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摄影交流
远逝的辉煌DDVoigtlander经典机型回顾 zt (发表于13年前)
|
|
|
|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Emirato (只看此人)

|
时间: 2011-10-19 14:08
|
|
|
Cosina与Voigtlander
我不知道坛子里大多数朋友是不是通过Cosina才开始注意Voigtlander这个牌子,但至少我自己是这样。那还是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偶然在一家相机店的橱窗里看到一台模样怪怪的相机。当时引起我注意的是从设计上看这明显是一台新机子,不是什么老古董,但是居然连取景器都没有。另外就是相机的牌子“Voigtlander”似乎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但又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实在很难想象一个新的品牌会取一个如此难记的名字,那么应该是有些什么历史上的渊源吧。而从古典的商标设计风格上,我似乎又嗅到了一点欧洲没落贵族的气息。这到底是一台什么相机?Voigtlander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牌子?我的心中不由得涌出一串疑问。
这是一部什么相机很快就清楚了,因为后来到处都是关于这部相机的介绍。而Voigtlander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牌子就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的了。零零星星的资料不少,系统性的介绍却不多见,只好靠自己一点一点去找。渐渐的,当我发现自己对Voigtlander了解的越多,就越是觉得里面世界的丰富和精彩,也越是痴迷于她无穷的魅力。
Voigtlander的历史
Voigtlander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产品种类最丰富、技术水平最高的照相机和镜头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覆盖了从大画幅、120到135的几乎所有相机和镜头产品领域,拥有好几项世界第一的技术创新。毫不夸张的说,从整体实力上讲当时除了Zeiss Ikon这位超级巨人以外无出其右。
Voigtlander最吸引我的地方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其设计上的独创性。如果说Leica、Zeiss这样的厂家就象武侠小说里的名门正派,那么Voigtlander就多多少少有些魔教邪派的味道,武功招数不那么循规蹈矩,但又往往有其奇妙之处,让你惊讶之余又赞叹不已。
二是其工艺的一贯精湛。欧洲相机厂家产品一般档次划分的很清楚:象Leica、Alpa的产品跟Agfa、Balda的产品不管是价钱还是工艺都相差甚远。Zeiss的高档机型可以说是不惜工本,低档机型则经常是粗制滥造。极少有厂家象Voigtlander这样即使在很多中低档产品中也能保持很高的工艺水平。
可惜无情的市场从来都不是适合那些有个性的品牌生长的沃土。如今大多数的德国牌子已经不知踪影,即使日本厂家中比较有个性的Olympus、Konica等也早就退出了主流市场,恐怕Pentax也为期不远了。Voigtlander在50年代被Zeiss收购,后来又被卖给了Rollei,命运也颇多曲折。虽说能够经受住市场残酷考验的品牌无疑是最优秀的,但作为器材发烧友来说,往往是那些并不那么完美但却充满个性的机器更加值得回味。今天CMNP的很多产品就象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倒出来再贴上不同的商标,有时不免让人感到太单调乏味。回顾半个多世纪以前那个上百个相机厂家群雄割据的年代,让人感觉就象回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往往要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才能够诞生出来。
本文试图对Voigtlander历史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加以介绍,但重点不是放在相机具体的性能指标上.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同一型号的机器往往镜头、快门等有多种组合,一一列举不仅繁琐而且枯燥;二是性能指标等数据也很容易从网络等各种途径进行了解。所以我更注重的是介绍每款相机的背景、特点以及个人的一些主观感受。有几款相机实在太少见,就只能根据一些资料纸上谈兵了。一部分参考书籍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谈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另外本人写下此文纯粹凭一时之兴趣,考证上有疏漏之处,还望各位DX批评指正,在此感激不尽。
Voigtlander早期的相机
Daguerreotype“cannon”:这部相机在摄影史上可谓举足轻重。她拥有第一支经过科学计算设计出来的相机镜头,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金属相机。镜头的光圈达到了f3.7,现在看来可能不觉得什么,但那还是在1840年!当时其它相机镜头的光圈只有这支镜头的十几分之一而已。 这部相机的照片出现在Mckeown那本书最新版的封面上,和Leica M6摆在一起,由此也可看出其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120折叠相机Prominent:1932年推出,是当时功能最多,结构也最复杂的120折叠相机。画幅可以在6X4.5或者6X9之间切换,同时取景器也有相应变化。机身带有一个精度很高的裂像测距仪和一个消光法测光表(extinction meter),那个时候在机身上集成测光表的机器还非常少见。
可以看出当时Voigtlander的设计思想是把所有能想到的功能都集中到一个机身里,结果出来的是这样一部功能强大而又造型奇特的机器。这部相机让Zeiss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第二年便推出了一个新机型进行还击。Zeiss针对Prominent的一个弱点,那就是取景器和测距仪分开的太远,使用很不方便,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测距装置,结果证明非常成功.在后续机型上一直沿用了下去,后来还移植到了135的机器上。这就是著名的,被很多人视为世界上最好的120折叠相机Super Ikonta系列的问世。不管怎么说,Prominent能比Super Ikonta早一年出来抢到风头还是很不容易的。

