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搜索:  

 论坛通告:  转载新闻请务必注明出处,这些媒体请不要转,谢谢   请不要上传第三方有版权的照片,请尊重版权,谢谢   批评商家需要注意  
 个人空间: 忽然听到一個墨西哥女仔唱。呐呐呐呐呐呢呐 | nessus | XY | 湖里湖涂 | ACY Securities | 白龙王许道长 | 乱想 | 桃花岛 | 血流成河 | 客观中立而实事求是,唯服理据而杜绝辱骂 | 罗蓬特机器人 | 快乐的狮子 | 朱朱的招聘 | 顾晓军 | 五木森林 | lxls | 国际货运海运(家具设备食品材料货品) | Amy Yi | 我大爷 | 吕洪来的个人空间
 最新求助: 请问谁知道哪里有卖理发的电动推子?   忽然有个疑问:战争时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会被强制服兵役吗?   这个银条   如何修改会员名?
 论坛转跳:
     发帖回帖获取加西镑, 兑换精彩礼物

论坛首页 -> 香港占中

ZT. 香港问题分析 (发表于9年前)



这个主题已经被锁定,您不能发表,回复或者编辑文章。  图片幻灯展示  增添帖子到书签中  给帖子中的发贴者批量赠送献花或者花篮    |##| -> |=|        这个论坛已经被锁定,您不能发表,回复或者编辑文章。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manydog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0-03 20:22
导读:香港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
以李家为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操纵港府政策,严控香港的土地供应,迄今香港的建设
用地面积不到10%,这就一方面造成了房价地价比天还高,另一方面也拉抬了人工成本
。畸高的营商成本,让大部分工农业企业关门大吉。至于零售、酒店等服务性行业,则
大多为四大家族所控制,乃至香港有“李家的城”的称谓。类似“自由行”等中央给香
港的经济蛋糕,好处基本被控制了零售、酒店等产业的财阀拿走,普通民众所获寥寥,
却承受了人潮拥挤、物价抬升的弊端。占人口80%的中产和底层民众活得太苦,自然就
把气撒在港府和中央政府身上。

  克林顿1992年竞选总统时的口号:“笨蛋,是经济!”,就凭这句竞选口号,克林
顿打败了携伊拉克战争胜利之威的老布什。解决香港的问题,也得从经济入手,需要大
智慧,需要大勇气。

  要说香港为什么会衰落,就要先说香港为什么会崛起。

  总结成功经验这种事情,向来是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解释。不过委员认为真正靠
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
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
找了。

  首先,让时光倒推回1840年。从英国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鲜战争爆发,中间有一个
多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错的经济发展,但远没有日后那么抢眼。
这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年的中国
对西方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外国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
地,那么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香港在当时的地位更侧重
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年轻的新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不过,
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特别不便,因为中国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人可以为中国提
供经济建设亟需的资金和技术。既然中国并不十分期待来自西方的经济资源,那么作为
西方窗口的香港也就只有打酱油的份了。

  转机起于中苏分裂。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从苏联获取资金和技术的渠道越来
越狭小。而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则一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
中国自然而然的转向西方,寻求资源的替代来源。这种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七
十年代着名的“四三方案”,从西方引进全套工业生产设备,满足经济建设需求。这是
自156个苏联援助项目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以四三方
案为代表,中国和西方经济体系开始重建联系。这种联系由小到大,最终演变成全国性
的对外开放。

  顺便说一句,当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负责人,就是后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
老人家。

  然而,尽管中国大陆已经定下了对西方开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开
放面临重重问题。中国的办事规则和西方的贸易规则互不熟悉,缺少熟悉两边状况的中
间人,还有中国在政策上、法律上对直接来自西方的人员、物资、资金也有种种限制。
种种麻烦导致中国对西方经济资源的需求始终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这正好构成了香港
崛起的条件。香港人熟悉大陆,即使在中国和西方关系最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内
地和香港间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人员、贸易往来。香港人也熟悉西方,毕竟是在英国统
治下渡过了一个多世纪,他们对西方的法律、贸易规则等等都很熟悉。这个有利条件让
香港迅速获得了中国内地同西方间经贸往来的中转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港同时也还充当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桥梁。从八十年代两岸
关系缓和算起,直到两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陆与台湾间的人员物资往来,绝大多
数都会选择从香港转道。

