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搜索:  

 論壇通告:  請不要上傳第三方有版權的照片,請尊重版權,謝謝   轉載新聞請務必注明出處,這些媒體請不要轉,謝謝   批評商家需要注意  
 個人空間: XY | NotmeL8 | 白龍王許道長 | 豬頭看世界 | 逸言堂 | lxls | 格局 | 大溫房產和地產研究 | 顧曉軍 | 靜觀雲卷雲舒 | 呂洪來的個人空間 | 羅蓬特機器人 | 我的退休生活 | 禪人俗事 | 一襲絳襦落鵬城,疑似玄女下九天 | 客觀中立而實事求是,唯服理據而杜絕辱罵 | 湖裡湖塗 | 天涯逐夢 | My AI Tech Channel | Invisible world
 最新求助: 請問誰知道哪裡有賣理發的電動推子?   忽然有個疑問:戰爭時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會被強制服兵役嗎?   這個銀條   如何修改會員名?
 論壇轉跳:
     發帖回帖獲取加西鎊, 兌換精彩禮物

論壇首頁 -> 菩提樹下

慧燈之光 (發表於10年前)

分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回復主題  圖片幻燈展示  增添帖子到書簽中  給帖子中的發貼者批量贈送獻花或者花籃    |##| -> |=|        發表新主題
閱讀上一個主題 :: 閱讀下一個主題  
作者 正文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0 22:12 引用回復
今天開始聯系貼出慈誠羅珠仁波切所著的《慧燈之光》。因篇幅較長,請大家不要再跟貼了。有問題可另開帖討論。謝謝,阿彌陀佛。

 
花籃
分享
樓主 | 電梯直達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0 22:13 引用回復
三個差別

作者:堪布慈誠羅珠 發布時間:2011-04-28 來源:慧燈之光一


這篇文章准備給大家介紹三個內容:第一是佛教和外道的差別;第二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第三是大乘和小乘的差別。

這三個問題說起來比較簡單,但不一定人人都十分清楚。對一個想修持正法的人來說,就有必要先了解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無論平時行善的時候也好、打坐的時候也好,對這三個問題的不同抉擇就會帶來差異懸殊的結果,所以有必要講一講。

第一、外道和佛教的差別

如果從廣的角度來講,外道和佛教的見解、修法、行為都不一樣,最後獲得的結果也有很大差別。但最關鍵的差別,就是皈依三寶的稱為佛教,不願皈依三寶並具有其他信仰的稱為外道。

外道雖然也講了一些空性,但是,他們講不出緣起性空的空性。他們所講的空性,只是一些很粗大的空性,不是顯空無別的空性。比如說:有些外道也說,現在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見的那些東西是如幻如夢的。但是,他們講的大部分空性,都是不承認現象的單空,這既非龍樹菩薩等所講的單空,也非無著菩薩等所講的明空無別的空性。他們的空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如同人的頭上沒有角之類的空性,佛教並不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空性。外道講的空性就是這麼簡單。

這是正規的外道,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那些外道的見解。後來伊斯蘭教侵入印度,那爛陀寺和木扎莫西拉(戒香寺)等佛教最重要的基地被毀壞,有些佛教的教證、理證逐漸被一些外道吸收利用,所以,現在的外道經典裡也摻雜了很多佛教的東西。但無論如何,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外道能夠抉擇人無我以上的空性。

總之,佛教與外道最重要、最關鍵的差別就是:佛教是皈依三寶的,外道是不皈依三寶的。

所以,想學佛首先就必須皈依三寶。佛教並不要求所有的眾生都皈依三寶,但如果要學佛、要修佛法,就要皈依三寶,不皈依三寶就是在門外、道外,就不能稱之為佛教徒。
 
花籃
分享
沙發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0 22:14 引用回復
第二、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

現在,無論是在漢地還是藏地,許多人都自詡為佛教徒、居士、出家人,經常放生、磕頭、修五加行。很多人也以此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很不錯,天天都在修法。但如果詳細地觀察他們為什麼而修這些法,就會發現,有為數不少的人,其修法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現世的利益,如,健康、長壽等等,或為了消除一些壽障等現世的災難。還有的是因懼怕三惡道(地獄、餓鬼、旁生道)的苦難,而希望自己下一世不墮惡趣,得到人天果報。凡具有以上這些發心的任何修法,都只能屬於世間法。

我們不能以為:燒香、磕頭等是世間法,而聽聞大中觀或大圓滿等就是出世間法。因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並不是依外相而區分的。

比如向三寶供燈,在同樣的供養對境、同樣的供養物、同樣的供養人的情況下,如果不具備出離心,供燈的發心是為了求得世間的圓滿,為了健康長壽、升官發財,或者來世得到人天的福報,這樣的供燈就是世間法;反之,如果具備了出離心,供燈的發心是為了求得解脫,而不是為了健康長壽、升官發財,這樣的供燈就是出世間法。衡量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就是以是否具備出離心為標准的。

大圓滿本身是出世間法,可是修大圓滿或聽大圓滿的時候,由於發心的緣故,就有可能把它變成世間法。譬如說:僅僅為了得到一些現世或後世的利益而聽大圓滿或修大圓滿,當此法進入我們的心相續時,它就不是出世間的法,更不是大乘的法。那是什麼呢?就是世間法,這叫作“世間法的大圓滿”。

放生是什麼法呢?那也要看你的發心。即便不是為了得到現世的健康、長壽等等,而是為了得到後世的人天果報,或是避免一些後世的災難,如不墮地獄等三惡道而放生,這種放生也只能成為世間法;如果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從輪回中得到解脫而放生,這種放生就成了出世間的小乘法;如果是為了拔濟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為了得到佛的果位而放生,這種放生就是大乘的出世間法;如果在此基礎上有一些密宗的見解,這種放生就是密乘的法。

所以,我們一定要審慎思維,並反躬自問,我放生放了那麼多年,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不是為了自利?如果是為了一切眾生得到佛果而放生,那就可以成為大乘法。如果放生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長壽,或者下一世轉世為人並且健康長壽,或者自己往生淨土的話,那這個放生看起來似乎是利益眾生,實際上卻是在利益自己。

其他修法也應當這樣觀察。比如到學院或是到其他地方去領受灌頂、聽聞佛法,這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呢?和前面講的一樣,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或是為了逃避一些現世或後世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而聽聞修持的話,就同樣是世間法。為什麼呢?因為你的目的沒有離開世間的發心,所以在此基礎上所建立的一切都是世間法。

什麼叫作出世間法?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界限在哪裡?出世間法包括大乘和小乘。即使小乘的修行,也必須要有出離心。有了真正的出離心,並在此基礎上行善,這種修法就叫作出世間法。

“出離”這兩個字的涵義是什麼?“出”,就是要放下世間的一切。也就是說,要對世間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戀,並很清楚地意識到三界六道輪回的痛苦本質,這叫作“出”;“離”就是希求解脫。“出家”中的“出”也是這層含義。“家”是指世間,並不是走出家門、穿上出家僧裝就表示出家,而是要對輪回生起真正的厭離心。

在家人學佛、修出離心也是一樣,就是要對世間的事物沒有任何貪圖之心,這叫作“出”。這個“出”外道也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也不願意在六道中輪回,也希望解脫,但這不叫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還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見解是什麼呢?就是首先要意識到輪回的痛苦,所以不再留戀輪回,並努力去尋求解脫、走向解脫。但是,與此同時必須要有解脫的智慧。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沒有智慧地尋求解脫,並不是完整的出離心。出離心的解脫智慧包括小乘的四諦法門,精通四諦之後,才算具備了完整的出離心。

