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ois Duhamel/Sony Pictures, via Associated Press
在《美國騙局》(American Hustle)的服裝設計師邁克爾·威爾金森(Michael Wilkinson)看來,“人們有意無意的服裝選擇,以及他們透過服裝傳遞給世人的信息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對人們的著裝方式有濃厚的興趣,特別著迷。”
把這部電影中的冒牌藝術家、政治家和經營者展示給世人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大衛·O·拉塞爾(David O. Russell)這部電影受到20世紀70年代公職人員收受賄賂丑聞的某些啟發。就像影片名字暗示的那樣,片中的人物在不斷變換身份,以攫取他們想要的東西。“我們想讓演員們把服裝用作騙局的一部分,”威爾金森說,“他們想變成誰,就穿成那個人的樣子。這些角色在扮演新的角色。”
威爾金森的傑出作品包括《斯巴達300勇士》(300)、《超人:鋼鐵之軀》(Man of Steel)和《守望者》(Watchmen)。他在回故鄉澳大利亞悉尼的途中談論了《美國騙局》的靈感來源,包括《花花公子》(Playboy)和《Vogue》雜志,傑瑞·霍爾(Jerry Hall)和休·海夫納(Hugh Hefner),以及70年代末的面料的“感性光彩”。下面是我們電子郵件訪談的剪輯節選。
乳溝:“當時的美國女人正在享受服裝帶來的新自由:更少內衣,更少支撐,還有大膽、流線形的裁剪。我想表現出西德妮不斷在超級自信和極端脆弱之間徘徊的感覺。她穿低胸緊身服裝實際上是在冒險,孤立無援地面對世界。我把高端的古董設計師作品——侯司頓(Halston)、古馳(Gucci)、黛安·馮·芙絲汀寶(Diane Von Furstenberg)、克裡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和奧西·克拉克(Ossie Clark)——與為她量身定制的服裝結合起來,把強悍、引人注目的線條與柔軟、性感的面料結合起來。”
下一步:“我在工作中有機會涉及各種體裁:超級英雄大片,逼真的當代片,史詩片,科幻片。這讓我像藝術家一樣不斷受到刺激和挑戰。目前我在為《蝙蝠俠大戰超人》(Batman vs. Superman)設計服裝。能為神奇女俠(Wonder Woman)這樣的標志性人物設計新形象是一種榮幸。有趣的是,不管什麼體裁,不管哪個年代的故事,我的設計方法都是一樣的。我采用相同的手段——剪裁,面料,色彩和褶皺——來幫助講述這個故事,闡明人物的內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