  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
之建立起来的还有金融中心,这一点同样得益与中国市场:来自西方世界的资金要流入
中国大陆,同样需要一个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于吉隆坡,
也都想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质上讲就是它们背后缺乏一个足够吸纳大量
资金的市场。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可以和香港一较长短的对手是东京,其背后自然是整
个日本市场。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这种有利地位却开始日渐褪色了。
很多香港人将此归结为特区政府无能。这个理由不成立。我们后面还会提到,特区政府
并不比港英政府更无能。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
日渐紧密,直接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容易,那么为什么还要走香港绕道呢?香港作为贸易
中转站的地位从根本上讲,来源于东西方直接交流的不畅。这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永久
问题,所以自然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只不过这个暂时现象持续了一代人的
时间,所以经常被这一代人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更早的历史,人总是健忘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香港只能在转口贸易中心这一棵树上吊死。只要寻找到新的金刚
钻,当然不担心没有新的瓷器活儿。用公司的转型来打比方:同样是做摄影胶卷的公司
,面临数码照相技术的绞杀,富士公司和柯达公司就是一好一坏两个转型。富士依托化
学制剂方面的基础,转型做化妆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业内的一个巨头了。而柯达选择
向印刷出版业转向,偏偏这也是个被电子信息产业挤兑的夕阳产业,于是柯达转型走的
举步为艰,最终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被一网打尽。香港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
达?

  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寻找可以做大的朝阳产业,而且要是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业
。那么香港的朝阳产业该是怎样的产业?
首先说,所有低端产业都没戏。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
路子。李老板是当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各国产
业升级路上的第一台阶。但是发家以后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产,操纵香港的土地价格
一路飞升。居高不下的地价对工农业发展是致命的,没有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能够应付如
此高涨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数小而精的高科技工业,大部分工农业企业都早早关
门大吉了。当然,工农业萎缩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的产业升级规律:香港有钱了,平均
工资高了,需要维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产业就自然完蛋了。简而言之,产业升级是单
行线,没有回头路可走。这两个原因限定了香港未来的出路,只能在第三产业里找,并
且只能是对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业。

  第二个因素是,必须是不易搬家的行业。今天的大陆显而易见是个比香港更辽阔更
活跃的市场,如果一个产业能够轻易搬家,那么直接举家迁往大陆就是了,何必留在香
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当年红极一时的影视娱乐业。今天的大明星们名义上是香
港人,实际上一年大半时间在大陆拍戏、走穴。香港发展成什么样与他们何干?真正香
港本地制作的“土产”电影如今早就没了九十年代在大陆市场一统江湖的气势,就是因
为人脉资金都早已流向大陆,乐不思蜀了。

  第三个因素是,目标产业必须能够吸纳相当可观的劳动力数量。毕竟,香港是一个
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一项只能让少数人暴富的产业是当不了支柱产业的。少数超级富翁
和大批贫民构成的社会连稳定都谈不上,何谈发展?没错,委员说的还是房地产业。李
大富翁在房地产业里赚得盆满钵盈,而普通香港市民住的还是鸟笼,连内地许多大城市
的居住条件都赶不上。这样的产业继续畸形繁荣,对香港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问题了。上述的几个考量因素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
,一个产业如果在香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那它就必然背负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导致竞
争力下降。

  还是前面那句话,两难的选择,不是要证明香港的产业转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说
,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
素间走钢丝的。坐在家里就能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道路是需要魄力,
需要牺牲,才有回报的。当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
路自然还是很多的。比如,旅游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
游要廉价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产业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
理准备。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从前两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的见到香港市民同内地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随
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诸如以下的消息,如:《香港人将内地赴港游客称为“蝗
虫”》、《香港导游辱骂内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业是香港这几年少有的景气行业,可以说代表了香港产业转型的希
望。可是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让人觉得,香港不过是一个和内地许多劣质旅游开发区类
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对待本地的旅游行业信誉,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再就是最近的奶粉问题。新闻很多了,这里不再附送相关链接。内地人到香港大批
量采购奶粉,许多商店货架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舆论的反响不是“商机难得,扩
大进货”,而是“内地人抢了我们的奶粉”。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起家,以自由贸易为
荣的商业城市,竟然闹到要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户购物……这让人想起了鸦片战
争前的清朝:获悉外国商人大批采购瓷器丝绸、市面上货源紧张的消息,清政府的反应
不是扩大生产,而是禁止商品出口。当年的清朝没有受过资本主义洗礼,尚属情有可原
。可今天的香港呢?
委员以为,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大多数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发达的原因。他们表面上是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骨子里还是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心态。他们口里以
贸易中心为荣,实际上却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贸易服务于哪个市场哪个客户。他们
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的结果。所以,他们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发展起来
的。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那么委员当然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
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们更喜欢将今天的停滞归罪于特区政府。声
称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特区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这是很荒唐的。特区政府事实上和港英政府毫无区别,都是“殖民地政府”。

