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出生 |
1962年11月20日,1977年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年仅15岁?
|
彭丽媛[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丽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夫人
现任
就任日期
2013年3月18日
主席 |
习近平
|
前任 |
刘永清
|
性别 |
女
|
出生 |
1962年11月20日 (50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郓城县黄堆集乡彭庄村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父母 |
彭龙坤(父)
|
亲属 |
彭丽娟(妹)
|
彭蕾(弟)
配偶 |
习近平(1987~)
|
子女 |
女儿习明泽(1992~)
|
母校 |
中国音乐学院
|
职业 |
歌唱家
|
歌剧演员
共产主义
彭丽媛(1962年11月20日-),山东郓城人[1],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夫人,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一级演员、解放军二级文职干部(正军级待遇)、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2]。於1980年代初期以《在希望的田野上》成名,其他首唱、主唱曲目包括《父老乡亲》、《珠穆朗玛》、《我爱你塞北的雪》及《我们是黄河泰山》等。
目录 [隐藏]
1 经历
2 家庭
3 经典曲目
4 奖项
5 参考文献
6 外部连结
经历 [编辑]
彭丽媛出生在一个文化之家,父亲曾经为郓城县文化馆馆长,母亲则为郓城县豫剧团一位主要戏曲演员。受到母亲影响,她在4至5岁时,就能够演唱豫剧选段[3]。1976年,14岁的彭丽媛投考加入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专攻民族声乐。
1980年,在北京参加一次文艺汇演时,以歌曲《包楞调》和《我的家乡沂蒙山》震动了北京音乐界。同年,彭丽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文艺兵。
1982年,彭丽媛锎始被中国观众熟悉。当年,在参加第一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时,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从而也奠定了在中国民族声乐界的地位。
1984年,彭丽媛由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歌舞团调入总政歌舞团[4]。从军后不久,彭丽媛投考加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从大专读起,先后师从声乐教育家王音旋和金铁霖教授。1990年5月,通过论文答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培养的首位民族声乐硕士[5]。
1985年,彭丽媛获得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聂耳、星海声乐作品比赛民族唱法组金奖。继而又因为主演中国大型歌剧《白毛女》而获得全国戏剧界最高奖第三届梅花奖。1986年,彭丽媛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得专业民族唱法一等奖。
多年来,彭丽媛一直在中国各地为军人和民众演出;亦曾经多次代表中国出访世界各地。
一张彭丽媛穿军装在1989年六四事件镇压後手持麦克风在天安门广场为持枪及戴头盔的戒严部队献唱《最可爱的人》的照片在互联网上流传,还附解说「中共六四屠杀後,彭丽媛去唱歌慰问戒严部隊,《锎放杂誌》发表过这张照片」,但在新浪微博贴出不久就被删除,贴图者被关闭帐号。这张原本是《解放军画报》封底的照片被国外媒体称为「令中国尴尬的照片」[6][7][8][9]。美联社称,那些知道六四镇压历史的人对彭丽媛持理解的态度。[10]
2005年9月,应联合国成立60周年组委会邀请,彭丽媛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首次演出中国歌剧《木兰诗篇》,获得林肯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颁发杰出艺术家奖。
2007年,彭丽媛穿著藏族服装,演唱讚扬1959年解放军入藏的歌曲,也遭到西藏人权组织抨击。[8][11]
2007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人事部和中国文联授予彭丽媛等56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荣誉称号[12]。
2011年6月,彭丽媛被世界卫生组织任命为该组织的“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13]此外,彭丽媛为第8至11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暨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比尔·盖茨创办的盖茨基金会於2012年以「被吸烟,我不干」为主题,在中国大陆发起宣传活动,邀请到彭丽媛担任控烟形像大使。
2012年5月,彭丽媛升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家庭 [编辑]
彭丽媛是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之妻。两人於1986年年底经朋友介绍而相识,於1987年9月1日在厦门结婚,育有一女习明泽,生于1992年6月27日,中学时就读于杭州外国语学校[14];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四川绵竹汉旺东汽小学,参与抢救伤者及心理辅导。
彭丽媛之父彭龙坤曾经是郓城县文化馆馆长,由于於台湾有亲人的问题,於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判罚劳动改造。母亲则为郓城县豫剧团主要戏曲演员。其妹为彭丽娟,其弟为彭蕾。彭丽媛的大舅姓李,为退休教师,居住在台湾嘉义。彭丽媛於1997年随团访问台湾时,曾经与他在台北市见面。
经典曲目 [编辑]
《在希望的田野上》
《沂蒙山小调》
《我爱你塞北的雪》
《高天上流云》
《我们是黄河泰山》
《父老乡亲》
《白发亲娘》
《珠穆朗玛》
《说聊斋》
《江山》
《阳光路上》
《红梅赞》
《珊瑚颂》
《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嘎达梅林》
豫剧《花木兰》
奖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