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名:赵阳(饰 曹建军)
《对决》和《警察荣誉》在排片上有些过于紧凑,两部剧中王景春和赵阳都出演了重要角色,王景春还好,在《对决》中饰演刑警队队长,在《警察荣誉》中饰演八里河派出所所长,工种不同,好歹都是演的人民警察。
但赵阳在《对决》中饰演反面人物陈锦发,在《警察荣誉》中饰演民警曹建军,观众竟然毫无串戏之感,因为赵阳演得太好了。
过去赵阳最经典的角色除了公孙策,就是《沉默的真相》中的“平康白雪”朱伟,这个角色被他塑造得入木三分,嫉恶如仇,重情重义,他的干脆爽快,硬气与柔软,都甚是动人。
看上去都是警察,但曹建军和朱伟并不相同,能把同类角色演出不同的角色细节是真本事。
赵阳重点演出了角色的莽。
尤其是和杨树一对比,就更莽,年轻人还在劝跳楼者,师父就把跳楼者给拽下来了。
虽然角色很莽,但赵阳的表演其实是粗中有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师傅甩锅给徒弟的戏,他自己心中有愧,还要强撑师傅的尊严,一抬头,一对眼,一声被徒弟怼过以后假装没事的咳嗽,你就能读出角色的内心变化。
但这并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坏警察,只是和杨树处事的观念截然不同,所以调解那个无辜的三口之家和无理取闹一家人的事件中,杨树忽然在调解中脱口而出让三口之家走诉讼程序,他会在走出来后对徒弟大发雷霆。
这场发的火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三口之家亏欠的羞愧,与其说他在冲徒弟发火,不如说是在冲自己发火。
但不能说他说的是错的。
但这个人物也有服软的时候,预告片有场戏是他对杨树说:我不配做你师傅。
那场戏能感到他作为师傅的内心一颤,将复杂的情感传达得非常到位。
角色完美他能演,角色不完美赵阳也能演到令观众印象深刻,这才是好演员。
第三名:张若昀(饰 李大为)
张若昀,这次又挑起了现实题材剧集的大梁。
之前张若昀从未在这样一部如此贴近现实、同时老戏骨又这么多的当代题材剧中担当主演,演不好,可能就是老戏骨演技集体发光,男主演完了观众不记得演了什么。
但张若昀让观众记住了李大为。
这个警校考试成绩垫底,领导嘴里的“搭头”角色,永远元气满满,可可爱爱,身为社牛和谁都能聊两句,但也有踏实的一面,有着警察的责任感,推理能力极强,带着新人身上的朝气,缺点是嘴碎、毛躁。
第一次乘公交上班,看到疑似人贩子的大妈,大喊一声:“我是警察,我来处理”,结果下一秒群众让他出示警官证后,他才意识到身为见习警察的他根本没证,张若昀瞪着眼睛,一脸尴尬的模样太绝了。
那场分配师傅的戏,最后分配给他的师傅是宁理饰演的陈新城,宁理说:我不行。他马上接一句“师傅我觉得你行”。笑不活了。
但张若昀又演出了角色的多面性。看到出身微寒的赵继伟,为了省下租房子的钱,天天在所里熬大夜,他在顾及对方尊严的情况下提出合租。
面对不靠谱的爹,从抗拒、情绪爆发,到逐渐试着去谅解接受父亲,但还是绷不住离家一个人哭泣,这些都是人物柔软的一面。
我最爱的是张若昀演绎角色时自带的那份自然。
他不是在硬演幽默,而是表演状态真的很放松,所以当李大为委屈地说:“我都一个小时没说话了”,观众会感同身受:可难为李大为了。
很多观众最爱看李大为的师徒戏。
有场戏是李大为跟师父吵完架,后面去找师父道歉,观众刚觉得有点温情,下一秒李大为看见师傅过来又贫了,“您这枸杞今儿泡得不够深啊”,结果被师父用“那堆案卷处理完没,我那儿还有”给怼回来。
演到第十集角色的多元已经完全演了出来,面对碰瓷老人,气得对师傅说“这不就一老流氓吗”,是他。
但看到老人生病大小便失禁躺在床上不能自理,不带一丝犹豫蹲在床边帮大爷处理的,也是他。
目前我印象最深的戏,是他和父亲的矛盾激化到顶点,面对母亲对父亲的原谅,气的煽了自己两个耳光。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疼。
但张若昀最精彩的,其实另一场戏:师徒二人劝那位肝硬化混蛋父亲的儿子,句句劝到李大为自己心里头,但张若昀的表演,就是把情绪都写在眼神里,不用多做解释,那种多年的压抑、苦闷的愤怒和委屈,就一下子溢出了屏幕。
炸裂戏是放肆,但高级的表演,一定是克制,放不容易,收得住更难。
说张若昀只会演古装剧大男主的,可以收回他们的话了。
第二名:宁理(饰 陈新城)
宁理在本剧中的表演再一次证明:是演员驾驭角色,而不是角色限制演员。
过去看剧的时候,只要宁理一出现,弹幕上总会出现几个奇怪的名字,比如李丰田。
李丰田,《无证之罪》的大反派,宁理的“反向抽烟”出圈,人也火了。这之后宁理又饰演了一系列反派角色,全都非常成功。
所以之前有观众担心这张脸演一个民警会出戏,现在还有人担心这个吗?
