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制
系列条目
社会主义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发展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思想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经济模型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
分支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各地区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人物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组织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相关议题
[align=start]对于虚假意识随著时间的经过便成为社会意识而成为制约人类活动的客观力量,马克思亦认为意识会随著外在因素的演变而改变,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在类似的思想改变中持续进化著。对此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思维与自己的唯物主义予以整合,自行发展出独特的
历史唯物主义。其中马克思相信经过时间的演进,人类将因为
无产阶级思想而彻底解放,进而完成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在这之后人类的生产模式随之改变并且发展成为自由王国,全人类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
共产主义社会。对此马克思将哲学的开端与人的本性结合,并且认为哲学本身应该是不可被挑战的真理,透过正确的哲学能有效带领无产阶级脱离矛盾社会的恶性循环以获得解放。其中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提到: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同时社会组织取决于
生产资料,这包括有土地、天然资源、技术、生产必要的物质商品和
生产关系等等,换言之社会关系源自于人们获得并且投入生产资料中
[281]。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生产方式,而马克思以
生产方式的不同区分历史各个时期。马克思并且进一步区分出以经济体制为主的下层建筑,以及包含文化和政治制度的
上层建筑[281]。同时马克思认为经济为首的下层建筑和社会为首的上层建筑间如果发生冲突的话,将会造成社会混乱并且成为后续冲突的开端
[281]。其中社会中长期的阶级变动发展,便源自于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变化。但尽管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予以批判,并且针对应当取代资本主义的
共产主义社会提出相关讨论,不过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仍然极为谨慎,因为他认为与过去社会上的
奴隶制度和
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改良了许多缺失
[142]。马克思也从来没有明确地讨论有关道德和
公平正义等问题,尽管学者们一致认为他的著作中仍蕴涵著这些概念的讨论
[142]。
资本主义
[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编辑[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align=left]
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的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但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
“
”
—《资本论》[/align]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持负面看法
[142][220],一方面马克思是19世纪对于资本主义系统其非人性化性质予以最深层批判者,并且具体指出资本主义的特征包括有异化和剥削等问题,并且经常且周期性地陷入
经济萧条而导致大规模失业;但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还是具有进步特征,其中马克思便指出资本主义具革命化、工业化和普世发展、成长与进步等层面,而实际上当时资本主义便已经推动工业化、城市化、
技术变革、提高
生产率、经济增长、理性思维和
科学革命等影响
[142][220][259]。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阶级是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阶级,因为它不断地改进生产手段而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阶级,同时还主导推翻封建制度并促使社会朝向资本主义发展
[263]。资本主义本身可以大大促进成长,原因在于资本家可以透过投资新技术与机器而获利,并且再度投资以获得更多利润
[282]。
过去国家社会的经济往往视为该国家社会的劳动力,但马克思认为此一观点被资本主义扭曲,进而认为在资本主义架构下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消耗性的日用品。其中传统商人借由转手买卖以赚取商品的差价,而资本家则是透过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间的价格差异赚取利润。马克思指出每一个成功的产业其投入的单位成本都较输出的单位成本还要来得低,并且将这两者的差异称作“
剩馀价值”。对此他认为剩馀价值源自于
剩馀劳动力,也就是维持工人生存的成本和工人生产的产品间的差异
[142]。进一步地说资本家透过压榨劳工的方式,借由降低制造成本来赚取利润,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任何事物都能够透过生产取得。也因此随著劳工的成本越趋便宜、资本家的利润也就越高,而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将会尽可能降低劳工成本以博取最大的利益
[259]。因此根据马克思的想法,当资本家唯一关心的是如何用最低成本养活劳工来从事劳动生产工作,劳工的待遇自然也就不是资本家所会关心的问题
[272]。
从马克思对于资本家的描述可以见到其所塑造的资本主义两种面向,尽管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具生产力的
社会结构,同时他亦认为资本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劳工遭到日用品化,进而异化了无产阶级劳工本身的人类特质。但在批评资本家透过将劳工视为机器赚取利益的同时,马克思也指出获取利益本身并非不公正的行为
[142],同时资本家自身也无法对抗整个制度框架
[263]。对此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真正问题源自于资本本身的缺陷,其中并非原本关于财产和设备间的所有问题,而是一般工人与所有者间架构的经济体制关系
[263]。同时马克思也提到资本家为了更大化生产力与利润,势必随著时间的进展投资更多的金钱与资源在新的科学技术研发上,并且逐渐减少劳动人力的投入
[142]。
由于马克思认为从劳动力取得的剩馀价值是资本家的利润来源,这一方面意味著劳工的利益将因为科技的进步而遭到贬低,但是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即便经济成长仍然会使得利润率往后将会下降
[239]。这使得马克思最终推论出其所强调的资本主义本身并不稳定论点,并且表示该制度容易出现周期性的
经济危机[155]。马克思认为随著周期时间的增长和伴随而来的重复崩溃,持续性地
景气循环将会使得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239]。此外他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这过程必然让资本家阶级获得利益和
权力,相对地无产阶级则持续处于贫困状态
[239][263]。其中在《共产党宣言》第一节中,马克思描述了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以及内部角色矛盾所造就的社会历史发展: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著类似的运动。……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著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4]”
阶级斗争
[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编辑[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让剩馀生产物增多而使得人类有可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大大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从
原始社会的阶段发展进入文明时期;另一方面脑体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划分的基础,由于分工和私有制而出现了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两者处在根本利益上相互对抗的关系中,人类自此进入
