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
點進來的你:
是不是剛吃完食堂的麻辣燙,坐在工位上,犯困想睡覺,動也不想動

?!
作為一名合格的社畜,午休時吃完就躺、躺下就睡幾乎刻進了 DNA 裡,把休息時間最大化地利用好,是每個打工人的隱藏職場技能。
但真的不建議你這樣做!
因為……隨著工作年限增加,你會發現,這樣真的會越來越容易胖!

還有個更扎心的變化:
工作久了,越來越不愛運動——一放假就想躺著,一沾床就起不來。
但長期不運動,不僅會讓人容易長胖,還有個意想不到的壞處——骨骼中的鈣也在悄悄流失,變成「一把老骨頭」真有可能!
不愛運動
這事兒也不完全怪你
聽起來可能會有點繞,但是我們想告訴你:
不愛運動,會導致骨鈣流失。結果……骨鈣流失,又會讓人越來越不愛運動。
沒錯!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
所以吧,不愛運動這事兒,也不完全是因為你懶!(bushi
它也和你的骨鈣含量狀況有關。要知道,骨鈣對骨骼健康非常重要[1]。
骨骼是否強壯,關鍵要看骨鈣含量。30 歲骨鈣含量達到峰值,峰值越高骨骼越健康。
大概 35 歲後,身體開始衰老,骨鈣也不斷流失,體脂含量也會增加,身體有變懶變胖的隱患[2]。
數據來源: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生理上的變化無可避免,再加上長期不運動,不僅脂肪會增多,骨骼也會因為缺乏外力刺激導致骨鈣丟失。
Fine,世界上只能又多幾個中年大碼人士了。
所以,別躺在床上刷劉畊宏了,不是本人親自練,不會有效果的

。

當然,更重要的是合理增加膳食中鈣的攝入。
這是增強機體骨密度的捷徑,而骨密度決定了骨骼的強度[3]。
不過,就算這是個討巧的法子,但很多人還是沒拿捏好!
因為數據顯示,大部分人每天攝入的鈣都不達標!
更誇張的是兒童群體,根據 2019 年鈣營養素專家共識顯示,兒童鈣攝入量達到適宜推薦量(AI)的僅有 10% 左右[4], 兒童缺鈣嚴重時可能會引起營養學佝僂病的發生,嚴重影響生長發育。

小時候不補鈣,長大徒傷悲。補鈣就像存錢,身體存的鈣越多,抵抗骨骼健康風險的能力就越強。
因此,補鈣最好的時間是現在!
拒絕盲目補鈣
不同年齡補鈣攻略請查收
補鈣前,得先了解一下不同年齡階段對鈣的需求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 版)
➊ 小寶寶補鈣攻略
對嬰兒來說,只要保證充足奶量,通常不容易缺鈣,但要記得補充維生素 D。
未出生的寶寶,通過胎盤從媽媽那裡獲得維生素 D 並儲存在體內,但這個量較小,大概能維持兩周時間[5]。
因此,一般推薦寶寶出生 1~2 周時就要開始補充維生素 D了。
但維生素 D 要轉化成 D3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家長們也可以直接選擇 D3補劑,方便又高效。
數據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 版)
➋ 大寶寶及成人補鈣攻略
日常飲食中,莧菜、菠菜、空心菜的鈣含量雖然不低,但草酸含量高,吸收率較差,補鈣最好的來源依然是奶制品[1]。
就拿牛奶來說,一杯純牛奶(200 mL)的鈣含量約是 214 mg[6],再搭配其他補鈣食物,輕松吃夠一天所需的鈣。鈣磷比例非常適當,利於鈣吸收。
當然,運動也不能落下,規律鍛煉能促使骨鈣沉積,幫助我們提高骨骼強度。

數據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標准版第六版第一、二冊)
只要飲食得當、鍛煉適中,鈣補充就能達標。
不過一些大人、孩子挑食嚴重,或乳糖不耐受不能喝牛奶,有的媽媽就會買甜口乳飲料給寶寶補鈣,效果非常有限。
市面上很多乳飲料配料表第一位水,第二位白砂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奶,媽媽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識別營養好牛奶。
除了飲食,科學補充鈣片也是不錯的選擇~
飲食不夠鈣片幫忙
但選不對吃不對也白搭
➊ 鈣與維生素 D3同補,更好吸收
鈣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需要維生素 D3的協助。日常可以多吃富含油脂的魚類,如三文魚、金槍魚等,雞蛋黃、動物內臓也含有維生素 D3;還可以通過鈣 + 維生素 D3補劑,按配比同時補充,方便又快捷。

在健康骨骼中,鎂、鋅等作為關鍵元素,有助於幫助骨膠原合成[7]。
其中,鎂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骨骼正常生長;鋅廣泛參與骨代謝活動,對骨膠原的生成至關重要。
除了鎂和鋅,骨骼健康也離不開磷。
作為骨質形成的必須元素,人體中 85% 以上的磷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對骨骼構成、組織細胞等都有關鍵作用。
如果能額外補充這些營養素,對孩子生長發育也有裨益。
此外,補充鈣片的同時,別忘了加強戶外運動,適當曬曬太陽。
人體內的維生素 D,在紫外線的幫助下可以生成維生素 D3,增進鈣在腸道中的吸收度哦。
➋ 易咀嚼的鈣片更友好
結合孩子膳食鈣攝入情況,合理選擇鈣含量合適的鈣片予以補充;就口服方式來說,大片吞咽的鈣片容易卡住孩子喉嚨,口感也不討喜。
相比而言咀嚼鈣片更適合孩子,口服安全,方便長期補充。
本文合作專家
王文俏
浙江大學醫院附屬兒童醫院 臨床營養師
孫悅禮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脊柱病研究所
本文審核專家
劉蓬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骨科博士
童 鵬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
兒科副主任醫師
姜 昊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王思竹,湯光宇.骨髓脂肪的分析技術及其與骨質疏松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2,28(04):601-606.
[3] Tai V, Leung W, Grey A, Reid IR, Bolland MJ. Calcium intak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5;351:h4183. Published 2015 Sep 29. doi:10.1136/bmj.h4183
[4] 秦銳.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2019年版)[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03):262-269.
[5]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 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1,29(1):110-116.
DOI:10.11852/zgetbjzz2020-2118.
[6] 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標准版第六版第二冊),[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7] Pepa GD, Brandi ML. Microelements for bone boost: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Clin Cases Miner Bone Metab. 2016;13(3):181-185. doi:10.11138/ccmbm/2016.13.3.181
策劃制作
策劃:橙月
插畫:第明季 | 封面圖來源:第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