  回归前的港英政府是个确凿无疑的殖民地政府,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做决策
是英国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虑如何执行英国政府的决策。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为
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承诺,香港现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变。这
意味着,香港特区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样,仍然只是一个殖民地政府。基于各方面因素考
虑,中国政府从未大幅调整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和工作模式,赋予其决策的能力。

  那么谁来替香港做决策呢?是中国政府么?我们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诺就明白了:“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国政府除了在少数基本问题上保持发言权,以此体现主权之
外,在大多数具体的政策问题上并不愿插手香港内部事务。

  所以这就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问题,它是一个殖民地政府,上面却没有了宗主国。它
无条件保留了英国人留下的施政纲领,没有能力根据经济形势变动予以调整,就像一辆
卸掉了方向盘的汽车。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艰难。

  要理解香港特区政府的这一缺陷,我们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
的反应,对比98年香港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的反应。08年华尔街搞出危机的时候,美国
政府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之前一直高调宣传的“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口号。为了避免通货
紧缩风险和全面的经济崩溃,美国政府立刻插手干预市场。反正干预市场也罢,不干预
市场也罢,都是政策选择而已。对于美国政府,这不过是一张纸上写什么字的事儿。现
在改几个字也没什么,毫无心理压力。可是香港政府在98年的救市决策就艰难的多了。
当时主管金融政策的正是后来的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他自己事后回忆说,他觉得政府
干预市场违背了香港政府以往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施政理念,他感到背弃了自己的理想,
以致于在宣布救市决策的前一天晚上在家抱头痛哭。曾荫权的心态就是一个典型的殖民
地官员的心态。他从未掌握决策权,只能把上级政府,也就是以往的英国政府布置的政
策当圣旨来遵循、来信奉。如果英国政府命令改变这个政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可要
他自己违背这个政策,那就跟要他的命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讲,索罗斯当年攻击香港的手段是很失策的。他太急躁了,给香港特
区政府施加了太大、太直接的压力,以致于这个茫然的殖民地政府都认识到需要做点什
么来自我保护。如果他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炮制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或许真未必
有这个自卫的意识呢。

  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港币的汇率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根据英国
人的决策,港币汇率盯紧美元汇率。香港回归后这个政策依然连续。实际上,不止一位
香港金融官员退休后反思,认为应该适当调整汇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可就是没有一
个金融官员能在任上做这个决策,所以今天的港币汇率依然盯紧美元,仅在小范围内允
许轻微浮动。

  当然,要说特区政府的政策完全没有变动,这也不确切。实际上,香港就像一辆没
有方向盘的汽车,轮子转向什么方向,完全取决于轮子压过什么样的坑。这个坑,就是
香港的民意。只不过,民意如同小孩子的脸,一日三变。没有一个稳定的决策方向,盲
从民意的结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比如十多年前的庄丰源案:这是内地产妇赴港生子,然后援引基本法规定,要求给
孩子授予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滥觞。当时的全国人大就给香港法院建议,提醒他们此例
不可开,否则后患无穷。可是这个建议被公之于众后引发香港舆论强烈反弹,认为这是
中国政府试图操纵香港法律。香港最高法院顺应民意,裁定产妇要求合法。十多年后,
香港大小医院几乎被大陆产妇挤爆,香港民众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释,
不再允许赴港产妇的新生儿获得特区居民身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最近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三月初,香港民意强烈反对内地
游客强购奶粉,香港政府于是下令无限期禁止游客携带大量奶粉出关。违规者将被课以
高额罚款,并没收所带奶粉。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滞销。一个月之后,香
港政府改口说禁令颁布一年后要重新检讨。然后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说半年之后重新
考虑禁令问题。而据赴港游客反映,香港海关现在对携带奶粉的查禁已经形同虚设。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香港一些舆论喜欢批判说香港今日的经济不景气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不遵循民意。
从以上的诸多案例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第一,香港繁荣与否与香港民意无关,港英政
府时期何曾在乎过香港民意?香港繁荣和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倒可以说息息相关。第二
,香港特区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盲从民意,如同蒙着眼睛的毛驴,绕着“民意”这
个磨盘打转。第三,正是因为特区政府盲从民意,才导致重要的决策方向被建制派把持
,墨守成规、无力改革,无谓的琐事上却被泛民派绑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扰。香港居
民则被这两派政客演戏逗的哭哭笑笑,不知所措。

