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列治文是大溫華裔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小香港之稱,是北美唯一真正意義上唐人城。列治文地處沖積平原,部分土地由填海而成。列治文華人企業和商城眾多,購物方便,校區良好。列治文是大溫最近幾年的地產新貴,吸引了不少投資移民在此安家置業。 [更多]

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本頁面介紹的學校/地區等最新動態或有任何疑問和建議,可以點擊我要咨詢按鈕, 填寫聯系表格,加西網特約顧問將及時回復,並為您耐心解答。
  概況 小學 中學 新樓盤 售房 租房 新聞 論壇 黃頁 地圖 地址查學校  
中華龍
中華龍 於 2025-4-13 08:44 寫道:
[size=30.00]八寶山革命公墓,地處石景山區八寶山南山腳下,占地面積150余畝。[/size]

[size=30.00]八寶山因盛產八種非金屬礦而得名。西漢及元、明、清時代,曾稱之為韓家山、罕山、洪爐山。在這座山上,有一座護國禪林寺。[/size]

[size=30.00]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護國禪林寺,改建成革命公墓。1970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改稱為“八寶山革命公墓”。[/size]


[size=30.00]八寶山革命公墓是安放我國黨和國家已故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國際友人,以及縣團級以上黨、政、軍各級領導幹部和革命烈士遺體和骨灰的一座陵園。[/size]

[size=30.00]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已列為北京市的三級文物保護單位。經過30多年的修建,保持了它的古代建築風格,墓區環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那參天古柏,百年柿樹,朵朵鮮花,簇簇灌木的映襯下,公墓更顯得雅靜、莊嚴、肅穆。[/size]

[size=30.00]每年來這裡瞻仰已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各界群眾、國際友人和海外僑胞很多。特別是清明時節,前來掃墓、緬懷先烈、寄托哀思的群眾達幾萬人次。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不僅是安放先烈遺體、安放先烈骨灰的一座陵園,而且也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size]

[size=30.00]選址建墓[/size]

[size=30.00]1949年北京解放後,社會上一時出現亂設墳塋現象,舊的封建迷信的喪葬習俗也很猖狂;解放前在北京地區被反動派殺害的革命志士的遺骨仍在荒山野壙掩埋著;有的高級領導幹部逝世後也無墓地安葬。故此,周恩來總理於1949年12月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西郊建革命公墓,並調派人員組織革命公墓事務所,主持建墓工作。當時勘定地點是在八寶山前的護國祥林寺的舊址。[/size]

[size=30.00]護國禪林寺舊址占地百余畝,房屋150余間。這個地方原是明朝學司禮監剛炳墓遺址。當時廟內主持為道教的信修明,政府對他和幾十名住廟太監進行了妥善的安置。[/size]

[size=30.00]1950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批准,修建革命公墓。7月正式開工。負責施工的單位,先是隆華建築公司,後為大陸祥營建廠。工程分為三期:第一期(1950年)修路面、圍牆,打機井,局部植樹,修火葬場,第二期(1951年)除繼續修路面,植樹外,還修建了花池、體息室;第三期(1953年)建築烈士亭,修建大門和員工宿舍,並把公墓劃定了四個墓區,大門內道路兩側為二、三、四墓區。三期工程的耗資當時折合小米320.15萬斤。[/size]

[size=30.00]烈士遺骨從荒塚遷入[/size]

[size=30.00]1949年北京剛一解放,周恩來總理就指示北京市委領導,要組織專人尋找王荷波等18位烈士,並把找尋到的屍骨合葬一處,做為緬懷已犧牲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烈士陵園”。當時,市政府由薛子正秘書長負責此事。[/size]

[size=30.00]1949年11月,在東直門外鄉農會的大力協助下,在安定外箭樓東北角的護城河畔,找到了王荷波等18位烈士的靈骨。據前京師警察廳檔案記載的烈士名單排列次序,並經王荷波烈士親屬辨認(王荷波烈士身軀高大,其遺骨也特別長大),又通過對並列埋葬的順序分析,才確定了各位烈的名字。這樣,第一批烈士的靈骨——王荷波等18位烈士,便於1949年12月遷移到革命公墓。他們的屍骨是用小缸裝殮的,在缸的外口蒙上紅色綢布,上書烈士姓名。[/size]