其实对普通观众来说,对表演这件事的认知标准特别简单:第一,演员的表演,能不能让人入戏?第二,演的这个角色,能不能让我信服?第三,演到最后,能不能让我共情?
达到第一条的,是个演员。第二条达到,是个好演员。第三条也能做到,那绝对是实力派好演员。
对我来说,10集下来,宁理在本剧中三条都做到了。
剧中,宁理对陈警官塑造的着力点,其实就是两个字:反差。
因为营救女坠楼女孩被女孩家属诬陷,不仅胳膊受伤,更要承担救护不力的处分,由此导致的结果,用王所的话说:妻离子散。
从此当年一腔热血的热情小伙李大为变成了今日心凉的佛系警察陈新城。
每天靠喝枸杞水来养生,埋头于文档和琐事中,不能说不负责任,但确实没了劲头。演到这里,观众跟着角色入戏不难,理解角色不难,但要对角色共情还差点儿。多出的这点儿,就是成为李大为师傅。
王所找他当李大为的徒弟,是想让他俩相互成全。
“佛系”老警官偏偏分到一个最不省心的徒弟李大为,刚开始一看到他热情过度、没事找事的模样陈新城就气不打一处来, “冤种师徒”组合贡献了不少笑点,观众跟着新城头一块儿头大的时候共情就来了。
但真正的共情还是在工作中。
宁理最打动我第一场戏,是遇到那个碰瓷老人,好不容易把他儿子找到了,儿子早就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但关键时刻,老头肝硬化需要亲属捐献,派出所连钱都捐了,这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指望这个儿子。
陈新城也没权让人必须捐,但该说的都说了,把选择权留给儿子,儿子不原谅,就不捐,儿子原谅了就捐,一切都是他来做决定,没人会强迫他,实际上最后电视剧也没说儿子捐没捐。
但宁理这段戏演得太好了,也再次说明了什么叫台词功夫,不是把词说顺溜了就算,而是一字一句说到观众心里。宁理这段话说得那么坦率,又那么体恤人心,是劝导,也是引导。
看完这场戏观众才明白,原来令人共情的表演不是一定要炸裂的,真共情了,一个坐姿写满的都是情感。
这样的演员当然不会让这段师徒戏停留在怨种师徒说相声的层面,果然徒弟遇到事了,这头跟徒弟大吵一架,那头第一个保护徒弟的,还是他这个师傅:我的徒弟只能我来骂,你是所长也不行。
这场戏也是真正的高手对决,王景春宁理两个老戏骨,都在为李大为想办法,但角度立场不同,而宁理每句台词都明向着李大为。
王所为李大为找这个师傅的时候,就该想到会有今天:有些人心里的一团火,是不会熄灭的。
回头观众再看师傅骂徒弟,已经不再是满满的嫌弃,而是老父亲般的恨铁不成钢。
可见宁理的表演功底之深。
宁理是把陈新城这个基层民警的故事演活了,正因为他妻离子散,所以他对李大为一开始是保护,到后来是守护,他对徒弟的爱如此含蓄,但一切都在不言中。
而李大为也确实改变了他,老警察与新警察的互动成长,好笑中带着温暖。
这就是一部好剧的厚度,观众能从剧中的“师徒情”获得领悟——美好的人,美好的情,“火一样互怼着,八里河派出所值得”。
第一名:王景春(饰 王守一)
把王景春列在宁理前面,不是他演得更好,两位的表演实在是难分伯仲,是因为王所这个基层派出所所长的角色,更难演。
王守一,在民警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年,自己的徒弟都走上了领导自己的岗位,他自己还是一个派出所所长,而且全市163个派出所,他们排在第144位。是他不努力吗?