  那么,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是否可以扭转这个趋势、带动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呢
?委员对此也不乐观。香港舆论对于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怀有极大的抵触,对内地普
通游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归根结底是优越感在作怪。典型案例就是“地铁上能不能吃东
西”的问题。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引发同车香港人不满,最后演变成内地游
客和香港人的对骂,然后又变成了“游客素质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的大讨论。可几
乎就在那同时,有人见到西方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喝,同车香港人却是一片沉默。所以
,什么素质问题、公德问题、乃至法律规定问题,都是表面问题。实质是香港人面对内
地人时的优越感问题:“我们是富裕先进开化的上等人,你们是贫穷愚昧闭塞的下等人
。我们怎么能对你们委曲求全?当然应该是你们曲意迎合我们才是。”香港人只要还有
这个心态,中国政府任何试图介入香港内部事务的行动都只会招来更强烈的反弹。健康
的、可持续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础之上。现在博弈的一方完全没有理
性决策的能力,改革从何谈起?要想改变这个心态,香港的经济状况至少要跌落到明显
低于中国大陆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优越感。

  这就是委员说香港的未来一片渺茫的原因。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没有
能力走这条路,也不接受中国政府带路。这是个死结。

  嗟尔香港,气数尽矣!
 
花篮
分享
楼主 | 电梯直达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下雨不愁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0-03 20:50
中国政府恐成最大输家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本贴必热!
沙发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糊里糊涂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0-03 21:42
好文章,看完都不知道如何说自己感受了
 
花篮
分享
板凳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飞龙在天

而.昔.周.载


文章 时间: 2014-10-03 21:52
这是香港人应该读的,我的看法都一样。
 
花篮
分享
地板 | 返回顶端
 
真真好奇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0-03 22:30
下雨不愁 写道:
中国政府恐成最大输家


李嘉诚早就转移大部分财产了。。。
 
花篮
分享
5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真真好奇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0-03 23:45
manydog 写道:
导读:香港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
以李家为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操纵港府政策,严控香港的土地供应,迄今香港的建设
用地面积不到10%,这就一方面造成了房价地价比天还高,另一方面也拉抬了人工成本
。畸高的营商成本,让大部分工农业企业关门大吉。至于零售、酒店等服务性行业,则
大多为四大家族所控制,乃至香港有“李家的城”的称谓。类似“自由行”等中央给香
港的经济蛋糕,好处基本被控制了零售、酒店等产业的财阀拿走,普通民众所获寥寥,
却承受了人潮拥挤、物价抬升的弊端。占人口80%的中产和底层民众活得太苦,自然就
把气撒在港府和中央政府身上。

  克林顿1992年竞选总统时的口号:“笨蛋,是经济!”,就凭这句竞选口号,克林
顿打败了携伊拉克战争胜利之威的老布什。解决香港的问题,也得从经济入手,需要大
智慧,需要大勇气。

  要说香港为什么会衰落,就要先说香港为什么会崛起。

  总结成功经验这种事情,向来是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解释。不过委员认为真正靠
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
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
找了。

  首先,让时光倒推回1840年。从英国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鲜战争爆发,中间有一个
多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错的经济发展,但远没有日后那么抢眼。
这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年的中国
对西方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外国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
地,那么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香港在当时的地位更侧重
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年轻的新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不过,
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特别不便,因为中国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人可以为中国提
供经济建设亟需的资金和技术。既然中国并不十分期待来自西方的经济资源,那么作为
西方窗口的香港也就只有打酱油的份了。

  转机起于中苏分裂。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从苏联获取资金和技术的渠道越来
越狭小。而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则一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
中国自然而然的转向西方,寻求资源的替代来源。这种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七
十年代着名的“四三方案”,从西方引进全套工业生产设备,满足经济建设需求。这是
自156个苏联援助项目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以四三方
案为代表,中国和西方经济体系开始重建联系。这种联系由小到大,最终演变成全国性
的对外开放。

  顺便说一句,当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负责人,就是后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
老人家。