Bessa II rominent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看起来都是一个另类(当然这样的另类在Voigtlander的产品里并不算少见),Bessa系列才是Voigtlander120折叠相机的主打机型,生产时间从30年代一直延续到50年代。模样也规矩多了,比较符合名门正派的审美标准。特别是到了1950年,Voigtlander在以前的Bessa RF机型上加以改进,推出了这部Bessa II,不但成为Bessa系列的颠峰之作,也是当时唯一能在机身功能、镜头成像和制造工艺上可以和雄霸天下的Super Ikonta一与争锋的机器。
Bessa II的机身保持了Bessa系列一贯的流线型设计,与Bessa RF最大的不同是机身由黑色改成了白色,我个人觉得这样造型显得更加优雅。值得一提的是Bessa II有少量型号配备的是Apo-Lanthar镜头.带这种镜头的Bessa II价格极为昂贵,于是有很多人干起了偷梁换柱的勾当,把其它Voigtlander机器上的Apo-Lanthar镜头拆下来装到Bessa II上去。买的时候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至于具体怎么区分McKeown那本书里有讲。

120双反相机Superb:Superb是Voigtlander在120双反这个领域里非常著名的但也是唯一的杰作,除此以外Voigtlander在这个领域里没有什么建树。推出的时间是1933年,当时Rolleiflex出来时间还不长,在市场上还没来得及形成绝对统治地位,所以象Superb这样的另类还有一些生存空间。等到了二战以后,全世界的120双反都变着法子想扮成Rollei的孪生兄弟,Superb这样的另类估计就很难出来了。

Superb其实远看着也挺象部普通的“Rolleiflex流”双反的,走近一看才发现这家伙肚子里名堂多多。首先过片方式是横走而不是象其它双反那样纵走,所以打开后盖的方式也跟别人不一样,是左右水平打开。Superb最独特的是那套所有双反里最复杂的视差校正机构,整个取景镜头居然会随着焦距的调整向下转动而不是始终保持与拍摄镜头平行!估计也只有V的工程师能想出如此毫不妥协的解决方案了,也难怪他们要在产品宣传手册里大吹特吹。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你仔细观察Superb的快门速度转盘,会发现所有的数字都是反过来刻的。因为有一个小镜子把快门速度反射到机身上方,这样摄影师在俯视取景的同时就可以观察到快门速度而不用把专门头凑到机身前面去看。怎么样,绝吧!
135旁轴相机:啊,终于说到135旁轴了。这是让我最兴奋的一部分,也是Voigtlander的风格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一个领域。有趣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135旁轴相机长期以来一直是Voigtlander庞大的产品家族里的一块空白。等到Voigtlander真正进入135旁轴相机市场的时候,已经是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了。这时市场的划分已经颇为明朗:在高档的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领域,Leica和Zeiss两大高手打得难解难分,没有第三个厂家能提供可以与之相匹敌的产品。在中档的折叠相机领域,最威风八面的是Kodak的Retina系列,几乎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代名词。在这种阻力重重的情况下,Voigtlander仍然奋力突破,而且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几乎同一时间高、中、低档全线出击,推出Prominent、Vitessa 、Vito三个系列,在135旁轴相机这块沃土上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Prominent:对,我没打错,就是Prominent。Voigtlander把以前的那款120旁轴的名字又用在了这款135旁轴上,不知是不是因为觉得这个名字够威猛。类似的事情Zeiss也干过,Contaflex这个名字就被用过两次。不过相比之下Voigtlander还稍微象样一些,至少两个Prominent都算是顶级机型,而Zeiss的后一个Contaflex从档次上讲跟前一个就差的太多了。
Voigtlander推出Prominent的时候可谓雄心勃勃,力争在Leica和Contax两大顶级系列的夹缝中打出一片天地。为实现这个目的Voigtlander在Prominent身上没少下功夫。Prominent制造工艺的精湛是很多人都认可的。要说超过Leica当然太夸张了,但我个人觉得比Contax要高出那么一点点,我是一直觉得Contax粗犷有余,精致不足。从35mm到150mm的几支配套镜头也是好评如潮,尤其那支50/1.5 Nokton更是被誉为50年代最好的大口径标头之一。Voigtlander还专门生产了Leica M39的版本,摆明了要跟Leica一较高下。这支头在二手市场上很是抢手,比Prominent卡口的版本再加一个Prominent机身还要贵出好多。在功能上,Prominent和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使用的是镜间快门,可以提供在所有快门速度范围内的闪光同步,对专业摄影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
遗憾的是Prominent在市场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镜间快门虽然提供了闪光摄影上的优势,但由于其结构上的先天缺陷,也严重限制了配套镜头的范围。跟Leica和Contax多年苦心经营发展起来的庞大镜头群相比,Prominent那几支镜头实在显得太弱小了。另外Prominent的机身操作性实在是让人吐血,比如调焦是由转动机身左上方那个一般是用来倒片的旋钮来完成,既不方便又影响了握持的稳定性,可以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调焦方式了。取景目镜的位置也很不合理,居然会靠近机身右侧,象我这种左眼对焦的人几乎就没办法用了,甚至让我怀疑那个设计师是不是左撇子。不客气的说,Prominent简直可以作为相机人机工程设计的经典反面教材,失败的命运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尽管如此,作为Voigtlander冲击135高端市场的排头兵,再加上其自身的独特个性,Prominent还是很让人怀念的.至少我是很怀念自己出掉的那台的,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再买一部回来。