具備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後,所修的一切善法都將成為出世間的法。《俱舍論》裡講,從有了出離心以後,就算是小乘的入道。此處“入道”的意思是指進入小乘次第的第一步。

出離心很重要。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是苦、因果不虛這些外加行,對增上出離心有很大的幫助。但現在很多所謂的佛教徒,卻不願意修加行,特別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這些外加行,直接就想修大圓滿、大手印等法。這樣的人,在藏地的出家人裡也有,但在漢地的居士裡更多。大圓滿、大手印當然是很好的法,但我們現在是不是這樣的根器呢?自己現在的心相續調整好了沒有?如果沒有調整好的話,那麼大圓滿、大手印是不可能修起來的。

調整的方法又是什麼呢?就是修人身難得等修法。對這些修法,我們絕不能等閒視之。阿底峽尊者及以前藏地很多專門修行的高僧大德,他們當中有些人一生只修人身難得和無常,最後還是同樣獲得了成就。前輩們已經為我們作出了最好的表率,我們就應當追隨他們的足跡。那些不願修加行,第一步就妄想邁得很高的人,他們離解脫的目的地,也就如同被重重關山阻隔一般,永久難以抵達。

曾經有一位大成就者,當他的一個弟子將要離開的時候,就到上師面前,祈請傳一個更殊勝的竅訣。上師說:我並沒有什麼更殊勝的竅訣。弟子將所有的東西都供養了以後,再一次苦苦祈求,上師就握著弟子的手情真意切地說:“你也將會死的!我也將會死的!這個問題你回去好好思考。我的上師給我講的也是這個法,我修的也就是這個法,我的上師也沒有再給我講什麼,我也沒有修過其他什麼,這就是竅訣,你回去認真修持吧!”

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你也會死,我也會死。這個不爭的事實大家都知道,但是平時卻似乎遺忘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深入細致地思維一下這個修法,否則,什麼結果也修不出來。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肯定在修出世間法,修的是五加行,這怎麼不是出世間法呢?五加行本來是出世間的法,而且是大乘的法,但是,在你修持的當下,自相續中是以何等見解來修持的呢?雖然為現世的健康長壽等而修五加行的可能性比較小,但為了後世不墮地獄而修五加行的可能還是有的。如果沒有尋求解脫的發心,修五加行也是世間法,而根本不是出世間法。這樣一來,修五加行的意義也不是很大。念咒、磕大頭是很累的,但如果修出來的不是密法,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成了世間法,就非常令人惋惜。

不少人在法王如意寶前接受過灌頂,看過很多珍貴的書,這非常不容易。如果讓它變成世間法,與解脫就沒有什麼關系了。以後即使會得到一些世間的福報,滿足我們鼠目寸光的世間願望,但與解脫卻沒有緣分,這豈不是很可惜嗎?所以,一定要重視“人身難得”,不能白白地耗盡人生而不求解脫。欲求解脫,就一定要從出離心著手;如果沒有出離心,修行也好、念咒也好,都不是獲得解脫的出世間法,這個特別特別重要。在出離心的前提下才能講菩提心,沒有如理生起出離心,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花籃
分享
板凳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0 22:15 引用回復
第三、大乘和小乘的差別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是什麼呢?就是有沒有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說起來很簡單,每個人都會說: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諸行動卻並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並自詡為是大圓滿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有些人也沒有真正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

阿底峽尊者在西藏時,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在用早餐的時候,尊者忽然說道:“今天,在印度的一個修喜金剛的修行者,已經墮入了聲聞的滅定(滅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維都間斷。從世間的角度來說,就是進入了一種很清淨的狀態,並在此狀態中保持很長時間)。”尊者的弟子就說:“修喜金剛的行者,有可能落入聲聞的滅定嗎?這是什麼原因呢?”尊者說:“喜金剛本來是無上密法,但他沒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從而墮入此滅定。”所以,判斷是大乘的法還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間的法還是世間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發心如何,也就是最初修這些法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說放生,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利益眾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僅僅是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現世利益。這樣的放生能不能達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夠達到。但是,這樣的放生不屬於大乘的法。因為,他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利益眾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很多人也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問他“為什麼修五加行呢?”“不修五加行,大圓滿的正行就修不起來”或是“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聽大圓滿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來,這樣的回答是對的。但如果繼續追問:“如果修不成大圓滿或聽不到大圓滿法,又會怎樣呢?”“如果是這樣,就不容易解脫了。”“解脫了又怎麼樣呢?”“解脫以後,我就沒有痛苦、沒有煩惱了。”

如果是這樣的發心,則在這種修法裡面根本沒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裡所講的菩提心又在哪裡呢?你修的所謂菩提心,只不過是一個十萬遍的數量而已,自己心相續中的菩提心卻沒有真實生起。雖然修的是發菩提心的法,但實際上卻是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這樣一來,你所修的五加行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為你的菩提心已經完全喪失。

所以,我們在修法的時候要認真地觀察自己的相續,並嚴格地要求自己。如果認真觀察,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眾生,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為了自己,其他的念咒、放生也是為了自己。簡單地說,凡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修行,無論所修的法本身多麼殊勝,都只能成為小乘的修法。

如果絲毫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在此基礎上去修行的話,哪怕念一句佛號、磕一個頭,所修的都是大乘的法。我相信,這些道理很多人也明白,今天如果讓你講你也能講得頭頭是道,但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真正能做到的卻寥若晨星。

本來出家人修行的進步、收獲應當遠遠超過在家人,因為相對來說(不是絕對的),出家人的煩惱要少一些,他們舍棄了很多容易生起煩惱的對境,不會被很多世間的事情所纏繞與侵擾,但出家人裡面修行不盡人意的也不乏其數。

很多人都認為,作為在家人,是很難突破世間重圍而專心致志修行的,所以也很難獲得解脫。但在如今這個社會裡,我們是有辦法修行、有辦法成就、也有辦法解脫的,關鍵就要看你發心是否真切、正見是否具足。

雖然《普賢上師言教》裡講,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本來就是相違,本來就是矛盾的,因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間的事情去修行,這種機會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將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處理一些家務事或其他世間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如果不用處理這些事,當然是很好,但往往在家居士難以做到。釋迦牟尼佛對在家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在家人裡面同樣也有很多成就者。不僅以前有,現在也有。

那我們現在該如何做呢?比如說:雖然平時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時你可以發慈悲心、出離心,這兩個是一點都不矛盾的。平時做一些世間的事情,雖然不是為了利益眾生,但我們也有辦法將它變成是利益眾生的事。

比如說:吃一頓飯究竟是善?是惡?還是不善不惡的無記法呢?如果在不傷害眾生生命的前提下,吃飯本身是無記法。但是在《俱舍論》裡面講得很清楚,如果一個人吃完這頓飯,將肚子填飽了以後是為了去殺生、去參戰、去行騙等等,以這樣的目的而吃飯,那吃這頓飯就是造作惡業;如果一個人吃飯的目的,是為了吃飽以後去聽法、去放生、去行善,那這個吃飯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攝持,那麼吃這頓飯就成了大乘的修法;如果他吃飯的時候沒有什麼特殊的目的,沒有去想吃完飯以後去殺生、去放生等等,那這樣的吃飯就是不善不惡,所以叫作無記。