  然而,尽管中国大陆已经定下了对西方开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开
放面临重重问题。中国的办事规则和西方的贸易规则互不熟悉,缺少熟悉两边状况的中
间人,还有中国在政策上、法律上对直接来自西方的人员、物资、资金也有种种限制。
种种麻烦导致中国对西方经济资源的需求始终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这正好构成了香港
崛起的条件。香港人熟悉大陆,即使在中国和西方关系最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内
地和香港间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人员、贸易往来。香港人也熟悉西方,毕竟是在英国统
治下渡过了一个多世纪,他们对西方的法律、贸易规则等等都很熟悉。这个有利条件让
香港迅速获得了中国内地同西方间经贸往来的中转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港同时也还充当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桥梁。从八十年代两岸
关系缓和算起,直到两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陆与台湾间的人员物资往来,绝大多
数都会选择从香港转道。

  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
之建立起来的还有金融中心,这一点同样得益与中国市场:来自西方世界的资金要流入
中国大陆,同样需要一个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于吉隆坡,
也都想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质上讲就是它们背后缺乏一个足够吸纳大量
资金的市场。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可以和香港一较长短的对手是东京,其背后自然是整
个日本市场。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这种有利地位却开始日渐褪色了。
很多香港人将此归结为特区政府无能。这个理由不成立。我们后面还会提到,特区政府
并不比港英政府更无能。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
日渐紧密,直接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容易,那么为什么还要走香港绕道呢?香港作为贸易
中转站的地位从根本上讲,来源于东西方直接交流的不畅。这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永久
问题,所以自然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只不过这个暂时现象持续了一代人的
时间,所以经常被这一代人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更早的历史,人总是健忘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香港只能在转口贸易中心这一棵树上吊死。只要寻找到新的金刚
钻,当然不担心没有新的瓷器活儿。用公司的转型来打比方:同样是做摄影胶卷的公司
,面临数码照相技术的绞杀,富士公司和柯达公司就是一好一坏两个转型。富士依托化
学制剂方面的基础,转型做化妆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业内的一个巨头了。而柯达选择
向印刷出版业转向,偏偏这也是个被电子信息产业挤兑的夕阳产业,于是柯达转型走的
举步为艰,最终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被一网打尽。香港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
达?

  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寻找可以做大的朝阳产业,而且要是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业
。那么香港的朝阳产业该是怎样的产业?
首先说,所有低端产业都没戏。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
路子。李老板是当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各国产
业升级路上的第一台阶。但是发家以后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产,操纵香港的土地价格
一路飞升。居高不下的地价对工农业发展是致命的,没有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能够应付如
此高涨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数小而精的高科技工业,大部分工农业企业都早早关
门大吉了。当然,工农业萎缩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的产业升级规律:香港有钱了,平均
工资高了,需要维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产业就自然完蛋了。简而言之,产业升级是单
行线,没有回头路可走。这两个原因限定了香港未来的出路,只能在第三产业里找,并
且只能是对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业。

  第二个因素是,必须是不易搬家的行业。今天的大陆显而易见是个比香港更辽阔更
活跃的市场,如果一个产业能够轻易搬家,那么直接举家迁往大陆就是了,何必留在香
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当年红极一时的影视娱乐业。今天的大明星们名义上是香
港人,实际上一年大半时间在大陆拍戏、走穴。香港发展成什么样与他们何干?真正香
港本地制作的“土产”电影如今早就没了九十年代在大陆市场一统江湖的气势,就是因
为人脉资金都早已流向大陆,乐不思蜀了。

  第三个因素是,目标产业必须能够吸纳相当可观的劳动力数量。毕竟,香港是一个
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一项只能让少数人暴富的产业是当不了支柱产业的。少数超级富翁
和大批贫民构成的社会连稳定都谈不上,何谈发展?没错,委员说的还是房地产业。李
大富翁在房地产业里赚得盆满钵盈,而普通香港市民住的还是鸟笼,连内地许多大城市
的居住条件都赶不上。这样的产业继续畸形繁荣,对香港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问题了。上述的几个考量因素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
,一个产业如果在香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那它就必然背负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导致竞
争力下降。