[size=30.00]墓制格局及主要墓壙[/size]

[size=30.00]革命公墓內分四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分成幾個組。分組按《千字文》的天、地、元、黃等字編排。[/size]

[size=30.00]第一墓區,位於公墓中軸線迄東。這裡安葬著國家已故主要領導人和國內外重要的知名人士的遺體。[/size]

[size=30.00]任弼時同志是建國以後第一位故去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他的墓建在這一區東北角的半山坡上,占地面積300余平方米,周圍蒼松挺拔,翠柏環繞。墓穴由水泥澆鑄而成,棺槨由玻璃鋼制成。潔淨的漢白玉石制成臥碑和立碑。立碑上鐫刻著任弼時同志一生中的豐功偉績。毛澤東同志在任弼時同志的墓碑上題了詞。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彭德懷、陳毅、賀龍、宋慶齡等國家領導人參加了安葬儀式。[/size]

[size=30.00]任弼時同志墓的東鄰是瞿秋白同志墓。瞿秋白同志是1935年2月,在福建武平縣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於同年6月18日上午10時,在福建省長汀西門外英勇就義的。中央人民政府為了紀念他,1953年把瞿秋白同志的遺骨從福建省長汀遷至八寶山革命公安葬。漢白玉立碑上刻瞿秋白同志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同毛澤東同志、任弼時同志一起,為維護黨的統一戰線而斗爭的業績。[/size]

[size=30.00]任弼時同志墓的西側是1955年逝世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張瀾同志墓。[/size]

[size=30.00]安葬在這一墓區的革命志士還有: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務院監委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譚平山同志;辛亥革命老人、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委員會委員司徒美堂先生;1931年參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作家宋之的同志。戲劇家歐陽予倩同志的遺體也安葬在這裡。[/size]

[size=30.00]安葬在這一墓區裡的還有國際友人,中國人民忠誠的朋友、美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馬妮亞.呂恩同志;中國人民的朋友、美國進步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先生。[/size]

[size=30.00]第二、三、四墓區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門內東西兩側。這裡安葬的是部長以下,縣團級以上的黨、政、軍各級已故領導幹部、愛國人士、國際友人以及集體遇難烈士500多人的遺體、遺骨。其中有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女士的骸骨。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墓也建在這一墓區。[/size]

[size=30.00]在這幾個墓區,還安葬著雖級別不夠,但對革命有卓越貢獻的人士。如李克農上將的父親李哲卿老先生和掩護老一輩中央領導同志的夏娘娘等。[/size]

[size=30.00]這個墓區裡還有5座烈士集體墓:[/size]

[size=30.00]鄭振鐸等16位烈士公墓 1958年10月17日,為增進中國人民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為中外文化交流、經濟合作和保衛世界和平而遇難犧牲的16位烈士。他們是鄭振鐸、蔡樹璃、馬適安、阿不都熱合滿、陳丕模、劉仲平、林立、姜燕、鍾兆榕、陳重華、肖武、武崇福、李福奎、寧開逸、孫英璞和陳朔。潔白的墓碑,記錄著英烈的事跡,一簇簇柏枝撫慰著烈士忠魂。[/size]

[size=30.00]參加亞非會議死難的烈士公墓。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亞非會議代表團的石志昂、李肇基、鍾雲等11位工作人員,自香港乘印度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前往雅加達轉赴萬隆途中,由於特務分子的陰謀破壞,在飛機上安裝了定時炸彈,當飛機飛至北婆羅州沙撈越西北海面上空時爆炸起火、墜入海中。11位同志全部遇難。周恩來總理在死難烈士的墓碑上題銘:“為和平獨立和自由的事業而光榮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這些字跡全部貼金鑲嵌。碑眉鐫刻著象征著世界和平的地球儀與和平鴿。碑身後面刻寫著烈士生平。該墓占地120平方米。[/size]

