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事是基础设施能力
人类的富裕和发达依赖于人员的流动,以及物资和信息的交换,这个速度越快越好。
我之前就表达过一个观点,中国需要向世界开放来提升生活水平,西方同样需要向世界开放来维持其高生活水平,大家都一样。
因为如果没有物资和服务的交换,就不会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我国花几千亿投资建5G网络,就是为了让我国境内信息传输速度更快,数据传输量更大,而且研发和建设5G养活的科技工程队伍,会继续进行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
而在物资运输方面,一国内部成本最低的是内河运输,这方面中国相对欧美有着巨大的优势,
清华大学2023年9月发布的一篇报告《全球内河和沿海航运的排放和管理措施》里面是这么说的,全球货运量最高的三条河流都在中国,分别是长江,珠江和京杭运河。

这个相对欧美的优势有多大呢?2019年长江内河货运量31.94亿吨,美国最繁忙的合流密西西比河仅为4.53亿吨,欧洲最繁忙的莱茵河为1.59亿吨。
长江的货运量是密西西比河的7倍,是莱茵河的21.3倍。

中国科学院搞的科普网站中国科普博览上有全球河流的径流量排名,https://www.kepu.net.cn/vmuseum/earth/geography/zrys/zrys03_01_02.html
可以看到长江的径流量排全球第三,比美国径流量最高的密西西比河多了68.2%

另外黑龙江(中国第二)和珠江(中国第三)也在全球前20位,不过黑龙江是界河,而且结冰期长,通航条件不好,因此珠江货运量仅次于长江。
如果说内河运输是因为中国有长江,珠江等的天赋,那么越来越快的高铁则完全是中国的努力了,研发中的CR450的运营时速为400公里,
根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 张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从2018年开始论证CR450了,花了多年时间去论证它的技术可行性,确定它合理的顶层技术指标,以及确定它的一些技术路线。
它虽然只比现在的350公里高铁运营时速快了50公里,但是我国同样也愿意花精力去做,因为加快我国人员流动速度,对于经济和个人生活都意义巨大,同时只要技术保持进步,以后速度还会更快,我相信我们有生之年,中国人一定会在全球最先坐上运营时速比400公里更快的高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铁不仅仅是运送人员,还可以用来运送数量多,附加值高,时效性要求高的小件物品。
国内目前已经有高铁快运业务,就用于运送快递,生鲜,食品等产品。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11月的报道 《当高铁开始送“快递”》,
2023年7月12日凌晨4点40分,DJ884/1次动车从成都双流西站发出,列车一共8个车厢,车上满载着川酒川茶、双流兔头、龙泉水蜜桃、火锅底料等四川特产,出发直奔昆明。
而在昆明那头,当日凌晨4时32分,DJ882次动车从洛羊镇发车,向成都奔赴。试点列车单向总里程1127公里。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试点开行的整列高铁快运动车组列车,其他运货的高铁都是客货混合。
运送的东西包括生鲜食品、商务急件、生物医药、电子产品,香肠腊肉,昆明的鲜花和月饼等等。
根据中铁快运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8日,累计到发货物395万件、3.8万吨,其中成都至昆明DJ884/1次高铁快运列车日均发运货物50吨,昆明至成都DJ882次高铁快运列车日均发运货物40吨。
在高铁领域,我可以说在可得见的将来,美国和中国的差距还会越来越大,美国国内的人员和物资运送速度也将毫无疑问低于中国。
基于以上三方面,我心里有一种越来越强的感觉,那就是除非美国真的能彻底改革,或者中国内部自己乱了,不然中美竞争其实胜负已分,就跟看比赛一样,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到最后就能够根据场上的局面猜出结局。
不过,今天本文主要想说的并不是讲中美竞争,今天是除夕了,
我查看了2024年公众号的数据,发现一个惊人的数据,竟然有接近5万名读者读完了我这一年发的几乎所有的文章,另外还有不少读者看了我不止一篇文章,这让我很感动,感到受宠若惊。
毕竟过去一年由于工作上各种事情繁多,工作日每天都要六点半起床,晚上回到家往往就是九十点了,回来的早则要辅导孩子做作业,以至于睡觉都是凌晨才能入睡,每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到周末了不仅要补觉,而且不时要去单位加班,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还要送娃去踢比赛什么的。
终于有了空闲还要带着家人出门逛一逛,毕竟娃要是在家就会看电子产品,对孩子眼睛不利,而周末带老婆出去散散心也很重要,不然长期只有工作家务孩子而没有娱乐,就会有脾气,影响家庭和谐。
而写文章其实是很消耗脑力的行为,而且我有喜欢查证数据的习惯,往往看到的关键数据都还要花各种时间查证,有时候往往几百字的一段话就能耗掉一两个小时,因此写文章的精力和时间确实都有限。
但最终看到的数据,让我受到很大的鼓舞,也很感动依然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着我,在不胜惶恐的同时,更感到自己有责任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