再比如說工作掙錢,為什麼要掙錢?如果掙錢是為了利用在修行上,那工作就是出世間法。如果是要拿這些錢去幹一些壞事,即使現在還沒做,這樣的上班天天都是在造惡業。如果沒什麼其他的想法,只是為了吃飯、生存,這是不善不惡,是無記法。所以,雖然行為相同,卻因為當前的發心不同而有善惡業之區別。

如果自己願意做的話,行持善法還是很容易的,怎麼做都可以。自己不願意做的話,即使天天給你講大圓滿等最最高深的法,你今天聽,明天也聽,永遠都不去實修,是沒有用的,講了也沒有太大意義。聞法很有意義,通過聞法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聽了很多卻不去實踐,這樣又有什麼意義呢?只能得到一些聞法的功德而已,其他的功德是沒有的,在法的實修上也沒有什麼收獲,今年是這個樣子,明年還是這樣,乃至死亡的時候也是這樣空手而去。如果你自己想做、能做的話,僅僅吃一頓飯,都能成為解脫之因。其他類似的修法都是一樣。所以,務必要發菩提心。

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要調整自己的心,為此必須要放棄兩個東西,第一是對世間的貪著,也就是留戀輪回、生生世世想做人、天人的企圖。為什麼要放下呢?如果不放下,我們以後所有的修行都將變成世間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所以一定要放下。

現在為了生存還是要做一些世間的事,盡管這些暫時沒有辦法放下,但只是權宜之計。如果有從現在起逐漸走向解脫的想法,那就是已經有了出離心,這樣,第一個需要放棄的基本上放下來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畢竟我們都是凡夫,貪著世間圓滿的心要一下子全放下來,決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正如上面所講的那樣,無論是修大乘還是小乘的法,只要目的都是為了解脫,有了這樣的想法,真實的出離心就可以逐漸地生起來。

第二個必須要放棄的,是只願利益自己的想法。這種念頭必須要放下來,如果放不下,做世間的法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世間的法,也是為了自己,那我們就永遠無法跨進大乘的門,永遠都在大乘的門外徘徊。自己認為是在修大乘法、修密法,如果還是抱著自利的發心,就根本沒有趨入大乘的軌道,更談不上是修密法了,所以,我們要放下僅僅利益自己的心。

這樣做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從無始以來,我們流轉輪回直至今天,自利之心一直都與我們緊緊相隨,現在讓我們放下根深蒂固的積習,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的話,即使是不容易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不做也可以,但你就沒有辦法修密法,沒有辦法修大乘法,你就只能修小乘的法,這個非常重要。這些加行的修法,本來就是所有修法的基礎。

一說是基礎,很多人就認為這不是很高的法,不是特別重要。這樣就理解錯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佛法中,所謂基礎的法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最高的法。

現在很多藏地、漢地的修法者,包括出家人在內,五加行修完了一次就不再修了。五加行是永遠都不能離開的修法,絕不是修完一次兩次就不用再修了。現在很多人修加行僅僅是在強調數量,而不是強調質量,即使質量達到了要求也還是要修,永遠不能停歇。這些修法名義上叫前行、加行,沒有冠之以正行之名,實際上卻都是正行。所以,願意解脫,就一定要在前行上多下功夫;不願意解脫,那又另當別論了。

很多人都有這類問題,加行是用功修了,但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數量。所以,修密法也好、修五加行也好,做普通的工作也好,我們都必須仔細觀察自己的發心是怎樣的。

現在到漢地來的活佛也多,今天這裡有灌頂,就跑到這個地方去,明天那裡有灌頂,又跑到那個地方去。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灌了頂以後馬上就可以成佛了;還有的認為灌了頂以後肯定就很了不起,從而飄飄然起來。一方面灌頂是很了不起,但是當灌頂流入我們心田的時候,它又變成什麼了呢?大多數都變成了世間法。這種情形在藏地有,但在漢地就更為嚴重。很多出世間的法,本來是非常好的,都當做世間法來修,真令人痛惜!我們每天修法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各方面又不那麼圓滿,如果所修的這點法也都變成世間法,又怎麼能不讓人哀歎呢?!

希望大家不要把以上所講的僅僅當做知識來對待。我不是在介紹佛教文化,而是在講修行要點——什麼是修行,修行的時候該怎麼做。不是介紹出離心是什麼、菩提心是什麼,這個你們已經聽了很多。但是,在這些細節上的問題做到了沒有?做到的恐怕還是很少。如果對世間的貪著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即使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也好、有活佛的名號也好、堪布的名號也好,或者自稱是居士也好,都僅僅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沒有正確的發心,脖子上掛一串念珠是沒有用的。如果具有這些正知、正見,那不管你的外表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無所謂。

因為你有了非常好的發心,那就是如同前面所講的,連吃飯都可以成為大乘的修法,其他的更不用說了。所以一定要觀察,現在我們是修世間法的人?還是修出世間法的人?現在我們是修大乘法的人?還是修小乘法的人?如果時刻提起正念、觀照內心,才談得上是居士、出家人、修行人。如果沒有這樣做,修行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假如讓我們必須按照佛經的要求全部做到,那包括我在內都做不到。但是,我們還是要各盡所能地去做,只要能做還是有很大利益。

我們也許常有這樣的念頭:雖然實際上我不太願意發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發心。因為如果不發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為大乘法。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這一世沒有真實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峽尊者所說,這一世發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瞻部洲那麼大世界的眾生,他就可以變成這樣的一位大菩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發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勝的修法,因果從來都是不錯亂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會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怎樣區分造作與不造作呢?比如說:你非常渴的時候想喝水,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時候,其他人卻勉強你喝,你雖然喝了,但不是出於發自內心的願望而喝的,這就叫作造作。

如果現在不開始做,今生就這樣荒廢,等到下一世,誰都沒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沒有把握再能聽大乘的佛法,沒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不能僅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而更要強調實際的、內心的修法,這不論對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如果能這樣,即使我們沒有修大圓滿、大手印等甚深密法,但修的至少應該是出世間的法、是大乘的法,這已經很不錯了。

很多人自以為已經修過五加行,試問這些人:前面講的必須放棄的兩點,你 放下了沒有?放下也有很多層次,能多多少少放下一些還是不錯的。以前沒有修五加行的時候,總是以自利為主,自從修了五加行,利他之心開始增上,那就可以說有了收獲。但是,如果修了五加行以後,內心還跟以前一模一樣,那修五加行的利益又體現在哪裡了呢?

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種說法,如果認真修習,上等的修行者,每天有收獲,一天比一天進步;中等的修行者,每個月有收獲;下等的修行者,每年有收獲。對照自己仔細地觀察,在家人沒有大的收獲還能夠理解,因為他們還要處理很多世間瑣事,但我們是出家人,沒有大的收獲就應當自慚形穢了。

如果好好修,經過長期的串習,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利益眾生的念頭。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正知正見,需要放棄的兩點要逐漸地放棄,然後好好地去發菩提心。這是對一個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花籃
分享
地板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被禁止的用戶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0 22:34 引用回復
此貼被 四維 加為精華
 
花籃
分享
5 樓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2 23:21 引用回復
三殊勝——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作者:堪布慈誠羅珠 發布時間:2011-04-27 來源:慧燈之光一


一、基礎修法的必要性

雖然三殊勝的修法,是最基礎的入門修法,但可能對於許多人來說,卻是前所未聞的。這個修法說起來容易,做到卻很困難,恐怕有些學佛很久的人也未能做到。但是,在了解佛經的思想、意趣之後,我們就應該盡量依照佛所講的方法去實施,這樣才會有進步和收效。