Vitessa:虽说Voigtlander生产的另类机器不少见,但是Vitessa绝对可以稳居另类排行榜三甲之列。在Voigtlander于同一时期推出的Vito、Prominent两个系列中,可以看出不同型号在设计上的相互影响。比如Vito III身上可以找到Prominent的影子,而Vito IIa明显又跟Vito B有血缘关系。但是Vitessa实在是太独一无二了!真不知是哪一个怪才天马行空的设计,居然又能得到主管的同意把她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要是在其它厂家,估计多数是会胎死腹中的。在Vitessa身上,可以充分领略到Voigtlander对独创精神的包容和支持,虽然这也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外型上讲,简单的说就一句话:Vitessa是所有Voigtlander的机器里最为漂亮的一款!很多人都认为它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从制造工艺上讲它也属于Voigtlander里的顶级产品,Kodak 的Retina与之相比可以说差距是明显的(后期的几款好一些),Zeiss曾经寄予厚望的Contessa也略显粗糙(所以我比较下来还是把Contessa出掉了)。但是从操作性上讲,虽然Voigtlander在宣传手册里吹的天花乱坠,我却个人以为与其说这部机器适合专业记者使用,倒不如说更适合被器材发烧友拿在手里玩弄。

Vitessa平时像一位娴静的少女,浑身上下圆滑的线条显得收敛而含蓄。但是一旦镜头盖打开,顿时就变成了一架张牙舞爪的作战武器。双开门的镜头盖是它的一大特点,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个镜头盖不论是打开还是关闭都不如其它单开门设计的机器来的方便,不但两支手都要抓,而且两只手还都要硬。头顶上那根天线杆是Vitessa的招牌设计。天线杆平时是缩在机身里的,拍摄时才拉出来。把这根天线杆按到底再弹回原位,过片和上紧快门就同时完成了。Voigtlander对此项设计甚是得意,号称专业记者在连续拍摄时右手可以纹丝不动,仅靠左手食指就能完成过片和上紧快门。看上去似乎看美,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你会发现其实用左手还是没有右手方便,反正我自己是这样觉得。而且这根天线杆也是它一个命门,由于里面机械传动机构很复杂,变成了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最常见的就是怎么也缩不回去,只能直直的挺在外面,变成了一根名副其实的天线杆。不过Vitessa确实是最适合拿在手里摆弄的一部机器。不光是镜头盖和天线杆,机身后盖、倒片旋钮、测光表(Vitessa L才有)、调焦旋钮都很有特色,娱乐指数没有其它机器可以比的上。
Voigtlander后来还推出了Vitessa T系列,把折叠镜头改成了固定式的,同时还加了几个可更换镜头。不过我觉得这样一来Vitessa机身线条的美感就被完全破坏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Vito:与Prominent和Vitessa相比,Vito系列的档次是最低的,绝大部分型号连测距仪都没有。但实际上,Vito才是这三个系列中V真正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产品。Vito摒弃了Prominent和Vitessa身上那些充满创意却不切实际的东西,造型简洁流畅,最难得的是工艺仍然非常之精湛,使之与竞争对手相比显示出明显的优势。Vito系列的生产时间一直延续到70年代,并在其基础上衍生出Vitomatic、Vitoret、Vitrona等多个系列机型,可以说为Voigtlander在135旁轴相机领域打下了大半座江山。
Vito其实包括两个相差很大的子系列,一个是折叠机型,包括Vito、Vito II、Vito IIa、Vito III;另一个是非折叠机型,这个系列型号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折叠机型里可以说每款都值得一提。最早的型号Vito(为避免混乱,经常被叫做Vito I)在1939年就出来了,是Voigtlander的第一款35mm相机。但由于二战的影响,这个型号在战争期间产量很小,到了40年代末才开始大量投产。Vito I有一些质量问题,并不算成功,只能算是Voigtlander在35mm相机领域的一块探路石。著名的Color-Skopar镜头就是最先装备在这个型号上的。到了1949年,Vito II出来了。外型上与Vito I相比变化并不大,但是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Vito II成为第一款成功的Vito系列机型。

