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燕京
金熙宗自幼受汉文化熏陶 [23],登基后与
完颜宗弼推动汉制改革,并且重用汉人。隔年派衍庆功臣的
完颜宗磐、
完颜宗干和
完颜宗翰三人共同总管政府机构,“并领三省事”。金朝官制此时基本汉化,建立以
尚书省为中心的三省制。金熙宗受衍庆功臣与皇后的控制,本人被过度压抑,后期不理朝政,滥杀无辜,最后于1150年被右丞相海陵王
完颜亮所杀,完颜亮称帝,史称海陵王 [24]。
金帝完颜亮为了攻伐南宋以统一中国地区,推行许多措施:他将首都迁至
燕京,是为中都(今
北京),并且有意南迁
汴京(今河南开封);将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成十四路以便于管理;把驻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属于
金太宗、
衍庆功臣的
完颜宗干与完颜宗翰管辖下的军队归金廷管制,为金朝的中央集权制打下基础。 [24]
然而金帝完颜亮对宗室猜忌甚深,
金太宗的后代差不多全被完颜亮杀尽;并且耗费巨资,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执意南征。1161年5月,金廷遣使赴宋要求重划国界,意在寻衅,
南宋也开始积极备战。 [24]
隔年金帝完颜亮率大军由汴京兵分四路南征。东面军分成海路跟陆路两股,陆路军由金帝
完颜亮亲自率领,自宿州(今安徽
宿州)渡过淮水直攻和州(今安徽省
和县),海路水军则直攻
临安(今浙江
杭州)。西路分别自关中、河南攻向四川及湖北一带。金东路军渡淮水,攻陷和州准备渡江。然而东路水军在
胶西(今山东省
胶州市)被宋将
李宝的水军歼灭。同时间西北契丹族叛变,镇守东京辽阳府的葛王
完颜雍自立为帝,并移居
燕京(今北京),即
金世宗。 [24]
金帝完颜亮遇到此情形仍然执着渡江,但是先遣部队在
采石之战被宋将
虞允文击败,船舰也被宋军烧毁。金帝完颜亮意图移师扬州强渡长江,但是部下大力反对 [25],最后他们发动兵变杀死金帝完颜亮。宋军趁机收复淮南地区,此后金朝不再有灭宋之举。 [24]
世章之治
1161年金世宗举兵昭告金帝
完颜亮罪过,率军统一华北,并且停止南征灭宋之举。然而宋金的战争并没有终止,1162年他以南宋不愿称臣为由,派主将
仆散忠义进驻
汴京、
纥石烈志宁镇守前线,准备夺回淮南地区。此时南宋
宋孝宗意图收复失地,派主将
张浚率领
李显忠、邵弘渊率军北伐,史称
隆兴北伐。宋军陆续收复淮北各地,但于
符离之战被纥石烈志宁击溃而止。而后南宋主和派抬头,于1164年金军再度南征之际求和,两国于年底签定合约,双方平等对待,金朝获得
岁币。 [24]
内政方面,
金世宗本身十分朴素,采取中庸稳固的方式管理朝政,提倡儒学;查问细微以激励官吏,严禁贪污;对经济采取务实的态度,并且免除不合理的赋税,若有天灾发生,立即救济赈灾。当时各族人民纷纷起义,他为了维持统治,利用
科举、学校等制度,争取汉族贵族支持,又加强
猛安谋克权力,扩大女真族占有的土地。这些都使金朝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史称
大定之治。 [26]
金世宗除了抵御南宋北伐,还出兵威震西夏、
高丽,使这两国臣服金朝,被金史称为小尧舜。 [27]1189年金世宗死后,由于太子
完颜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儿子
完颜璟即位,是为金章宗。 [24]
金章宗前期的政治汉化甚深,文化十分发达,史称
明昌之治。 [28]金章宗不单对国内文化发展加以奖励,他本身亦能写得一手好字。然而金章宗过度重视文化发展,宠爱
李师儿(后封元妃)以及李氏外戚,任用经童出身的
胥持国管理朝政。这两位互相协助,营利干政,使金章宗后期的政风逐渐下滑,而黄河泛滥与改道又使金朝国势开始衰退。此时金朝军事逐渐荒废,北方蒙古诸部兴起。
金章宗曾派兵至蒙古减丁,并且诱使互相残杀,但收效不大,最后由
成吉思汗所一统 [26]。
南宋权臣
韩侂胄见金朝国势衰退,命
吴璘之孙吴曦管理蜀地,准备北伐,而金廷也派朴散揆坐镇汴京,抵御宋军。1206年韩侂胄发动
开禧北伐,宋军一度收复淮北地区,但是镇守蜀地的吴曦投降金朝。八月朴散揆率军九路南下,年底金兵直逼长江,并且围攻
襄阳。隔年吴曦被杀,四川复归
南宋,至此双方有意议和。
韩侂胄最后在金朝与南宋的要求下被杀,双方于1208年议和,史称
嘉定和议。 [29]1208年金章宗去逝,由于他的六个儿子都在三岁前夭折, [30]李元妃立章宗叔卫绍王
完颜永济继位,是为金后废帝。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