  还是前面那句话,两难的选择,不是要证明香港的产业转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说
,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
素间走钢丝的。坐在家里就能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道路是需要魄力,
需要牺牲,才有回报的。当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
路自然还是很多的。比如,旅游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
游要廉价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产业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
理准备。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从前两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的见到香港市民同内地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随
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诸如以下的消息,如:《香港人将内地赴港游客称为“蝗
虫”》、《香港导游辱骂内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业是香港这几年少有的景气行业,可以说代表了香港产业转型的希
望。可是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让人觉得,香港不过是一个和内地许多劣质旅游开发区类
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对待本地的旅游行业信誉,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再就是最近的奶粉问题。新闻很多了,这里不再附送相关链接。内地人到香港大批
量采购奶粉,许多商店货架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舆论的反响不是“商机难得,扩
大进货”,而是“内地人抢了我们的奶粉”。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起家,以自由贸易为
荣的商业城市,竟然闹到要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户购物……这让人想起了鸦片战
争前的清朝:获悉外国商人大批采购瓷器丝绸、市面上货源紧张的消息,清政府的反应
不是扩大生产,而是禁止商品出口。当年的清朝没有受过资本主义洗礼,尚属情有可原
。可今天的香港呢?
委员以为,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大多数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发达的原因。他们表面上是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骨子里还是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心态。他们口里以
贸易中心为荣,实际上却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贸易服务于哪个市场哪个客户。他们
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的结果。所以,他们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发展起来
的。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那么委员当然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
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们更喜欢将今天的停滞归罪于特区政府。声
称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特区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这是很荒唐的。特区政府事实上和港英政府毫无区别,都是“殖民地政府”。

  回归前的港英政府是个确凿无疑的殖民地政府,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做决策
是英国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虑如何执行英国政府的决策。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为
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承诺,香港现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变。这
意味着,香港特区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样,仍然只是一个殖民地政府。基于各方面因素考
虑,中国政府从未大幅调整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和工作模式,赋予其决策的能力。

  那么谁来替香港做决策呢?是中国政府么?我们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诺就明白了:“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国政府除了在少数基本问题上保持发言权,以此体现主权之
外,在大多数具体的政策问题上并不愿插手香港内部事务。

  所以这就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问题,它是一个殖民地政府,上面却没有了宗主国。它
无条件保留了英国人留下的施政纲领,没有能力根据经济形势变动予以调整,就像一辆
卸掉了方向盘的汽车。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艰难。

  要理解香港特区政府的这一缺陷,我们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
的反应,对比98年香港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的反应。08年华尔街搞出危机的时候,美国
政府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之前一直高调宣传的“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口号。为了避免通货
紧缩风险和全面的经济崩溃,美国政府立刻插手干预市场。反正干预市场也罢,不干预
市场也罢,都是政策选择而已。对于美国政府,这不过是一张纸上写什么字的事儿。现
在改几个字也没什么,毫无心理压力。可是香港政府在98年的救市决策就艰难的多了。
当时主管金融政策的正是后来的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他自己事后回忆说,他觉得政府
干预市场违背了香港政府以往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施政理念,他感到背弃了自己的理想,
以致于在宣布救市决策的前一天晚上在家抱头痛哭。曾荫权的心态就是一个典型的殖民
地官员的心态。他从未掌握决策权,只能把上级政府,也就是以往的英国政府布置的政
策当圣旨来遵循、来信奉。如果英国政府命令改变这个政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可要
他自己违背这个政策,那就跟要他的命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讲,索罗斯当年攻击香港的手段是很失策的。他太急躁了,给香港特
区政府施加了太大、太直接的压力,以致于这个茫然的殖民地政府都认识到需要做点什
么来自我保护。如果他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炮制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或许真未必
有这个自卫的意识呢。

  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港币的汇率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根据英国
人的决策,港币汇率盯紧美元汇率。香港回归后这个政策依然连续。实际上,不止一位
香港金融官员退休后反思,认为应该适当调整汇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可就是没有一
个金融官员能在任上做这个决策,所以今天的港币汇率依然盯紧美元,仅在小范围内允
许轻微浮动。