[size=30.00]王荷波等同志集體墓。王荷波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北方局領導人。1927年11月,王荷波等18位同志被奉系軍張作霖逮捕,並慘遭殺害。[/size]

[size=30.00]其他兩座集體墓。一座是,1956年8月中國訪美藝術團,在歸國途中,因飛機失事而犧牲的李志椿、俞良等11位藝術家之墓;一座是在征服貢嘎山歸途中,突遇暴風雪而壯烈犧牲的周德存、師秀、彭仲穆等同志之墓。[/size]
樓主
中華龍
中華龍 於 2025-4-13 08:47 寫道:
[size=30.00]建成骨灰堂[/size]

[size=30.00]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座落在革命公墓院內中央,1958年用舊寺院改建而成。[/size]

[size=30.00]毛汗東同志曾經提出過,改革我國殯葬習俗,共產黨員逝世後要帶頭實行火化。第一個用自己實際行動響應這一倡議的,是林伯渠同志。他的行動感動了很多人,也促進了殯葬習俗的改革。[/size]

[size=30.00]火葬場建在陵園西側,1956年2月從捷克訂購柴油火葬設備,向英國轉購德意志聯邦制造單爐電力火葬機各一套。1957年7月建築安裝,是年9月完工。自此,全市第一個現代化的火葬場建成了。1980年,又從日本購進一台火化爐,此爐清煙無味,操作方便,屍體整進,骨灰整出。[/size]

[size=30.00]骨灰堂建在原護國寺院內的殿堂及配殿內。擁有三座殿堂的院落,兩旁古柏參天,顯得格外古樸、肅雅。骨灰堂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實用面積1300平方米。現分設23個室,室內有整齊的骨灰格架。黨和國家已故領導人以及縣、團級以上的黨、政、軍各級已故領導幹部的骨灰都安放在這裡。[/size]

[size=30.00]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從1960年始,先後安放了林伯渠、董必武、朱德、彭德懷、陶鑄、廖承忠、羅榮桓、李富春、譚震林、許光達、陳賡、徐海東以及甘泗淇、楊勇、彭紹輝、劉亞樓等同志的骨灰。此外,這裡還存放著清宣統帝溥儀、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先生、國民黨高級將領張治中先生、起義將領傅作義和陳明仁先生的骨灰。一些著名科學家、藝術家和國內外知名人士的骨灰也安放在“一室”。[/size]







[size=30.00]“文革”時期未能免劫[/size]

[size=30.00]八寶山革命公墓這樣一個莊嚴肅穆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未能免劫。有的碑被砸毀,有的墓被挖掘,大約有1/4的墓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size]

[size=30.00]以瞿秋白同志的墓為例。1967年8月,科技大學和其他幾所大專院校的幾百名“革命小將”闖入墓地,對死人采取了“革命行動”。他們砸碑、掘墓,致使好端端的墓穴毀於一旦。再加上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管理不善,房屋失修,花木枯死,公墓內破爛不堪,滿目淒涼。[/size]

[size=30.00]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在民政局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文革”中遭到破壞的墓穴得到了整修、重建。瞿秋白同志的墓穴於1983年經中央批准,進行了重修。骨灰堂的部分危險房屋進行了修整或拆除。還重新建了圍牆、路面、停車場,起了汽車庫、配電室、辦公樓,安裝了院內照明,打了深水井,裝上了自來水……。[/size]

[size=30.00]最近幾年,八寶山革命公墓又修整了仿古式樣(仿西漢)的南大門,現代樣式的藤蘿架、噴水池、環行路、花池、草坪,美化、綠化和淨化了環境。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已被評為市級園林式單位。[/size]
第 1 樓
本壇第一毒舌
本壇第一毒舌 於 2025-4-13 09:37 寫道:
土匪死了也要搞三六九等
第 2 樓
上一頁1下一頁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