很多人在剛開始學佛時進步很快,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便速度減緩,甚至停滯不前了,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系統的修法。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基礎的修法,並且加以重視。如果沒有加行基礎,就妄想一步登天去修學高深之法——大圓滿、大手印等等,最終必然會因根基不成熟而一事無成。所以,應當從最基礎的法修起,這樣才會有所收獲。

佛經中講,修行人可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上等修行人一天比一天好,每天都會有收獲;中等修行人進步雖然略遜一籌,但每個月都會有新的突破;下等修行人至少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有進步。

我們回過頭來反躬自問,自己究竟是屬於哪一種修行人呢?今年能否比去年有所進步呢?如果連這點都不能做到,我們就不屬於上、中、下三種層次之列,但除此之外,又沒有第四種修行人。這就只能證明,雖然我們自詡為修行人,卻根本不配修行人的稱號。

我見到過一些皈依多年的居士,漫長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但他們還沒有修完最基礎的法。這種情況很糟糕,很令人失望。原因何在?主要就是因為沒有動力,所以在修行上才會蝸行牛步,甚至打退堂鼓。

法王如意寶在學院傳講大圓滿法時,要求必須提前完成五加行,否則就不允許聽課。在這種壓力的逼迫之下,許多人的加行就能夠如期完成。當然,如果只是完成了一個數量,內心卻沒有相應的發心和動力,則所有的修行也只不過是形式而已,內心不會有什麼真實的收獲。所以,以清淨的發心攝持,而進行系統的修行是至關重要的。

佛經言:“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對跨入三、四十歲行列的人來說,以後的時間也不會很長,人生幾十年轉瞬即逝,如果這一世沒有抓住機會修行,下一世就更難把握了。所以,必須要打下一定的基礎,為下一世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對這一世的最低要求,是要進入大乘菩薩的資糧道,這是向修行旅途啟程所必須邁出的第一步。步入大乘資糧道的首要條件是什麼呢?就是要有不造作的菩提心。提起菩提心,想必諸位都知道其含義,也許很多人還能將菩提心的具體修法說得有條有理,但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這就難打包票了。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今生沒有走出第一步,下一世想再獲得人身,都難上其難,繼續修行的機會就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當下,如果今生能邁出這一步,即使修行的境界不是很高,也會為來世打下良好的基礎。菩提心本身所具有的加持力,就能讓我們擁有繼續修行的機緣。這樣,無論下一世投生到何等環境、何等人群當中,天生就會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成為具足慈悲菩提心的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所以,第一步非常重要。

當我們在身體上未遭遇任何疾病折磨、生活上沒有任何艱難困苦時,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很不錯,就不會為無常的來臨做任何思想上的准備,行動上的努力,整天處於閒散放逸之中。一旦碰到意外、痛苦,就手忙腳亂、六神無主,想臨時抱佛腳進行補救,已為時晚矣。

很多人認為,年老時如果沒有錢,又沒有兒女照顧,生活就會沒有保障,所以都拼命地為錢而奔波。他們為今後的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卻絲毫沒有考慮到後世。死亡與投生,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世俗人對此不做任何准備的做法,是非常可怕的。

還有一些人雖然也在修法,但其發心卻是希望借佛菩薩的加持、保佑,使自己能夠健康、發財……。當然,在沒有遇到其他違緣的情況下,祈禱佛菩薩肯定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但這些追求世間圓滿(健康、長壽、發財等等)的短暫目標,卻不應該是修行人的選擇。

現實是無情的!從古至今,沒有一人能夠推翻前後世的存在,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事實。如果平時毫無准備,等到大難臨頭之時,再著急也沒用。所以,作為修行人,必須具有未雨綢繆的遠見卓識,一定要走上自他解脫的光明大道,在目前身心各方面都自由自在之時,一定要抓住機會去修行,以精勤的修持來迎接無常的光臨,千萬不要讓自己落到悔恨交加的田地。

以上簡單介紹了修法的必要性,下面開始轉入正題:
 
花籃
分享
6 樓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2 23:22 引用回復
二、三殊勝修法

(一)名義及重要性

此修法名為“三殊勝”,以前我譯作“三要點”。為什麼稱做三要點呢?就是為了引起學人的重視。凡是學佛、修行的人,都必須做到這三件事,因為十分重要,所以翻譯為三要點。由藏文直譯,則稱為三殊勝。

彌勒菩薩的《經莊嚴論》裡講了七種殊勝。菩薩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時,每一度都應具足這七殊勝。這七殊勝又可歸納為三種。我們做一切善事(如打坐、燒香、磕頭等)時,都應具足這三殊勝。如果能具足這三種殊勝(或三要點),哪怕是在佛像前供一盞燈、磕一個頭的小小善根,也都是成就之因。如果離開這三殊勝,即使從外表上做再多再好的善事,也不能成為解脫之道、成佛之因。

什麼是三殊勝呢?第一是動機殊勝;第二是無緣殊勝;第三是回向殊勝。

第一、動機殊勝。在每次做善事之前,肯定會有目的,沒有任何目的的行善、修法是很少的。如果在行善時,具備殊勝的動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無緣殊勝。是指在修行時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則無論做任何善事,比如打坐或者放生,都能成為非常殊勝的善行;

第三、回向殊勝。行善修法結束後,還應當如理如法地回向。在打坐、放生時,就已經成就了很好的善業,將此善業用於何處,是很關鍵的問題。是用於解脫?還是用於健康長壽?或是用於下一世的人天果報?這是自己可以選擇的,這種目的性的選擇,就叫回向。

無論作任何善事,都不能離開這三種殊勝。一旦脫離了這三個關鍵問題,則不管所做的善事從外表上看有多麼的了不起,實際上也是不好的。所以,弄清這三個殊勝並付諸實施至關重要。
 
花籃
分享
7 樓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2 23:28 引用回復
(二)具體修法

1、動機殊勝

行善時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而所希求的目標(動機)也千差萬別。所有這些動機,可以歸納為三種:不善、無記和善。

(1)不善的動機:現在,在信佛、學佛的人當中普遍存在的行善、修法動機往往都是不善的。何為不善動機呢?凡是僅考慮今生的快樂、僅為今世生活打算的動機,如為健康、長壽、發財、避免魔障及痛苦等等而行善,都稱為不善動機。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而修法,則無論所修的法有多麼高深,也只能成為世間法。這樣的修法除了能使這一生健康,長壽,發財,避免魔障、痛苦等等之外,沒有其他的善報。

例如,如果人們是為了消除這一世的病痛、魔障而修習大圓滿法,則大圓滿也是世間法。大圓滿法為何成了世間法呢?大圓滿法本身不是世間法,但因為我們的動機,是為了達到世間的目的,這就使它成為世間法了。這樣的動機就稱為不善的動機。

有人不禁會生起疑惑:這些人是在行善、修法,並非想殺人、偷盜,為何要用“不善”二字呢?那是因為,雖然僅僅為了今生的健康長壽等而修行,也有可能達到目的,但在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以後,又能怎樣呢?也許,在健康無病之時,會造更多的業,從而導致更多痛苦。這種動機本身雖然不是罪惡,但因為畢竟是有漏之法,不但無法離開痛苦,而且會引發眾多苦痛,所以,此動機稱為不善。

