
    5月2日换币盛况
    维达大师,另类收藏,请您欣赏!
    清代福州台伏钞票
    四川官钱局钞票
    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
    今年新币发行计划
    要出一个新的一元
    古董金币
    mint三月新币(四月新币从22楼起,五...
    1999 mule 25分
    2025 蛇年敲币活动
    皮尔今天在温哥华 - 蓝色wave - 保...
    几分钟前,中国强硬反击,征34+50,...
    曼谷高楼直接倒了
    我说我希望特朗普赢,老公气得眼睛...
    知乎?加西网上为什么有老男人喜欢...
    明明有能力统台,大陆为何迟迟不动手?
    貌似ndp稍占上风。。。。。
    今天是感恩节,跟大家道个别,以后...
    咱最后还是投了ndp
    生平第一次被偷车了
    中国会不会武统台湾
    突发:台湾队战胜中国队奥运夺冠,...
    温哥华房姐出事了
    有在看总统辩论的吗?
    退休几年后的感悟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热评新闻
    邓文迪女儿晒华裔新男友 长相超帅 都从耶鲁毕业
    加国联邦自由党又丢一席 组建多数政府还有戏吗
    特朗普与夫人共同签署《删除法案》 打击AI"深伪"
    分析师预计今夏大温汽油价格下降
    黑色素瘤在上升 没擦足够的防晒霜
    大温8个看绝美夕阳的好地方汇总
    别喝了! 软饮料对我们身体很有害
    Metrotown附近3起袭击 疑一人所为
    520之际,曾出家11年后还俗的柳智宇谈爱情
    史无前例!中国五大行公告 背后形势不言而喻
    重庆学生掉化粪池遇难 网:是生化池 校方压热搜
    在美国,中国人的车牌充满拉丁新语和阴阳八卦
    反常新闻:李强替代党魁,习多次缺席重要大会
    特朗普的这位亲密高尔夫球友才是真正的"国务卿"
    泰国银行被中国电诈"承包"!开出百余账户
    印度军方:中国防御系统效能 低于平均值
    胡锡进:《纽时》这篇文章,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
    特朗普普京再通电话,俄乌停战未见进展
    美最高法院取消委内瑞拉移民"临时保护身份"...
    美海军部长:新一代核潜艇建造需重回正轨
    天有异象?600年的凤阳鼓楼"瀑布式"坍塌
    北京整肃高层!中国防长或缺席下周"香会"
    关税时代,中国工厂主的"TikTok外交"
    确诊前列腺癌对拜登这样的老年患者意味着什么
    川普退出又如何?CNN曝乌克兰根本没得选
    北京敦促美纠正AI芯片限制"错误做法"
    媒体:相当不寻常! 董军不出席香格里拉对话
    "拖"!俄:签停火备忘录没有最后期限
    刘亦菲新剧雪藏7年 如果播出将是2025年爆款
    陈奕迅报平安 另一位女歌手牵扯其中被无端网暴
    最新警告:百米超级海啸席卷西海岸
    大温油价展望 夏季驾车终于轻松了
    唉!温哥华又被贴上最不想要的标签
    突发!加国邮政周五开始撂担子罢工
    "别碰加拿大"!英王50年将首亲临加国会 向川普发警讯
    经济学人:万亿关税梦终将落空 还会更依赖中国货
    德国外长:北京应承担乌克兰战争和平责任
    朝鲜派兵援俄惹祸:乌克兰或向国际法院起诉金正恩?
    王楚钦球拍受损,乒乓球裁判揭秘大赛球拍检测
    路透社: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称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交27万元这费用 大温公寓业主吓醒
    纳奈莫一游 美国护士想举家搬到BC
    罢免总统:国民党迎合北京的一场闹剧
    反转了!卡尼称秋季提交联邦预算
    天有异象?600年的凤阳鼓楼"瀑布式"坍塌

    更多方式阅读论坛:

    Android: 加西网
    [下载]

    Android: 温哥华论坛
    [下载]

    PDA版本: 论坛

    加西网微信

    加西网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739 Seconds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