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素有“公園城市”之稱的素裡市(Surrey),是卑詩省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溫哥華),人口約為47萬,面積相當於溫哥華、列志文和本那比之和。素裡包括北素裡,素裡與白石/南素裡三大地區,這裡是指素裡地區,包含華人喜愛的Fleetwood 區。 [更多]

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本頁面介紹的學校/地區等最新動態或有任何疑問和建議,可以點擊我要咨詢按鈕, 填寫聯系表格,加西網特約顧問將及時回復,並為您耐心解答。
  概況 小學 中學 新樓盤 售房 租房 新聞 論壇 黃頁 地圖 地址查學校  
周樹人
周樹人 於 2025-2-28 12:14 寫道:
錫克人移民大溫地區是有淵源的,最早出現在大溫地區的錫克人一個非常小的群體,到1900年,他們大概只有100人左右。
到2020s,旁遮普人已經成為溫哥華最大、也最招眼的一個移民群體。
因為這個淵源,溫哥華一直是北美最大的旁遮普人聚居地,多倫多Brampton的旁遮普聚居區是晚些時候才發展起來的,那是196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
加拿大政府在20世紀上半頁同樣不歡迎旁遮普人入境,雖然他們同是大英帝國的子民。
1914年的駒形丸號事件(Komagata Maru incident)就是針對旁遮普移民的。這是個日本船,一個旁遮普錫克人包下這條船,376個旁遮普人分別從香港和上海登船,經過日本橫濱,抵達溫哥華的煤炭港。
加拿大懷疑船上的旁遮普人是煽動叛亂的危險份子,不准這條船靠岸,又動用軍艦押送這條船駛出加拿大的水域。 這條船被迫回到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碼頭,英印當局試圖逮捕這批人中的領頭者,引發騷亂,警察開槍,打死19人,很多人被逮捕和判刑。
20世紀前半葉,大溫地區的旁遮普移民在各種阻力之下,數量增長相對緩慢。1950年代開始,旁遮普移民數量逐漸增多,他們也開始聚團居住,到1960年代末,溫哥華49街夾Main就形成了旁遮普市場(也叫小印度)。1981年,大溫地區的旁遮普人已經接近三萬人,旁遮普以外的印度人大概只有兩千多。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旁遮普人大規模移民到溫哥華,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旁遮普人紛紛搬到素裡,因為素裡當時還不是一個城市,基本上是供在溫哥華和本那比工作的人過夜的“睡鎮”,因而地價很低。
大批旁遮普人的遷入讓這個偏遠的"睡鎮"繁榮起來。1993年,素裡升級為一個城市。
過去的四十多年裡,大溫地區的旁遮普人從三萬左右猛增到今天接近三十萬,而且還在持續快速增加。
多數旁遮普人住在素裡,哪怕他們在周邊城市工作,也通常把家安在素裡,一方面是因為文化認同,另一方面那地方的價格依然是大溫地區的一個低地。
就這樣,旁遮普人成為素裡居民中占比最大的單一族群,連續的大規模的旁遮普移民也讓素裡成為全加拿大人口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
樓主
上一頁1下一頁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