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劍指華人 背後陰暗驚出冷汗
溫哥華的房市快兩周了!
溫西從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這六個月的房屋銷售中,有70%的獨立屋的買家都來自中國大陸,理由是買家登記名為中文拼音;在400萬至500萬的房產中,有94%的買家使用的是中文拼音姓名;500萬以上房產的買家中有88%為華裔。

調查范圍為溫哥華西區,包括UBC校區,Alma St.以西,West Point Grey、Dunbar和University Endowment Lands,其中以Alma St.以西的地區最受華人歡迎。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份報告中,在屋主自述的職業一欄裡,這些均價為$305萬的豪宅擁有者中,有36%的人都是收入微薄甚至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或者學生。
面對這份報告加西網友絕不用力發帖說:高房價指華人是轉移矛盾,實際是社會收入階層矛盾的轉嫁!
網友說,用溫西個別地區的投資移民集中現象,來指責華裔熱炒整個房市,是一種矛盾轉嫁!
而這種論調中由幾種社會現象,與華人無關的現象造成。但是這幾種現象的受益者或潛在收益者卻躲在後面。。。
1、住房所代表的社會地位,和社會經濟變革中的不滿者,本地上層白人。(外來資本替代了原有的社會階層體現。)
2、按照中產,到財富積累,到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落空者
3、由於經濟低迷,必須放棄原有生活品質的失意者(原有白人(和某些其他人的就業,買房,院落,一隊孩。。。的一般理解)
4、想炒新聞從而提高社會知名度,政治利益的趕海人,也就是裝逼者( 這種人最少,但是叫的最響。)
5、政治傾向包括部分有房港殘。。
而這一切的根源和發生基礎是:溫西地區對土地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占用的歷史優越性。
解決辦法:在溫西多建condo..... 打掉這種資源占用的優越性!!這才是公平的基本解決!
==== =====口水VS真相分隔線==== ====
網友:白人的優越感和住不了大房子的挫敗感讓他們逐漸將矛頭指向華人群體。不過溫哥華的房價確實貴的離譜,1百多萬誰買的起啊?
網友:不管炒房的背後是誰,高房價對我們這些普通移民的孩子都是不利的,誰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以後買不起房?
網友:真的都是華人在掙錢嗎?想想,溫西的優越的資源占用是華人造成的嗎?。。。少數投資的人只不過把這層窗戶紙捅了。。。別忘了,市長大人剛cash out.....他值那木多嗎?
網友:數據出來當然各人解讀不一樣,數據還是一個family name像亞洲人的人做的,大家都是華人不用數據也知道溫西的房子是什麼情況
網友:我對面的房子是印度人1年前買的剛賣掉,連100萬不到的房子也不放過。人家直說自己有5套房,這不是炒房?非什麼事都往自己人身上噴啊?
網友:是啊 既然政府不作為, 為毛有些華人還把矛頭針對自己人
網友:你知道不二十年前,素裡房子十幾萬,只要認真工作的年輕人,銀行還給零首期,誰供不起?即使買本拿筆的房子三十幾萬,我把利息算高點,每月公款一千六百,都供得起,明白嗎。現在本那筆一百四十萬,你也供不起,如果你父母不幫忙
網友:受益的只有一個,政府。一棟房產炒來炒去,最後只有一個冤大頭買下。但政府每炒一次就扒一層皮。還不算地稅的上漲。這個世界為什麼有窮有富, 因為智商的不同。如果不是大選,這幫孫子還在背地裡偷偷笑呢。
網友:的確是一筆糊塗帳。從側面也說明了這些人為什麼買不起房子,智商是硬傷啊。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9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加西網綜合)省報披露的一條小范圍的調查研究報告已經攪動溫西從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這六個月的房屋銷售中,有70%的獨立屋的買家都來自中國大陸,理由是買家登記名為中文拼音;在400萬至500萬的房產中,有94%的買家使用的是中文拼音姓名;500萬以上房產的買家中有88%為華裔。

調查范圍為溫哥華西區,包括UBC校區,Alma St.以西,West Point Grey、Dunbar和University Endowment Lands,其中以Alma St.以西的地區最受華人歡迎。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份報告中,在屋主自述的職業一欄裡,這些均價為$305萬的豪宅擁有者中,有36%的人都是收入微薄甚至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或者學生。
面對這份報告加西網友絕不用力發帖說:高房價指華人是轉移矛盾,實際是社會收入階層矛盾的轉嫁!
網友說,用溫西個別地區的投資移民集中現象,來指責華裔熱炒整個房市,是一種矛盾轉嫁!
而這種論調中由幾種社會現象,與華人無關的現象造成。但是這幾種現象的受益者或潛在收益者卻躲在後面。。。
1、住房所代表的社會地位,和社會經濟變革中的不滿者,本地上層白人。(外來資本替代了原有的社會階層體現。)
2、按照中產,到財富積累,到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落空者
3、由於經濟低迷,必須放棄原有生活品質的失意者(原有白人(和某些其他人的就業,買房,院落,一隊孩。。。的一般理解)
4、想炒新聞從而提高社會知名度,政治利益的趕海人,也就是裝逼者( 這種人最少,但是叫的最響。)
5、政治傾向包括部分有房港殘。。
而這一切的根源和發生基礎是:溫西地區對土地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占用的歷史優越性。
解決辦法:在溫西多建condo..... 打掉這種資源占用的優越性!!這才是公平的基本解決!
==== =====口水VS真相分隔線==== ====
網友:白人的優越感和住不了大房子的挫敗感讓他們逐漸將矛頭指向華人群體。不過溫哥華的房價確實貴的離譜,1百多萬誰買的起啊?
網友:不管炒房的背後是誰,高房價對我們這些普通移民的孩子都是不利的,誰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以後買不起房?
網友:真的都是華人在掙錢嗎?想想,溫西的優越的資源占用是華人造成的嗎?。。。少數投資的人只不過把這層窗戶紙捅了。。。別忘了,市長大人剛cash out.....他值那木多嗎?
網友:數據出來當然各人解讀不一樣,數據還是一個family name像亞洲人的人做的,大家都是華人不用數據也知道溫西的房子是什麼情況
網友:我對面的房子是印度人1年前買的剛賣掉,連100萬不到的房子也不放過。人家直說自己有5套房,這不是炒房?非什麼事都往自己人身上噴啊?
網友:是啊 既然政府不作為, 為毛有些華人還把矛頭針對自己人
網友:你知道不二十年前,素裡房子十幾萬,只要認真工作的年輕人,銀行還給零首期,誰供不起?即使買本拿筆的房子三十幾萬,我把利息算高點,每月公款一千六百,都供得起,明白嗎。現在本那筆一百四十萬,你也供不起,如果你父母不幫忙
網友:受益的只有一個,政府。一棟房產炒來炒去,最後只有一個冤大頭買下。但政府每炒一次就扒一層皮。還不算地稅的上漲。這個世界為什麼有窮有富, 因為智商的不同。如果不是大選,這幫孫子還在背地裡偷偷笑呢。
網友:的確是一筆糊塗帳。從側面也說明了這些人為什麼買不起房子,智商是硬傷啊。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