聽聞這些修法,不是為了茶余飯後的閒聊,也不能當成一種文化、學問來研究,而是要運用於日常生活的處事待人之中。

具體如何運用呢?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大乘阿毗達摩論》中講過:有三個人一起吃飯,其中一人想,吃完飯後我要去偷盜、殺生……;另一人想,吃完飯後我要去放生、磕頭……;第三人只是為填飽肚子,吃飯以後沒有什麼打算。同樣是吃一頓飯,因為三個人各自的不同目的,同樣的“吃飯”,就變成了三種不同的業。其中,吃完飯後打算殺生、偷盜的人,他的“吃飯”就是造罪;吃飯是為了有體力去磕頭或做其他善事的人,他的“吃飯”就變成善業,將來肯定會獲得善果;只想填飽肚子的人,他的“吃飯”就成了既非善、亦非惡的無記業,是一種很平常的生活,也就不會有特殊的善惡果報。這三個人在吃飯時,雖然既沒有去造惡,也沒有去行善,但由於動機不同,“吃飯”的結果就有三種差別。所以,動機至關重要。

如前所講,如果目的是為了健康長壽等等,就是不善動機。因為動機是不善的,所以在此前提下所做的一切,無論是打坐、念經,都是世間法,與解脫沒有任何關系。華智仁波切講過,在不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即使閉關九年,斷絕與任何人的來往而修大圓滿,連解脫的種子都不能播下。如果在心田中竟然不曾播下解脫的種子,那成就就更談不上了。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這麼可怕——即使修大圓滿法都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修其他的法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千萬不能輕視對動機的選擇。

凡是為獲得這一世的幸福,或者為遣除這一生的痛苦而修法,這樣的動機都是不善的。雖然這樣的行善比不信佛、不行善要好得多,但卻與解脫毫無關系。因此,對於希求解脫的修行人而言,絕不能有這樣的目的。經書裡講過,這種動機是需要斷除的。所以,我們在每次行善的時候,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動機。比如: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我要去磕頭(或我要去放生),這時就要問一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磕頭(放生)呢?如果發現自己的動機是錯誤的,就必須及時糾正。

(2)無記的動機:無記是指沒有善惡的記錄,既非善,亦非惡。例如,一個人去放生,邀請他的朋友同往。他的朋友並不了解放生的功德利益,只是應邀同去放生,心裡沒有任何目的。放生結束後,受邀同去者的所做之業就稱為無記。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他不是同樣也解救了生命嗎?為何是無記呢?因為,他雖然與大家在行為上毫無二致,但是他的內心卻沒有這種概念,所以,他的所做就是無記的。類似這樣的概念,在世間也存在。例如,如果故意殺人,就犯了重罪;但如果是無意中殺了人,則所犯的罪就沒有那麼嚴重。在這一點上,世間法與佛法是一致的。

經書上講,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動機是無記的,就需要改善,而不是斷除它。因為無記與善比較接近,而不善與善卻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前者可以改善,後者只能斷除。平時我們在修行、打坐之前,一定要認真觀察,如果發現動機是無記的,就必須改善它。因為在此前提下所作的一切,都不能成為解脫法,與解脫毫無關系。以無記動機所造的善業雖然有些世間善報,但卻很微弱。

(3)善的動機:這是三種動機中最上乘的。但是,善的動機又可分為低、中、高三種層次: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第一是下士道,這種動機是三種善的動機中層次最低的。具有這種動機的人不是考慮解脫,而僅僅是為了下一世不墮地獄、餓鬼、旁生道,希望得到人、天的果報,為了來世能得到健康、長壽,獲得有地位、有財產、有名譽的人身而去行善。這雖然是善,但仍與解脫沒有關系,所以是最低層的。

有人會想不明白,前面講追求健康、長壽的動機是不善的,而現在又講這是善的,其原因何在呢?因為,前面的動機根本沒有考慮後世,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今世,所以叫不善。而作為下士道發心的人,雖然沒有追求解脫,但是也沒有顧及今世,而是希求下一世的世間圓滿,所以叫善。

但對希求解脫的人而言,也不能以此動機來行善。現在很多居士每天都在念佛、燒香、拜佛……請你們捫心自問,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否是為這一世的健康、長壽?抑或是為下一世的健康、長壽、不墮地獄?如果是這樣,則一切所作永遠跟解脫無關。在這樣的基礎上修行,即或修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萬年,也絕不可能解脫。因為這些善業都不是解脫的因,此因成熟時,也不可能獲得解脫的果。以這樣的修法除了能使下一世健康、長壽、不墮地獄等等之外,沒有其他善報。

因果是有一定法則的。譬如,大米的種子長出的必然是大米,而不可能是青稞。同樣,如果所修持的不是解脫之法,又怎能得到解脫之果呢?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經常在念《金剛經》、《三十五佛懺悔文》、《普賢行願品》、《心經》……,就一定是學佛、修行的人。其實是不一定的,念這些經固然很好,佛也贊歎了念誦這些經文的功德。但是,動機是很重要的。動機不正,則一切都不正;動機若正,則做一切都是正確的。

盡管有些人學佛較早,有些人近兩年才學佛,但無論時間長短,都應該回頭看一看,學佛以來,自己行善的動機是什麼?如果是前面所講的動機,雖然會有善果,但與解脫卻沒有關系。現在如果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也有辦法將已做善業變為解脫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發起菩提心。為什麼呢?因為,雖然從刹那刹那生滅的角度來看,以前的所做所為已不存在了,但是,其種子的相續卻已經留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一旦我們能生起出離心、菩提心,阿賴耶識中的相續就可以立即轉變。以前所做的善業,也能因此而成為菩提之因。如果我們不去改善,那麼,它將永遠是世間法,永遠不能成為解脫之因,這實在太可惜了。

我們所講的不能以上述動機行善,並非是指佛法不能令人得到世間利益,也不是指絕對不能將佛法用於世間法。比如皈依,無論懷有何種動機,皈依後都可以避免人與非人的違緣,可以清淨許多罪業,也可以獲得健康長壽,這是皈依本身所具有的功德。又如,平時遇到痛苦或困難時,祈禱上師三寶是很正常的,是作為學佛人所應該作的。我們並不排斥有時為健康等而行善,也不排斥間或為長壽、發財而做適當的法事。但是,如果將所有的修法,都用在追求世間圓滿方面,那就不對了。只有解脫,才是我們修行的最終目標。

第二是中士道,即小乘聲聞、緣覺的動機,也即不是為了追求世間圓滿,不是考慮健康、長壽等而修行。因為這種發心的人,對世間圓滿以及自身五蘊(肉身等)懷有恐慌厭離之心,極其渴望能早日擺脫五蘊的束縛。所以,他的行善修法不是為了追求世間圓滿。但是,他也從未考慮過眾生的解脫。那麼,阿羅漢是否沒有慈悲心呢?不,他有慈悲心,也認為眾生非常可憐,但因為其慈悲心深度不夠,所以沒有勇氣度眾生,只是想解決自己的生、老、病、死。他們不願發菩提心,為眾生而修法。所以,這種動機是中等的。以這種修法除了能使自己獲得解脫之外,沒有其他的果報。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是學大乘的、學淨土的、學禪宗的、學密乘的,不是小乘修行人,小乘的法沒有什麼可修的,大乘的法才殊勝,密乘的法才了不起,並因此而沾沾自喜。但是,請大家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的發心,也許我們會自慚形穢地發現,自己連小乘的修行人都不如。

佛教的一切分支都歸納於大乘和小乘當中,沒有其他的第三乘。要作小乘的修行人,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要有堅定不移的出離心——非常討厭世間圓滿,並不遺余力地希求解脫。我們做到了嗎?如果沒有,就算不上是小乘的修行人。