剧中他的腰都那样了,主治医生让他来医院,他没空,医生说你晚上来我家,我免费给你理疗,他还是没空。到底为什么忙成这样?
戏骨王景春一出场,观众就看明白了。
丁黑找王景春来不是白来的,第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把大部分台词交给了他饰演的八里河派出所所长,一场给局长打电话的独角戏,把四位见习警察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
王景春一场戏就把角色性格也演明白了,一张笑脸,八面玲珑,讲话声音大,表情也大开大合,一看就是在基层泡出来的。
局长来视察,刚好撞见有居民来闹事,整段戏里王景春一举一动都极生活化,一连串的动作设计和神情仪态,行云流水,眼神、动作里全是戏,当得起演技惊艳四个字。
这个人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基层的智慧,对谁都笑脸相迎,但事情得做工作要开展。
对内,为了让陈新城带李大为,他是软硬兼施软磨硬泡。
对工,面对两村的矛盾,有效劝架才是硬道理。既然是鸡被偷,那你丢了一只鸡,我赔你四只,有公有母。
看《警察荣誉》最大的担心就是八里河派出所的民警们的生活水平问题,本身工资就不是特别高,还时常垫钱给人看病、开锁、买鸡。
但调解邻里纠纷时,王局想到的就是最接地气的方法。
你说是和稀泥吧,但民警基层工作不“和稀泥”怎么行,调解调解,要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可不就要和稀泥?
整部剧看上去,不会有很多他拿柏林影帝的《地久天长》那样的重头戏,反倒很多是过场戏,今天开个会,明天说服一下四个小青年。
但这样也可以演出好戏。因为这个角色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丰富变化。
有场戏是他告诉两个青年警察不要擅自行动,激动中他说了一句话:我可能不是一个好警察,但我一定是一个好所长。
当他说出陈新城的遭遇,裂开的嘴角划了一个圈,瞬间变成怒脸,又变成微笑。他瞬间思索的眼神,在这种怼脸的大特写下,情绪体现和人物内心活动表现,堪称完美。
只有进入这个角色,观众才能理解王守一说的: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连对错也不是笃定不变的。
王景春长着一张小人物的脸,演所长可以,演局长就感觉官太大了,现在这张脸刚刚好。他的一系列微动作一气呵成,很多细节,看似稀松平常,实则意义非凡。比如,在一些镜头对准其他人的场景,依然用手扶腰。
这背后是顶级演员对细节掌控的能力,精准且妥贴,有种来自真实生活的真实质感,所以耐人寻味。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电视剧,但的确有完美的表演。
好的表演对观众是一种享受,一场集体精彩的表演于观众是一场盛宴。
一部好剧,有红花有绿叶,有老戏骨有厉害的配角,这部戏才会动人,才会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警察荣誉》是主旋律题材,但没有落入俗套,相反可能是当下最需要的国产剧,有着温情,有冲突,着欢乐,也会有悲伤(目前没有,但预告片显示大结局会有师傅重伤甚至牺牲),最后,它的烟火气打动了很多人。
原因,其实就是真实,不悬浮,不少观众说剧中的案例不可信,其实这些事例都是由基层采风得来的,某些观众眼中的不真实,恰恰是因为它太真实了。
到最后,从张若昀到宁理、王景春、赵阳等实力派,用演技完成了全剧最后一块品质拼图。
不能说《警察荣誉》在为基层民警作传,但能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不容易,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至于看了电视剧还是不信基层民警这些苦的,建议他们补充观看《守护解放西》。
整部剧的演员表演都很好,包括几位饰演碰瓷群众的演员,都很精彩,虽没有主角光环,但他们依旧用自己的表演,演出了角色的闪光处。生活化的警察剧,曾经是一个国剧常见的类型,这几年,这样的“市‘警’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少了,好在《警察荣誉》它拍出了真正的人间烟火。
这些民警每天干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守护八里河的超级英雄。
这群人配得上一群真正的好演员,演出他们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被这么多观众喜欢,又再次证明,好演员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这两件事,都很令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