  当然,要说特区政府的政策完全没有变动,这也不确切。实际上,香港就像一辆没
有方向盘的汽车,轮子转向什么方向,完全取决于轮子压过什么样的坑。这个坑,就是
香港的民意。只不过,民意如同小孩子的脸,一日三变。没有一个稳定的决策方向,盲
从民意的结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比如十多年前的庄丰源案:这是内地产妇赴港生子,然后援引基本法规定,要求给
孩子授予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滥觞。当时的全国人大就给香港法院建议,提醒他们此例
不可开,否则后患无穷。可是这个建议被公之于众后引发香港舆论强烈反弹,认为这是
中国政府试图操纵香港法律。香港最高法院顺应民意,裁定产妇要求合法。十多年后,
香港大小医院几乎被大陆产妇挤爆,香港民众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释,
不再允许赴港产妇的新生儿获得特区居民身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最近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三月初,香港民意强烈反对内地
游客强购奶粉,香港政府于是下令无限期禁止游客携带大量奶粉出关。违规者将被课以
高额罚款,并没收所带奶粉。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滞销。一个月之后,香
港政府改口说禁令颁布一年后要重新检讨。然后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说半年之后重新
考虑禁令问题。而据赴港游客反映,香港海关现在对携带奶粉的查禁已经形同虚设。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香港一些舆论喜欢批判说香港今日的经济不景气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不遵循民意。
从以上的诸多案例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第一,香港繁荣与否与香港民意无关,港英政
府时期何曾在乎过香港民意?香港繁荣和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倒可以说息息相关。第二
,香港特区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盲从民意,如同蒙着眼睛的毛驴,绕着“民意”这
个磨盘打转。第三,正是因为特区政府盲从民意,才导致重要的决策方向被建制派把持
,墨守成规、无力改革,无谓的琐事上却被泛民派绑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扰。香港居
民则被这两派政客演戏逗的哭哭笑笑,不知所措。

  那么,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是否可以扭转这个趋势、带动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呢
?委员对此也不乐观。香港舆论对于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怀有极大的抵触,对内地普
通游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归根结底是优越感在作怪。典型案例就是“地铁上能不能吃东
西”的问题。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引发同车香港人不满,最后演变成内地游
客和香港人的对骂,然后又变成了“游客素质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的大讨论。可几
乎就在那同时,有人见到西方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喝,同车香港人却是一片沉默。所以
,什么素质问题、公德问题、乃至法律规定问题,都是表面问题。实质是香港人面对内
地人时的优越感问题:“我们是富裕先进开化的上等人,你们是贫穷愚昧闭塞的下等人
。我们怎么能对你们委曲求全?当然应该是你们曲意迎合我们才是。”香港人只要还有
这个心态,中国政府任何试图介入香港内部事务的行动都只会招来更强烈的反弹。健康
的、可持续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础之上。现在博弈的一方完全没有理
性决策的能力,改革从何谈起?要想改变这个心态,香港的经济状况至少要跌落到明显
低于中国大陆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优越感。

  这就是委员说香港的未来一片渺茫的原因。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没有
能力走这条路,也不接受中国政府带路。这是个死结。

  嗟尔香港,气数尽矣!


好一个:嗟尔香港,气数尽矣!

多狗,请问你从哪里转的,作者是谁啊???
 
花篮
分享
6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游客

识.五.吴.篆


文章 时间: 2014-11-06 20:49
人等级一上去,就容易缺经验。

<a href="http://www.338c.com/prolist.52.html" >背缚</a>
 
花篮
分享
7 楼 | 返回顶端
 
巷地人烟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1-06 21:32
还有就是当时香港开放大陆自由行。

看一看中国汉朝的变更的历史,从经济上可以找到原因,也可以寻到解药? icon_mrgreen.gif

要看港人的勇气?
 
花篮
分享
8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游客

信.月.汉.乐


文章 时间: 2014-11-06 22:31
围而不清, 围点打援, 和处理钓鱼岛是一个思路
 
花篮
分享
9 楼 | 返回顶端
 
金色太阳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1-06 23:07
好文!现在的香港唯一的亮点就是低税制和有中国这个大后方在支持;然而有些乱港的人就是要挑起香港人民和大陆人民的对立然后再搞个占中其目的就是拿香港人民的民生去砸大陆的体制想来个一石二鸟其心毒呀!
 
花篮
分享
10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这个主题已经被锁定,您不能发表,回复或者编辑文章。     |##| -> |=|     论坛首页 -> 香港占中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
1页,共1