而大乘的修行人,又必須具備百折不撓的菩提心,能無自私、無條件地付出,我們能作到嗎?如果不能,則也算不上是大乘的修行人。

如果我們既不是大乘的修行人,也不是小乘的修行人,那麼,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我們就根本不是佛教的修行人。那麼,我們是什麼呢?只是信仰佛教,信仰釋迦牟尼佛,平時念念咒、做做善事,比不信佛的人稍強一籌的人而已。雖然我們聽了很多法,灌了很多頂,拜見了很多高僧大德,卻與解脫了無關系。當我們反觀自省時,如果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佛教修行人,那是非常可怕的。

也許很多人以前也知道三殊勝,但僅僅知道是不夠的,關鍵問題在於能否做到。若不能做到,我認為就沒有必要聽更多的法,先把聽到的法落實到行為上,做到一個,再聽下一個。就像在走路時,如果能先看清眼前的十幾米路,就可以穩穩當當地往前行進。如果始終寸步未行,那麼,即使前面一百公裡、一千公裡的路況你都能了然於心,也是於事無補的。

所以,要做一名真正的佛教徒沒有那麼容易,但大家也不用因此而灰心失望。出離心、菩提心,是否只有神仙或天堂裡的帝釋、梵天才能做到呢?事實並非如此。發起出離心、菩提心,完全是人,而且是像我們這些末法時代的凡夫俗子所能夠做到的。如果出離心和菩提心,是佛或者登地菩薩的專利,凡夫根本無法辦到,則即使知道自己不是修行人也無濟於事。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這些發心都是普通人力所能及的。所以,我們既不用太氣餒,也不能太傲慢,而是要如實地衡量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評價,並時刻激勵自己:“我必須努力改善、不斷進步,決不再做名義上的修行人!”當我們知道自己什麼也不是,並有了壓力之後,才會努力去改善。只有踏踏實實地付諸行動,我們才會成功。

不重視這些問題,是會走錯路的。我想,有些人根本沒有必要去聽大圓滿等高深之法。是否聽聞這些法沒有利益呢?不是,這樣做也可以在心田裡播下一些好的種子,也有聞法的功德,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好處。所以我認為,在基礎不具備的情況下,倉促地去聽這些法,並沒有很大意義。當務之急,是調整動機。

當然,是否具有出離心、菩提心,只有自己心裡明白。除非有他心通,否則,其他人即使通過算命、打卦,也是不可能了解的。所以,我們必須成為在監督自己方面不講情面的糾察員。

第三是上士道,也就是大乘菩薩的發心,這是善的動機中難度最大的。以我的一己之見來看,能走上上士道的人很少很少。凡夫從無始至今,都對自己珍愛有加,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自己打算,很少考慮別人。即使考慮,也是有條件的,從不會無條件地為他人著想。所以,想成就世間的事業並不是很難,而要生起無偽的菩提心,卻並非易事。可是,一旦缺少這些根本,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功。

因此,無論發菩提心如何艱難,我們也要向這個方面努力,要挑戰自我,挑戰自私心,並堅持不懈地與它作斗爭。如果肯下功夫,我們最終必定是會勝利的。

以前因缺乏智慧,所有人都毫不顧忌地愛自己,為自己打算。但是,我們的自私心不但沒有理由、沒有根據,並且是我們獲得最終安樂的大敵。關於這一點,在我們以前所學的世間文化裡從沒有提及,雖然有些人說過一些類似的話,但深度卻遠遠不夠。只有佛將這些真理告訴了我們,在依靠佛陀教言進行觀察抉擇之後,我們就會明白,以前為了自己所作的一切是何等錯誤!就能由此而發起菩提心。由此可見,菩提心是最關鍵的,也是善的動機中最殊勝的。
 
花籃 (1)
分享
8 樓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4 21:42 引用回復
什麼是菩提心呢?所謂菩提心,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要有決定度化眾生的慈悲心。或許現在我們還沒有多少能力,但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如果不修行,就會永遠沒有能力。如果肯努力修行,雖然目前能力不足,也無須為此擔憂。

釋迦牟尼佛也是從凡夫開始學道,從而獲得成就的,並不是先天的佛。米拉日巴傳記裡也有記載,他的弟子曾說道:“您肯定是金剛手或某尊佛的化身。”米拉日巴當場就批評道:“你們這樣講,雖然是對我的恭敬,卻是對法的極端誹謗。因為你們不相信佛法能將一個普通人,轉變成一個象我這樣的人。”所以,有沒有能力不是問題,關鍵在於現在去做。

當然,偶爾生起一個“我要度眾生”的念頭並不是很難。在沒有遭遇任何痛苦折磨、衣食無憂之時,也許會有這種想法。但是,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譬如要選擇自己與他人當中二者必死其一之時,雖然我們羞於情面,不便說“要他死”,但肯定會說“我不要死”,這就是菩提心不夠的標志。

第二、要有為度化眾生而發誓成佛的決心。因為只有成佛,才是度化眾生最究竟的手段。雖然度化眾生需要各種各樣的手段,但最迫切的手段,並不是指僅僅給予他人一定的錢財、名譽、地位,如開辦慈善機構,讓窮人吃飽穿暖、沒有病痛等等,而是為人們傳法,令其明白道理,這是真實利益眾生的唯一方法。

其實,在發菩提心以後,作為大乘菩薩,除了那些眼下雖有利益、卻後患不絕的事不能做以外,凡是利益眾生的事,無論大小巨細、無論采用何種手段,都是可以接受的。這是佛陀的勸告,也是大乘戒律不同於小乘戒律之處。

在小乘戒律裡,能做的事與不能作的事劃分得十分細微,永無開許之時。但對大乘菩薩而言,只要沒有自私心,在能夠利益眾生,且不會產生不良後果的前提下,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去做。大乘菩薩戒正是以此深遠的眼光、廣闊的胸懷來制定的。

但是,大乘菩薩主要不是以世俗手段來度化眾生,而是通過弘揚佛法,讓每個眾生明白如何去選擇正確的道路。因為人是有智慧的生命,如果他們知道這條路是最安全的,就會做出明智的選擇,從而主動欣然地走上菩提大道。所有的行善都不應該是被動的,勉強的行善因為只是行於外表,而不是發自內心,實際上就不是善。所以,讓每個人理解大乘佛法的精神、見解與行為至關重要。

對於其他眾生,則可以采用其他相應的手段。比如:在放生時,就應該為所放生命念誦佛的聖號和咒語。因為,如果為其講法,它們也無法明白,但我們相信,為其念誦經咒肯定可以在它們的心田裡播下解脫的種子,這些種子會很快成熟。到那時,它們便會明白這條路該怎樣走,而且會主動地去走。對於動物,我們只能用這種方法。然而,人是有思想的,所以,為人講法極其重要。

華智仁波切在《現觀莊嚴論》的解釋裡,講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他說:成佛不是大乘菩薩的目標。如果成佛也不是目標的話,那麼大乘修行人到底有沒有目標呢?