紧接着Voigtlander又推出了Vito III,这个型号在所有Vito系列里是很特别的,因为她已经不再是一个中低档的机型,从设计上讲Vito III与Prominent而不是前面的两个Vito更相似。Vito III配备的镜头也是Vito系列里最好的,著名的Ultron 50/2是当时的经典名头之一。了解Cosina后来推出的Voigtlander Bessa系列镜头的朋友应该对Color-Skopar、Ultron、Nokton这些名字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吧,现在知道来历了。由于Vito III特殊的地位再加上其不大的产量,其收藏价格远远超出Vito系列其它型号,甚至比Prominent还要贵不少。

Vito IIa是Vito折叠机型里的最后一款,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外型最漂亮的一款。在这部机器身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Vito B(下面马上就要介绍)的风格,由此也可见Vito B的影响有多么深远。非折叠机型虽然型号众多,但都是源自最早的Vito B这一经典设计。

Vito B实在是一部很小巧可爱的机器,轻轻松松就能抓在手掌里。从功能上讲Vito B实在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即使在如此简单的一部机器上Voigtlander也并没有牺牲工艺以降低成本,现在二手市场上到处可见成色极新、功能完好的Vito B,半个世纪的风霜在她身上几乎留不下什么痕迹,实在令人叹服。

Vito系列的成功促使Voigtlander继续开发Vitomatic、Vitoret、Vitrona等机种,仍然是以Vito B为基础的设计。令人遗憾的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工艺水平有明显下降,看来Voigtlander也不得不在市场压力面前低头了。1964年推出的Vitrona是世界上第一部内置电子闪光灯的相机。Vitrona可以算作Voigtlander在相机历史上留下的最后一个光辉的印记,因为几年以后这个曾经风云多年的名字就不将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而单独存在了。
_________________ Haply I think on thee, and then my state,
Like to the lark at break of day arising
From sullen earth, sings hymns at heaven's gate
|
|
|
上一次由Emirato于2011-11-17 03:09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
|
楼主 |
电梯直达
|
|
麦高 (只看此人)

|
时间: 2011-10-19 19:10
|
|
|
麻烦LZ重贴图片
全挂了
怎么想手福伦达了?
_________________ 与我们自己的天地一样, 世界上到处都有摄影题材 -- 它们无处不在,我们不能忽略它们.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忠实地对待我们自己所感觉到的一切.
|
|
|
|
|
沙发 |
返回顶端
|
|
Emirato (只看此人)

|
时间: 2011-10-19 19:13
|
|
|
刚拍下一个Voigtlander Vitessa 折叠,陪retina 和 contessa
_________________ Haply I think on thee, and then my state,
Like to the lark at break of day arising
From sullen earth, sings hymns at heaven's gate
|
|
|
板凳 |
返回顶端
|
|
Emirato (只看此人)

|
时间: 2011-11-18 22:05
|
|
|
_________________ Haply I think on thee, and then my state,
Like to the lark at break of day arising
From sullen earth, sings hymns at heaven's gate
|
|
|
地板 |
返回顶端
|
|
麦高 (只看此人)

|
时间: 2011-11-18 22:15
|
|
|
这是用ADVANCE 胶卷的?
_________________ 与我们自己的天地一样, 世界上到处都有摄影题材 -- 它们无处不在,我们不能忽略它们.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忠实地对待我们自己所感觉到的一切.
|
|
|
5 楼 |
返回顶端
|
|
Emirato (只看此人)

