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訪客信息

中國將啟用電子護照 整容不再無法入境

  主頁 加國移民政策 加國移民百科 溫哥華招聘 互助俱樂部 活動 論壇 夢尋北美  
[加國新護照] 中國將啟用電子護照 整容不再無法入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愛美人士韓國整容回來被拒絕入境,15日之後這樣的麻煩事有望避免。全國公安機關將於5月15日起統一啟用簽發電子普通護照。即將啟用的電子護照,增加了可存儲個人資料的電子芯片,防偽性能也有了根本提高。記者了解到,電子護照是全國首個公開采集公民指紋信息的證件,表明公民指紋等信息未來將有可能進一步被公民個人身份信息證件所采納。電子護照實施後,舊護照在有效期內仍可使用。電子護照能有效避免身份信息靠臉識人的情況,避免了公民出國整容,回國無法入境的尷尬,也避免了一些人冒充他人出入境的情況。

  傳統護照中嵌電子芯片


  全國公安機關將於2012年5月15日起統一啟用簽發電子普通護照。據了解,電子普通護照是在傳統本式普通護照中嵌入電子芯片,並在芯片中存儲持照人個人基本資料、面像、指紋等生物特征的新型本式證件。電子護照來了,那公民的原有護照怎麼辦?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新舊護照的升級換代和一二代身份證升級換代一樣,舊護照在有效期內依然可以使用,但5月15日以後,所有新發、換發、補領的護照,都將替換成電子護照。

  首個收集指紋公共證件

  公民申請電子普通護照較以往有何變化?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說,申請辦理電子普通護照的條件、時限和收費標准均與以往相同,只是在辦理程序方面,增加了采集申請人指紋信息及當場簽署本人姓名的內容。

  記者了解到,電子護照是我國目前第一個公開采集個人指紋信息的個人證件,這標志著,公民指紋信息未來可能進一步作為公民個人信息認證在其他領域使用。


  有網友擔心,電子普通護照芯片內存有持照人的個人信息,應如何保證信息安全?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有關部門在設計和制作電子普通護照時作了充分考慮。電子普通護照的芯片采用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有關標准的高安全性智能卡,通過較高安全強度的非對稱密碼技術對芯片數據進行保護,指紋信息只有我國護照簽發機關和邊防檢查機關通過專用解碼設備才能讀取和還原,國內外其他個人和機構均無法讀取和還原。


  避免了認臉不認人情況

  電子護照有什麼好處?有關專家指出,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認臉不認人的情況。

  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有愛美人士前往韓國進行整容手術,可回國時,卻被拒絕入境,原來該公民相貌改變較大,造成無法入境的情況。新的電子護照出台以後,公民可以憑借自己的指紋信息獲得認證。同時,電子護照也避免了有人惡意假冒他人出入境的情況。

  如何采集公民指紋?記者了解到,目前國際通行的有十指采集,即采集公民所有指頭的指紋。(記者王鶴)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115548 只是路過的 [名.教.道.思] 2012-05-06 18:38
    辦個護照要收集指紋,還存在隨身攜帶的芯片裡?試試在這裡推行看會不會通過?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加國移民百科
  • 楓葉卡領取及更新
  • 加國入籍及公民申請
  • 加拿大父母探親簽證
  • 加國護照申請及更換
  • 加國居民申領美國簽證
  • 失業保險(EI)專欄
  • 信用卡
  • 加國結婚離婚專欄
  • 加國教育專欄
  • 加國醫療專欄
  • 加國交通專欄
  • 加國銀行專欄
  • 新移民買房系列
  • 加國新護照
  • 加國超級簽證
  • 回中國簽證
  •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