此話的真實意趣是,如果僅僅因為佛非常偉大、遠離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而發願成佛,就沒有考慮眾生的解脫,所以不是大乘法。這句話揭示出:如果不考慮眾生的解脫,即使為發誓成佛而再努力也不是大乘法。

作為五部大論之一的《現觀莊嚴論》,不是淺顯的論典,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修法和竅訣。很多高僧大德的“竅訣”,都是從五部大論等眾多經論中提煉出來的。以上觀點,也是華智仁波切從中歸納出的一個重要開示,大家一定要重視。

綜上所述,發菩提心的第一個條件,是發願度眾生;第二個條件,是要有為度化眾生而發誓成佛的決心。

在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家,請回頭看一看,自己在學佛後的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中,所做所為是不是根本不考慮自身的解脫,而只關心如何利益眾生?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從來都沒有想過,相應的行動就更不要說了,那麼,我們就不是大乘的修行人。即使每天念誦《受菩薩戒的儀軌》,如果沒有“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的決心,則念得再多、再動聽,對我們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僅是形式而已,這是很可怕的。

如果至今還沒有生起菩提心,就應當勵力生起。其具體的方法,在《普賢上師言教》裡有比較詳盡的說明。《普賢上師言教筆記》中還有更廣的一些修法,在《慧燈之光(二)——五加行的修法》中,已經收集了這些修法的詳細內容,此處不再重復。開示不是論典,一看就能夠領會,在領會之後若肯實修,就能夠生起無偽的菩提心。

眾所周知,一位體育運動員經過訓練所獲得的成績,是未經鍛煉的人所無法企及的。但是,如果我們經過鍛煉,也同樣可以做到。菩提心是否具備,是與鍛煉與否密切相關的,而不是不可改變的。我們如果不從現在開始鍛煉發菩提心,就將永遠是自私自利的人,永遠不能成為大乘修行人。如果鍛煉一段時間(三個月、半年或一年),多少會修出些菩提心來。發菩提心不僅要靠鍛煉,還須其他助緣,如聽聞菩提心的功德、聞思相關的大乘經典、盡量地積累資糧等等,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修四無量心——慈悲喜舍。若能這樣,發菩提心也不是很難。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說,發菩提心很難,但對修行精進的人而言,這也並非難事,學佛的人必須要過這一關。

正如以前所講的比喻一樣,古代的城市都有城牆圍繞,假如城牆只有一個城門,則所有進城的人都必須通過此門,才可以到達城內的任何一戶人家,否則一家也去不了。同樣,如果沒有過出離心和菩提心這一關,我們就沒有選擇的余地,就無法修習真正的大圓滿、大手印、時輪金剛等法。如果過了這一關,修淨土、禪宗、中觀、大手印或大圓滿,便可由我們任意挑選。

在家居士修出離心,與上班工作並沒有任何沖突。一個現代人所要養活的家口,頂多只有七、八個。而在佛住世的時候,即使日理萬機的印度國王,也可以在佛陀的適當安排下,使管理國家與修學大乘佛法齊頭並進。同樣,在我們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後,也不是要立即不上班、不處理家務、放棄世俗的一切,只要對世間沒有貪執之心,就可以在做世間工作的同時進行修行。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不但與平時的工作沒有沖突,在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或者與他人發生利害沖突的關鍵時刻,真正的修行人反而會處理得更加完美。

當然,對於那些雖然相信因果輪回,但僅僅是為了得到一些世間圓滿而作善事,卻不願意修解脫道的人而言,是不需要出離心和菩提心的。然而,對於修解脫道、修菩薩道的修行人而言,發菩提心是必須特別強調的首要問題。

有了菩提心,修行上的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菩提心本身已經包含了積累資糧、懺悔清淨罪業等等不可思議的能力。因此,菩提心是開啟大乘佛法門扉不可或缺的“萬能鑰匙”。
 
花籃
分享
9 樓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積木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4-11-25 22:00 引用回復
菩提心可分為兩種: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前面所講是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已經涵蓋了所有的大乘佛法,是大乘佛教的精髓。所以,沒有菩提心,就沒有辦法修持大乘佛法,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大乘菩薩真正的菩提心,是指毫無自私地奉獻、毫無條件地付出。尤其在遇到困難艱辛之時,能保持這種精神是極難的。平時我們在順意安適之時,於修法打坐之中,偶爾生起“我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為了獲得佛的果位,所以打坐、修行”的念頭也許不是很難,但這種菩提心是不穩定的。只有反反復復地修煉,才會生起真實、穩固的菩提心。

只有依靠菩提心,才有希望走上大乘佛法的解脫道,這是真正的依處。無論是誰,都應該有一個依處。那麼,我們應該把什麼作為自己的依處呢?每個人都知道,以金錢、名譽和地位為依處是靠不住的。親人、朋友、同事可以作為依處嗎?親眷好友可以幫我們解決一些現世的生活問題,但是,在了脫生死的難題上,他們卻無能為力。佛經裡將此比喻為:兩個不懂水性的人同時溺水,是誰也救不了誰的。同樣,親友和自己同是凡夫,同在生死輪回中流轉,他們連自己都不能自救,又怎麼能拯救我們呢?所以,把他們作為依處也是靠不住的。那麼,以一些社會團體等為依處,是否靠得住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在解決生老病死、從輪回獲得解脫的問題上,誰也幫不了我們。唯一值得我們依靠的就是解脫道,特別是菩提心。

即使我們現在活得很開心,但這種快樂是不可能持續到永遠的,我們將來肯定會面臨很多苦難。有的人因為現在沒有明顯痛苦,就不為來世作准備,卻因為擔心將來會過苦日子,而處心積慮地去拼命掙錢,甚至不考慮因果,這是很愚昧的。他們沒有想過,畢竟我們已經投生到人間,日子就算過得再苦,與三惡道的苦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但下一世我們會投生何處?是否還能像現在這樣獲得人身?這是很難保證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為下一世做充分的准備,這才是理性的選擇。所謂充分的准備是什麼呢?既不是發財,也不是求名,而是要修法。雖然小乘的法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但解決不了眾生的問題。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唯有菩提心才能救度自他。

在以前的所有文章裡,我都沒有特別強調大圓滿等密法。現在我本人,也沒有奢求證悟大圓滿。為什麼呢?是不是大圓滿不殊勝呢?不是。大圓滿、大中觀等密法是非常殊勝的,但我的根基還不夠,出離心、菩提心等基礎還沒有打好。這就好比一個人要畫壁畫,如果牆壁都沒有,又畫什麼壁畫呢?所以,首先要把牆壁砌好,然後才能於其上作畫,目前我的狀況就是如此。所以,雖然大圓滿、氣脈明點等修法,是我所欠缺和必須的,但我現在只能處於希求、向往出離心和菩提心的階段當中,暫時不去追求、向往大圓滿等密法,因為即使向往,也是無濟於事的。現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將基礎打牢。而基礎的修法只有兩個,一是出離心,二是菩提心。外加行、內加行的很多修法,都是圍繞這兩個修法而展開,都是為達到這兩個目的而進行的。

我當前的境界就是這樣,不知道你們的境界如何?你們在追求的目標是什麼?這些只有你們自己才了解。我想,作為一名佛教徒,尤其是聽聞過許多大乘佛法的佛教徒,其目標決不應該是金錢,決不應該是現世生活中所謂的圓滿。很多人或許還是像我這樣,離大圓滿等高深密法尚有一定的距離,這種人就應該從基礎的出離心和菩提心開始。

出離心要從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這四個外加行修起。外四加行修好以後,出離心自然而然就會有了。而世俗菩提心包含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願菩提心的修法就是以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修法為門徑,以此修法即可產生慈悲心。一旦生起慈悲心,離菩提心也就是咫尺之遙了。只有像這樣一步一步地走,我們才會有希望。

所有修行人都應該自我審視,問問自己究竟在希求什麼,樹立了怎樣的目標?如果發現目標不正確,就等於發現了自己最大的不足。那麼,我現在就只能算是一個尚未入門的人,如果再不努力,就將永遠是凡夫。如果現在肯踏實地去做,每個人都能生起無偽的菩提心。因為,釋迦牟尼佛所傳的菩提心修法,主要就是針對像我們這樣沒有入門、沒有發菩提心的人而言的。

