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lily ( )
Posted: 2012-5-28 16:17
灾难来临时,应有所准备,要认识清楚谁是最能帮到自己的人。以末学过往生活经验的几个例子来做证明可知,灾难来时,具备最大帮助力的是佛菩萨。
末学以前尚未信佛的例子有三,一是生产的时候,末学妈妈为末学所做准备是吃营养品,某某公司蛋白粉云云,吃了有力,可以顺利生下孩子。事实上,这是产难,怎么可能顺利,助产士屡屡催促,说末学无力,再不行就要实行剖腹产手术。末学心中亦焦急,许是宿世善根的驱使,下意识的默念了一声观世音菩萨,然后助产士再要用力时就有力可用了,该助产士还说,说没劲的怎么一下这么大力,(婴儿)肩膀都出来半边了。当时末学对这些并不上心,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回想佛菩萨对弟子的照拂铭感五内。
末学以前是个胆大包天的人,因此身口意三业所造罪业无量无边,几临五逆边境地。坐飞机从来不知害怕,可是又一次,不知为何,末学一登上飞机就很紧张,双手紧紧抓住扶手,心里怕得发抖,整个起飞过程心都像揪起来一样。这时末学心底悲叹着观世音菩萨,因为感受到整个机舱其他人全无感觉的危险,心中的恐惧无法言说,就像濒临绝境马上就要出意外死亡人的感觉一样,那时对菩萨祈求的诚心也是空前绝后的,一念之诚,似乎感得菩萨加倍,过一刻后,心中的忧虑尽去,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这件似乎是杞人忧天的事,在末学的心中,一直觉得是一次不可见的生命危险级的事件消弭于无形了。
八年前,末学出一次严重车祸,那时菩萨也有预警。末学旅游时,看见一个水晶观音菩萨手串非常美丽,就请回随身佩戴。车祸前数天,突然莫名其妙,手串跌落,中间有观音菩萨法相的一块最大的椭圆形水晶断为二截,蒙菩萨以身替我为挡灾故,末学此愚痴之身方能依然在此人世。当时末学对这些并不上心,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回想佛菩萨对弟子的照拂铭感五内。
信佛以后,对灾难的认识有多一层的体悟。
地震是灾难中破坏力较大,也最难预防的。中国作为佛法兴旺的中心之国,对灾难的认识很透彻。领众的僧祇非常具有智慧,所居住之地就切切符合佛法的指示。但科学最终揭开了“不倒之谜”,原来,是庙寺和佛塔的选址和建筑有玄机,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以佛塔为例。中国的佛塔一般有砖塔、石塔、木塔等。平面为八角或六角形,塔级数五、七、九和十三不等。曾有一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佛塔的数学之巧:徐文长是明代江南才子,与时杭州知府对对子,面对西湖边上的六和塔,知府出了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徐文长摆摆,笑而不答。知府以为徐答不出,徐说我早应对了啊:“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从这个故事中,可知中国佛塔的形状很深入人心。
这些塔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是砖、石塔,一般都是实心结构。这些塔为什么不易
被震倒?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曹汛,曾专门就海城地震区的寺塔,作过调查,撰有《海城地震区寺塔调查记》一文,揭开了佛塔的“不倒玄机”——
中国的寺庙和佛塔多选在山上或山坡台地上,如海城金塔,便位于一个山岗上,下面是岩石地基。同样,海城银塔、千山祖越寺也在山上,也是岩石地基。而山坡台地的岩磐抗震性能好,不容易开裂,所以寺庙、佛塔不易倒。古代讲风水里就包括这种选址智慧。在一般建筑中找到了证明。如建在山坡台地的民房也不易倒塌或受损较轻。如果寺庙或佛塔建在普通平地,则倒塌的概率便很高,如远在100公里以外的沈阳南塔、铁岭白塔,在海城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破坏,便是因为建在平地低地上。
但是,就算同样选址在平地低地上,寺庙和佛塔受损和倒塌程度,也远低于普通的建筑。除了宗教建筑建筑质量好,人们比较虔诚,不会搞“豆腐渣”工程外,这里面也有玄机。
在海城地震中,在烈度Ⅸ度Ⅷ度地区,一些砖墙承重的砖木结构和混合结构的建筑,其中不少还是水泥砂浆砌筑,质量较高的,全都彻底倒塌了,而古老的寺庙建筑大都矗立着,顶多是山墙、间墙倒掉了。
汶川地震中钢筋水泥房并不经震,受损严重。原来,这又与其建筑材料和风格有直接关系。
以寺庙为例,中国传统宗教建筑都是木结构的,自成体系,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潘谷西先生曾提到这现象。这种结构的防震抗震性远强于目前的砖混结构,甚至钢筋水泥结构。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比率,也远远低于使用其它普建筑通材料的建筑。古老的寺庙建筑都是架构式的,墙体只是围护结构,受到强震,即使墙倒了,屋也不塌,这比起墙体承重那种墙倒屋就塌,无疑是可以减少大量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对于这一点,中国民间早就总结出来了,叫“墙倒屋不塌”。如四川一直不少民居都是木构架的,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受害程度。我去年9月份在广元时,到了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青川县老河口一带看了看,便发现了这种“墙倒屋不塌”现象。在通往地震博物馆的路上,便有一处民房歪斜在路边,而附近的砖头建筑的房子,全倒了。现在游人都能看到这幢“不到屋”,成了地震后的一个标志。
还有,寺庙建筑,如大雄宝殿,都是大斗拱式,斗拱的翘、昂、拱等分件起传递和承托作用,增强了构件联结的稳定,不易破坏,建筑抗震性能好,而无斗拱的小式寺庙建筑抗震性能也较差。地震中有一个现象,同样是宗教建筑,在同样的震级中,年代越老的越不容易倒塌,便是唐宋的庙寺建筑质量优于明清的,唐宋以前都是大斗拱,而以后有的用小斗拱。
庑殿、歇山和悬山、硬山,为寺庙建筑中常见的4种屋顶形式,前三种抗震性能都不错,而硬山式是最差。古代的寺庙多是庑殿和歇山、悬山式,硬山也有,但少。而目前的普通建筑,如农民的房屋,绝大多数都是硬山式
所谓硬山式,读者在看过我文章后,回头再看看你家或周边的平房(瓦房)就能明白了,就是栋梁不伸出到两头的山墙外面,檩头在墙里。而“悬山式”在过去农民中的土坯墙中是常使用,地震中这样的土坯房也有一定的搞震性,就是因为如寺庙一样使用了悬山式造法。但土坯房这样造也是不得已,土坯山墙要防止雨水冲淋,必须把檩头伸出墙外,起个檐子遮挡一下风雨,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常说的“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悬山式房子。但却意外起了防震作用。
至于其他类型的灾难,建议多读观音菩萨金刚经灵异感应录,树立真正的信心,明了因果,寿命未尽,无惧灾难夺命,遇灾时佛菩萨护法神救护,也会遇难呈祥。末学浅见,对灾难最好的准备就是各自因果各自了,各人业障各人消,平时多念佛做佛事。灾难来时,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如如不动,堪称大乘佛子。
世间的灾难其实并不可怕,内心看不见的灾难破坏性更大。末学目前就处在巨型的灾难中,自己感觉到修行的退步,我慢的日增,在修学上的逆缘灾难是一个修行人的大考验。没有什么灾难的破坏性比道心退失更大的了。在如如不动的波澜不惊的表面下,内心的龙卷风在急刮,愿十方法界一切佛菩萨照拂,佛光注照,帮助所有的修行人,无惧世间灾难。
作为大乘修行人,应念佛,对所有灾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中,早已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