|
|
6 楼 |
返回顶端
|
|
Coconut (只看此人)

|
时间: 2011-11-18 22:47
|
|
|
怎么有根高高的烟囱?
_________________(网站广告客户) Norman Yu 专业验屋
778-318-3288。
BC省政府注册验屋师。
license number 59865
|
|
|
7 楼 |
返回顶端
|
|
Emirato (只看此人)

|
|
8 楼 |
返回顶端
|
|
麦高 (只看此人)

|
时间: 2011-11-19 09:21
|
|
|
村长,买套拍静物的工具吧
_________________ 与我们自己的天地一样, 世界上到处都有摄影题材 -- 它们无处不在,我们不能忽略它们.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忠实地对待我们自己所感觉到的一切.
|
|
|
9 楼 |
返回顶端
|
|
|
 |
论坛首页
-> 摄影交流 |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
|
第1页,共1页 |
|
|
注: 以上论坛所有发言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 加西网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投资理财及买房卖房版面的帖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责任请自负对二手买卖中的虚假信息,买卖中的纠纷等均与本站无关。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论坛转跳:
|
|
Emirato, 麦高, Emirato, Emirato, 麦高, Emirato, Coconut, Emirato, 麦高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 |
热评新闻 |
雪崩的信号: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消失
狂抢玲娜贝儿捡漏始祖鸟 "海关拍卖"走红
饶毅为王辰院士辩护,却被曝出女儿的学历内幕
贾玲庆生照曝光,网:本人超瘦,谁说她复胖了
中国才在铁线礁宣示主权 菲律宾6人第二天就登岛
民调:加国75%称虚假信息影响选举
加拿大这省要公投加入美国51州! 石油储量居加国第一
孟政府首脑近臣放话 要与中国合作攻占印度东北7邦
用餐7折优惠 美国人张开双臂欢迎加国人
10米级不锈钢贮箱,中国对星舰式体系的正面回应
右派经济学家也批川普经济政策 列出6大行不通原因
客流大幅下降 美边境小城居民感受
知情人士:川普政府探索挑战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
五角大楼人事巨震! 反中鹰派一夜蒸发?
惊!川普铁杆盟友喷白宫背信弃义 基本盘恐不保 |
刘诗诗碰瓷刘亦菲?王鹤棣粉丝撕番?娜扎张云龙分手了?董力跟初恋藕断丝连?翻车男星骂哭工作人员?
《河谷镇》KJ Apa 身材越来越好了,很纤瘦!
穿越百年守护青春火种!《报国之路》高燃开播
"五一"经济|电影票房破5亿元,《哪吒2》日票房仍超1000万
每周一书: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科波拉现场电影大师课》
戏子误国!娱乐圈恶贯满盈的3位明星,各个都是臭名远扬令人憎恨
五一档电影票房破5亿元!马丽新片领跑
演员王雷、李小萌夫妇现场助阵大连英博,献唱《红旗飘飘》
《我从东方来》第3集:敦煌奇遇
涨价也要抢!这件中国产品 老美为它凌晨两点排队
川普孙白宫弹琴献艺 伊万卡晒一张照重现经典
股神94岁这些人生哲学 让全球富豪都服
桂林漓江游船堪比赤壁之战 堵车堵人还堵船
美中贸易沟通陷僵局!美点名"王毅不合适"
加拿大连发多条旅行警告 谨慎旅行 |
快撑不住了? 中国对美关税豁免价值400 亿美元
教材都没有 大温两所私立学院离谱
1年仅开2月大温"莫奈花园"周六开放
哈里渴望和解回英国 透露父亲病重
今天北上每车都查 大温入境排长龙
川普孙白宫弹琴献艺 伊万卡晒一张照重现经典
年龄差了38岁!德媒:64岁马特乌斯与26岁女子一起滑雪
沈傲君与聂远同居6年后主动出击,聂:我实在太穷了,买不起婚房。
《河谷镇》KJ Apa 身材越来越好了,很纤瘦!
穿越百年守护青春火种!《报国之路》高燃开播
"五一"经济|电影票房破5亿元,《哪吒2》日票房仍超1000万
每周一书: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科波拉现场电影大师课》
戏子误国!娱乐圈恶贯满盈的3位明星,各个都是臭名远扬令人憎恨
五一档电影票房破5亿元!马丽新片领跑
美中贸易沟通陷僵局!美点名"王毅不合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