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星島日報
上接A2
本報記者
為了令子女學業成績優異,著重教育的華裔家長都各出其謀,落力催谷。育有一名9歲女兒的潘太表示,家長絕對不能單靠學校,除了平日勤與子女溫習,上補習班也是不可少的。
後悔沒讓女兒上補習班
潘太說,女兒現時在公校就讀三年級,學業成績屬中等,語文科目尚可自行應付,但數學科則要在家中做多一些練習和輔導,測驗才能獲得理想成績。她表示,女兒年幼時,只是在公校上半日制幼稚園,沒有在課堂以外為她安排補習班。一來因為覺得幼稚園應以學習社交為主,二來覺得加拿大的教學程度比較輕松,沒有補習的需要。
不過現在回想,她有點後悔,認為相比香港或中國的同齡學童,加拿大的學生較少學業上的壓力,但並不代表家長可以掉以輕心。所以在暑假開始,也會安排女兒上補習班,加強學科的水平。
另一位家長李太的兒子在公校就讀二年級,除了聘請補習老師跟進日常功課,在家勤做數學練習和閱讀故事書,也有讓他在周末返補習班,希望以密集式的學習來鞏固根基,務求孩子不會輸在起跑點。
她表示,兒子未到三歲已入讀私校的學前班,並一直讀至幼稚園高班,升上一年級才轉往公校。她指出,私校課程一般比較艱深,也較注重學術成績。李太不諱言,孩子在早期的學習階段比較辛苦,連大人也覺得受罪,但若當日不狠心一點,現在升上小學可能不致於落後他人。
私立教育機構加拿大葉氏總監郭思姿認為,學前教育的好壞,的確會對小學階段的學習構成影響,如果幼稚園時基礎打得好,將來的學習也會更輕松。不過她重申,兒童最重要是平衡發展,如果平日在學校課堂的學術成績已達到水平,課後應參加一些如跳舞、音樂、運動等興趣班,這樣才是健康的全面發展。
對於已實施三年的全日制幼稚園,郭思姿不評論制度的好壞,但卻關注學校師資和其他配套是否足夠。她表示,有些子女在全日制幼稚園上學的家長向她提及,學校教師人手不足﹑年輕及教學經驗不足、學生人數過多等憂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