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33 發表於 2009-6-8 11:44
你比想象更富有 You are richer than you think
前幾天,索性在溫哥華又買一個爛尾樓,期房。主要比市場價格低2,3萬。在簽署合同的時候,感覺一簽好幾萬,好像感覺真的更rich了。在這裡寫點感受,也想分享最近的心得。
Scoiabank的廣告,you are richer than you think. 其實我沒有錢,全是債。但是銀行允許我貸款,因為根據歷史信用和固定資產,風險還是可控范圍之內。 增加信用,借錢光榮,存錢不易,還錢輕松 信用社會需要信用,第一次是聽kelly張介紹這個金融產品。Line of credit. 主要根據你的工資和你的月支出來決定。記得第一次買房,就差6000多的首付。PLC , personal line of credit 不能做downpayment. 就找robert 和melali 借了6000。辦了downpayment. 第二天就用PLC 還錢。接下來三個月就還PLC. 這個產品可以積累蠻高的信用度,通常利率prime +2%--3%. 沒有足夠的首付,在加拿大還是可以買房。
一定要買房,不一定市場漲的時候。出租經濟壓力小些,但是租金化為烏有,別人的財富。還債的時候,你是還了很多利息,但是總有一部分變成了你的資產。朋友開玩笑說,自從你買了房,都不敢出去吃飯,唱卡拉ok了。我覺得這是獲得一種不亂花錢的自由。
後來在小的appartment 住了2年,市場還好,賺了5萬。修漏水陽台花了2萬。好慘。Anyway, 還是有了足夠的買townhouse 的首付。算是安定一些了。也有更自由的空間了。
因為欠債更多了,原來一個月花1500,現在一個月3000都不夠,壓力也更大了。老婆還在讀書,一個人工作,就那麼點收入,上稅之後,整個入不敷出。腦袋裡邊除了錢,什麼概念都沒有。天天找機會,pizza 也送過13元小時,報紙也發過15元小時,後來可能是上帝聽到我的禱告,真的給我一個機會。和一個印度哥們聯系上了,在家裡地庫改裝電腦主板。上班繼續上,回到家再工作2,3個小時。半年下來,真還增加了15000的收入。沒有發財,就是把平時的生活cover了。有第二份收入,好重要,在不幸失業的一個月裡,收入還是cover 一部分開支。我把自己成立的公司轉到太太手上,我失業有ei, 家裡為太太打工,加起來跟full time 上班差不多。後來又上班了,稍微又輕松一些了。日復一日,繼續還債,心中還是知道,每個月財產在增加600-800左右。不是帳戶上,一直我都沒有錢,窮得沒有錢花,還是房子上。我找銀行做secured PLC, 可以低利率prime貸款。隨時可以簽2-3萬的貸款。
朋友越多總是越好的,老婆的朋友開餐館,錢不夠,找投資。我們就合資吧,想起原來在richmond 夜市折騰得時候,最差126元,租金88,幾個朋友幹一天,還是有38元,餐飲在溫哥華還是穩妥的投資。又繼續找銀行貸款。繼續還債。不過,又增加了一個收入來源,還是不多,可以繼續還在債。這個項目,算了老婆的功勞,她人緣好,勤快,大老板願意她當股東,我負責錢的問題。
我感覺得像老婆學習,上班的同時,不要只是埋頭苦幹,還是得和同事多交流,多交朋友。這不我也成了公司小股東,占有公司1/2300的股份。因為是高科技公司,也是高風險,努力工作,就算投資自己,增加工作的動力。小股東,小壓力。一次,更老總寫郵件,老總回郵件是早上2點。跟這樣的老大混,我相信一定不會虧。就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了,幫助公司,也幫助自己。那天公司真的發了,我會在這裡加幾句。
多學習比你強的朋友的經歷,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同事,跟我聊天,她比我職位低,但我感覺她比我聰明,更有思想。她喜歡更我聊天,因為我經常需要培訓她一部分的工作。我也喜歡根她聊天,她比我更有財商。她父親是文萊商人,和先生移民加國20多年了,先生是醫院裡邊做it. 他父親叫她不要經常花錢會亞洲,有錢你就多購置財產。直到她家人過世,她都沒有回去過幾次。anyway,她是百萬富翁。她說她和丈夫從來不要父母的錢,全留給亞洲的家人。我蠻欽佩他們夫妻倆的。因為我也有老爸,老媽,已經6年沒有回去看他們了。這是移民心底最深的痛。我總是電話給媽媽,等我明年有錢了,就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媽說,你不要回來最好,回來2,3周,增加她的痛苦,把我忘了,就習慣了。。。。。
這個富翁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個信息,說她和它的朋友4年前買的樓花,成了爛尾樓,換了開發商,她朋友要做其它投資,退房,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你繼續持有,我就買。繼續貸款,買了溫哥華第二個房。還是沒錢,就是還債。溫哥華這個全球有錢人聚集的城市,一分錢都沒有的我,還是要努力的,更努力的活下去。
6月6日周六,我賺了240+720=960元。工作到早上1點,賺了240,放棄去看奧運會花樣滑冰的預算720。
對未來,不好說,因為又把自己放到高風險的位置上。需要謹慎,同樣要思索怎樣還債。
跟老婆開玩笑說,我的感悟,存錢不易,還錢輕松。
李嘉誠在自傳中提過,不要貸款投資。我不知道我會不會不聽老人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還是東西方文化,金融產品有差異。
讀到移民雜志評選的top 25 移民 的經歷,我覺得我做的不夠,但是還是努力向他們學習,總會有財務自由,最終成功的一天。
Richard From Vancouve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