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思想和主張對19世紀中後期至今的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馬克思的追隨者經常彼此間討論如何解讀馬克思的著作,並且將這些概念應用在現代世界中
[303]。而發展至今日,許多學者依據馬克思這一脈絡發展成許多面向,其中有數個學派就是否准確解釋馬克思的思想而相互爭辯,同時許多分支學說都認為自身為馬克思的正統繼承者。主要原因在馬克思的學說范圍包括政治、哲學、經濟、社會等廣泛領域,因此在這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版本的解釋和陳述,對此美國近代馬克思主義學者
哈爾·卓普便提到“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學說像馬克思思想一般被不一樣的人嚴重扭曲”。同時許多不同的學術研究也受到
馬克思主義影響而出現不同派別,這包括有導致
結構馬克思主義、歷史馬克思主義、現象學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分析式馬克思主義分析、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黑格爾式馬克思主義
[303]。
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被普遍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重要來源,其中他對近代哲學的形上學理性主義的批判,連同
弗裡德裡希·尼采、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和
埃德蒙德·胡塞爾的學說架構出現代思想的基礎,對於
現象學、
結構主義、
後結構主義等運動產生影響
[304]。其中德國哲學家
馬丁·海德格便表示:“體驗異化時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維度中去了,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優越於其他的歷史學。”甚至認為現象學或存在主義都沒有達到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建設性談話的程度
[305]。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於馬克思的《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開始出現法蘭克福學派、布達佩斯學派等有影響力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他們在馬克思的反資本主義立場上提出對人類現存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的批判性理論
[306]。
社會政治
[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編輯[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宣稱采取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或社會主義並實施一黨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其中在1979年至1983年是社會主義國家統治范圍最廣的時期。在一些與馬克思主義主張有關的國家中,一些事件導致一些人指責馬克思主義已經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318];不過這些革命家、領導人和政黨對於馬克思著作的解釋准確度往往具有高度爭議,並且受到許多馬克思主義者拒絕
[319]。今日常見的觀點是是將馬克思的價值觀點與具體影響區分開來進行討論,並且認為一部分受到馬克思觀點影響者則是因其政治目的的思考方式而有所不同
[320]。不過馬克思的哲學、
政治經濟學和
社會主義理論仍然被
美國共產黨、
法國共產黨、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等絕大部分
共產黨視為“指導思想”,以及被
德國社會民主黨、
英國工黨等許多
社會民主主義政黨視作理論來源之一。直至今日,世界各地仍有許多支持馬克思主義的人士,同時馬克思主義在各國產業工人、中產階級和左翼知識分子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不過馬克思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社會意識的形態推斷仍然受到相關學者的質疑,其中馬克思所認為的人類社會未來必然會進步到共產主義階段的正確性便經常受到討論。而盡管馬克思對於社會發展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種種貢獻,其所發表的大量著作也對於後來世界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但是總體來說馬克思及其主義的影響相較20世紀初仍然有所式微
[321]。不過近年來由於西方世界陸續遭遇
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馬克思的理論重新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在歐美世界開始出現閱讀馬克思著作和研究其思想的風潮
[322]。除了馬克思撰寫的《
資本論》等著作在西方世界重新廣泛受到歡迎外
[321],包括英國文化評論家
泰瑞·伊格頓[323]、法國解構主義提倡者
雅克·德希達等西方哲學家紛紛著書以重新審視馬克思的思想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