以前的一系列開示,幾乎都是關於出離心和菩提心的,雖然我也了解五部大論或密宗的修法,但這些法目前對許多人而言,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就像廚師應該做食客能夠消化的飯菜一樣,假如廚師做了很多,食客的腸胃卻不能消受,又為什麼要做這麼多呢?我之所以現在不太願意介紹許多高深的法,也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為什麼我要反復強調這些基礎修法呢?因為這樣反復,就可以使人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能更重視這些基礎。如果我只是輕描淡寫地隨口帶過,你們就不會有深刻的體會和印象。或許有人已經因為我的嘮叨而厭煩了,但無論怎樣,出離心和菩提心都是貫穿於修行始終的中心要點。

有些人將這些基礎修法棄置不顧,在不知道何為灌頂,不知道灌頂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情況下,不辭辛勞地奔波於藏漢兩地,到處去接受灌頂。但這樣的結果,卻與解脫道沒有多少關系,所以,希望每個修行人都能以出離心、菩提心為目標,嚴格地要求自己。在出離心和菩提心沒有修出來之前,不要修任何密法,只需堅持不懈地在這兩個修法上下功夫。只有過了這兩關以後,才能考慮大中觀、時輪金剛、大手印、大圓滿等高深妙法。在藏密裡,殊勝的法多如牛毛,應有盡有,但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是沒有資格修這些法的。總之,目前對我們而言,唯一最關鍵的、最重要的就是出離心和菩提心。
 
花籃
分享
10 樓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回復主題     |##| -> |=|     論壇首頁 -> 菩提樹下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5 分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注:
  • 以上論壇所有發言僅代表發帖者個人觀點, 並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 加西網對此不負任何責任。
  • 投資理財及買房賣房版面的帖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責任請自負
  • 對二手買賣中的虛假信息,買賣中的糾紛等均與本站無關。
  •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新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回復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投票
    不能在這個論壇添加附件
    可以在這個論壇下載文件

    論壇轉跳: 

    積木, 積木, 積木, 積木, 被禁止的用戶, 積木, 積木, 積木, 積木, 積木
    潛力帖子 精華帖子 熱門帖子
    完了, 加國人均GDP下調
    印度導彈轟巴基斯坦26死 巴方擊落5...
    自由黨太陰險甚至惡劣
    加拿大總理舉行記者發表會
    川普敦促加拿大加入美國 卡尼稱非賣品
    大規模抓人!中共開始行動,被台灣...
    中共打臉撤回制裁反華分子,金磚國...
    80後加拿大殯葬師,我見過很多人孤...
    這天氣
    仙人掌餐廳
    今天看眼醫
    鬼城雄安?今天改變你的想像!五一...
    90後上海退役空姐的創業經歷
    脫離加拿大愈演愈烈 阿省爆發千人集會
    列治文塞車一般都沒堵到自己人,堵...
    5月2日換幣盛況
    維達大師,另類收藏,請您欣賞!
    清代福州台伏鈔票
    四川官錢局鈔票
    大漢四川軍政府軍用銀票
    今年新幣發行計劃
    要出一個新的一元
    古董金幣
    mint三月新幣(四月新幣從22樓起)
    1999 mule 25分
    2025 蛇年敲幣活動
    加拿大新總理馬克卡尼
    我在小紅書被罵窮得沒錢給孩子買衣服
    美國2025年AWQ(美國婦女25c)發行計劃
    韓國空難FDR黑匣子缺失最後四分鍾關...
    皮爾今天在溫哥華 - 藍色wave - 保...
    幾分鍾前,中國強硬反擊,征34+50,...
    曼谷高樓直接倒了
    我說我希望特朗普贏,老公氣得眼睛...
    知乎?加西網上為什麼有老男人喜歡...
    明明有能力統台,大陸為何遲遲不動手?
    貌似ndp稍占上風。。。。。
    今天是感恩節,跟大家道個別,以後...
    咱最後還是投了ndp
    生平第一次被偷車了
    中國會不會武統台灣
    突發:台灣隊戰勝中國隊奧運奪冠,...
    溫哥華房姐出事了
    有在看總統辯論的嗎?
    退休幾年後的感悟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 熱評新聞
    拒絕出席 三胖和普大帝鬧掰了(圖
    盤點"五一"旅游賬:3.14億人次國內游,人均574元
    AI編程模型領域迎來新王?谷歌這條王炸產品多厲害?
    錢少+就業窄:這些國家讀博的人越來越少
    鄧麗君逝世30周年 神秘遺作將問世
    關稅壓頂!美76家鞋企聯名求救,斯凱奇直接退市
    何立峰將與貝森特接觸 周末在瑞士舉行會談
    中國留學生被綁架:不給錢就撕票、賣器官
    AI"大學生"騙百萬美金:105個學生,只有15個真人
    100%電影關稅,壓死好萊塢的最後一根稻草
    英政府: 任何吞並加沙的企圖都是"不可接受的"
    印度用導彈襲擊巴基斯坦"恐怖分子據點"
    高中"假雙休":被自願到校的學生,難以松綁的周末
    歌手苟偉去世僅44歲,曾與張傑創作《北斗星的愛》
    "中國行動計劃"中被判有罪前哈佛系主任入職清華
    $40萬蘭博基尼"側翻"報廢!CHP:這裡不是賽車場
    解放軍殺器大突破!美本土首度暴露在打擊范圍內
    河南女子連吃4個月火鍋 抽出"奶油血"
    快訊:貿易協議樂觀情緒推動美股指數期貨盤後大漲
    全球僅此一架! 它一旦起飛就意味末日來臨
    重中之重!5大港口決定解放軍攻台成敗
    《魷魚游戲》第三季6月27日上線,能否延續高人氣?
    中國情色網美預告會在大樓表演活春宮 果然成真
    ​世界上最大的糞坑論壇 被一個PDF黑掉了
    突發:印度轟炸巴基斯坦 巴國擊落印度戰機
    西捷取消從溫飛往美國這城市航班
    馬斯克將建立一座新城市,SpaceX員工正競選市長
    五一期間漲瘋了....海湖莊園協議子虛烏有
    成人女星指控小圖拉姆在德國家暴,RMC:該指控於22年底結案
    40萬移民身分被保住 法院駁回川普政府請求
    各界熱評!專家:川普認為卡尼強勢 值得尊敬
    生意戛然而止 廣州外貿服裝廠紛紛停擺
    歐中建交50年:從雙贏到"制度性對手"
    川普怎麼演,卡尼都穩贏!加美進入"新劇本"
    大溫16家餐廳榮登加拿大百佳餐廳榜單
    深度觀察:去美國開工廠的中國人
    美眾院通過法案 指聯大2758決議不涉台灣主權
    90%都來自中國 他們哀嚎豁免關稅
    加美白宮沒談攏!川普表態關稅不取消
    和加總理卡尼會晤前幾分鍾 川普釋信號
    美名校貴不可攀 引爆夾心階層危機
    呼應COVID實驗室外泄論 川普新令瞄准中國
    為什麼永遠不會再有第二個巴菲特
    中國情色網美預告會在大樓表演活春宮 果然成真
    《魷魚游戲》第三季6月27日上線,能否延續高人氣?

    更多方式閱讀論壇:

    Android: 加西網
    [下載]

    Android: 溫哥華論壇
    [下載]

    PDA版本: 論壇

    加西網微信

    加西網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8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