注:
  • 以上论坛所有发言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 加西网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 投资理财及买房卖房版面的帖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责任请自负
  • 对二手买卖中的虚假信息,买卖中的纠纷等均与本站无关。
  • 可以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可以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论坛转跳: 

    manydog, 下雨不愁, 糊里糊涂, 真真好奇, 真真好奇, 巷地人烟, 金色太阳
    潜力帖子 精华帖子 热门帖子
    突发:小杜拟新法房东公开租金历史
    加国计划要在三年内赶走50万非临时居民
    多房暴负:房价要向2017年看齐了
    分析:贷款利率今春下降将连降数年
    离谱!加国这市考虑对房东征雨水税
    加国房贷更难了 银行收紧借贷比例
    完了,深圳房价跌幅榜
    终于体会到近视了
    猜猜这是什么车?
    猜猜这在哪里?
    飞离台北,飞往两千两百公里的地方
    台北的厕所
    荷兰首相在华表态:不会专门针对某...
    大翻盘?旗下公司成功上市 川普身家...
    TikTok左右美国大选?
    同号雷达钞
    今天包粽子 兼和粉红吵架
    热烈恭贺钱币小站新任版主四季豆同学
    北温换硬币活动取消
    加拿大唯一无国籍的硬币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七二)
    美国印第安人1元卷今日发货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七一)
    电视剧繁花观后感之阿宝到底喜欢哪...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七零)
    2024 雪中即景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九)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八)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七)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六)
    中国没有恐袭
    BC省长宣布:BC将实行永久夏令时 但...
    卧槽 太贵了
    你们回国有很安全的感觉吗
    除了中国,还有第二个国家买火车票...
    请问为啥Tylor Swift这么火啊?
    有人今天不做大餐吗
    挖坟的ID大聚会
    啊呀,猪队友又惹祸了:刘梦颖亲自...
    台湾故宫国宝,法理上的所有权
    国移啊国移
    华人社会的民主真衰,由王局被禁5年...
    各位有没有想过把房子卖了搬到便宜...
    什么原因中国的航班不飞温哥华了?
    有人买大童话的那个北京烤鸭了吗?...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热评新闻
    中国尖端无人机现身东海上空 日本战机出击(图)
    一个谎言背后的23年追凶:真相比想象更难接受(图)
    32岁的我,还在被父母的审美霸凌(图)
    再次炫富?李湘探女引争议:王诗龄留学照惊艳亮相(图)
    我的保洁阿姨,在北京买了套房(图)
    "小林制药"将赔偿日本消费者:一件2500日元代金券(图)
    深圳、北京“再出手” 中国楼市利好频传
    57岁蒋雯丽老态尽显疑退圈?被曝和儿子移民英国(图)
    35岁时我决定转行:找一门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图)
    谁说大S没钱!女方给具俊晔开了录音室和潮牌店...(图)
    张兰:我用生命发誓,汪小菲绝对没有家暴大S(图)
    堪萨斯州考虑限制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活动
    电动车是大钱坑 每卖1辆亏损6千美元
    美国人对TikTok态度转变 近半支持封禁或强制出售
    斐济总理命令中国警察离开斐济 称没必要再派驻
    广东汕头村民占领村委会大楼 深圳工人抗议(图)
    清明节前 AI复活亲人成流水线生意
    炸裂!职校3女生同时大肚子还自拍
    醒来发现遭陌生人性侵 向酒店索赔
    加州餐馆1小时$20工资 有哭有人笑
    人民大学高瓴教授为Sora吵起来了(图)
    证监会会议 释出资本市场重磅信号
    又一个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摊上事儿了(图)
    吓人!昆明机场航站楼屋顶被风掀了…
    中国房市持续暴跌 深圳房价膝斩
    著名景点奥赛罗隧道 今夏部分开放
    崔永元露面变这样 亲自回应穷得很
    惊传北京招商银行倡议书 危急存亡
    纽约安全堪忧 多名女子散步时被袭
    嫌犯去掏BB枪 瞬间被两警乱枪击毙
    突发:小杜拟新法房东公开租金历史
    李云迪巡演座无虚席 社死可怕悲剧
    贷款续签和保费飙升 BC省房主头疼
    为逃税现金发工资 华裔餐馆老板判
    总理推荐投资?加国男子损失1万2
    佩斯科夫:任何为恐袭事件幸灾乐祸的人都是"人渣"(图)
    小林制药红麴保健品 导致两人死亡
    汪小菲事件激化两岸矛盾?国台办
    ISIS-K最新宣称 继续恐袭直到承认…(图)
    中国已经成为俄乌战争的一方(图)
    温哥华飞国内/北美各城市机票促销
    大温运联要钱!车票涨价要求加地税
    俄官方接连定调 ISIS-K被无视怒了
    加国人口超过4100万 BC省首现负数
    炸裂!职校3女生同时大肚子还自拍

    更多方式阅读论坛:

    Android: 加西网
    [下载]

    Android: 温哥华论坛
    [下载]

    PDA版本: 论坛

    加西网微信

    加西网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660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5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