阶级社会。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中阶级斗争无法避免,而
阶级斗争本身就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
[4]。只有联系生产力发展以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才能彻底解决阶级斗争的问题。其中在《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代替那存在著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83]”
马克思在其阶级理论中特别强调阶级属于经济范畴,现代阶级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者将自己的生产资料分离,但阶级的产生又会在文化、宗教等领域出现与其他阶级利益冲突的状态,因此阶级有时候可视为社会范畴看待。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早期的简单走向复杂,然后又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化。同时他指出讲究功利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生阶级的对立,而和平式的协商办法无法完全解决阶级间的对立。因此在进入共产主义之前,
无产阶级将进行短暂的无产阶级专政,透过多层面的革命以尽可能重新分配社会资源,也因此普遍认为马克思并不反对暴力革命。其中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大多遭到资本家剥削,不过部分人认为无产阶级经过某种方式取得政权后会转化成资产阶级,认为马克思就阶级转化的情况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理论解释。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他意识到资本主义的种种现象是阶段性的演变,其中资本主义将自我毁灭、而无产阶级则因为思想的解放而逐渐取代资产阶级,其过程就如同
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推翻王室贵族阶级般。马克思认为此时劳动人口将成为主角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其中如果无产阶级必须获得生产资料,并将鼓励社会关系朝向能够使所有人受益、废除剥削阶级以及引进较少压迫的生产制度,进而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生
[259]。而马克思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资本主义会最终会因为国际工人阶级有组织的行动而遭到取代:
“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政治制度
[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编辑[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align=left]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馀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
”
—《共产党宣言》[/align]基于对于资本主义的种种分析,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应当团结。同时他也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将使得其自行瓦解,取而代之的则会是社会主义、后资本主义或者是共产主义社会。其中在《共产党宣言》中便提到:“随著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监督城市化、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等各种层面,甚至如同马克思在《
法兰西内战》所说的:“旧的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地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然而马克思认为随著阶级人数成长和发展
阶级意识,将能够认识到他们必须且有能力改变整个系统
[259][263]。
而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关的还有其所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对此他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需要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则必须带领无产阶级行动,同时代表著组织、领导和宣传等作用。其中马克思在其理论中指出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建立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制度间,必须经历由工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强制实施社会生产的
无产阶级专政时期,作为促进社会改革的手段
[263]。对此马克思在著作《
哥达纲领批判》中写道: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84]”不过马克思认为如英国、美国和荷兰等长久实施民主体制的国家,便有可能在体制内和平过渡而转型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相对地在法国和德国等具有强大且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他则建议透过革命等方式予以行动必要的能量
[285]。
而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社会的观点主要从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开始思索后,对此他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间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因此统治阶级需要以强制性手段来治理被统治阶级,这些强制性的方法往往成为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榨取和剥夺工具。同时统治阶级为了保持阶级之间的平衡,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内,进而促成
国家和
法律的出现。因此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须团结,进行思想革命以革新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旧有价值,最终消灭剥削而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马克思认为所有民众都具有选举权的民主社会
[263],在这个新的
乌托邦世界中几乎没有需求所产生的自我异化
[239],人类可以不受限于劳动力市场而采取行动
[239]。
影响
[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编辑[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个人评价
[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编辑[color=var(--color-subtle,#54595d)]][/color]
系列条目马克思主义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著作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哲学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经济学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社会学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历史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领域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流派
[color=var(--color-progressive,#36c)]展开[/color]人物
不过对于自身广泛的影响力,曾经多次在生活上协助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表示:“马克思在谈到1870年代末曾在一些法国人中间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时也预见到会有这样的学生,当时他说:‘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见,马克思本人并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提法。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新唯物主义’、‘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
[295][296]”
学术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