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儿热烈讨论钢琴,咱不跟他们凑热闹啦,咱们来谈谈画画。。。
摘自:豆豆魔方steven爸育儿博客
blog.sina.com.cn/s/blo...1koit.html
6岁左右孩子绘画处于图式期,是孩子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式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孩子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创造了许多自己的独特的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明显的发展。
从造型上看,这时的孩子喜欢用线条描绘事物的轮廓,但不再用简单的图形以组合的方式来表现事物,而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
从色彩上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色彩的认识已日趋精细和完善。有研究表明,这一阶段孩子在色彩明度、饱和度的差别方面的分辨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70%以上的孩子能分辨红色和浅红色、红色和黄色、蓝色与绿色、绿色和紫色等区别较小的色彩。
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5岁孩子能选择与对象相似的色彩来表现客体,6岁孩子则在表现出对象固有色的基础上,又添加上对比色或类似色,画面色彩丰富多样,表现了概念色与主观愿望的混合表现。与此同时,他们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孩子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把握不住分寸。有时会夸大感知印象较深的东西,形象与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图式期的孩子还不能自发地表现事物的空间遮挡关系,但已有想表现的趋势,即孩子在表现高度的同时,也力图表现深度。
从整个画面上看,出现了基底线的画法,也就是孩子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他们能沿着一条基底线安排一系列的物体形象,并且能按这条基底线准确地画出物体的相对大小。逐渐地,这种并列式构图发展为散点式构图,即孩子把画面上原来并列的物象分解离散开来,分布在画面的下面2/3部分,使得画面看上去立体化了。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少数孩子画出多层并列式构图和遮挡式构图,使画面看上去有深度感。
_________________ 长胖容易,减肥不易,且吃且珍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