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釋新規:有錢能買自由了?(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新規定,要求具備能力的犯人在交出罰金後方可減刑、假釋。有分析認為,此舉和中國經濟不振,當局設法開源有關,因此擔心在暗箱操作下會加深司法不公的危害性。


從本月開始,中國的罪犯是否繳納法院判決的罰金及罰沒的財產將關系到他們能否獲得減刑、假釋。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發的《規定》,犯罪人是否積極履行財產性判項,即追繳退賠、罰金、沒收財產等,以及民事賠償義務等判項,乃衡量“悔改表現”的重要因素。

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江蘇殘疾維權人士張建平認為,新規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張建平說:“以交通事故為例,它不是故意犯罪。人死了自然會追究刑事責任,透過賠償獲取諒解。人身傷害、貪污行賄這類罪行,以罰款、罰金換取假釋、緩刑。司法的目的以教育為主,而不是僅僅為了懲罰,能把犯罪人改好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最高法:新規為“有悔改表現”定出判斷標准

中國部分網民對於新規定也表示支持。他們認為,此舉不僅有助於確保罪犯真心悔改,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法院判決的執行力度,提高執行率。通過規定,罪犯的履行能力將成為法官考慮減刑、假釋的重要因素,有助於強化罪犯履行賠償責任的意識,有利於增進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和諧。但張建平擔心,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具備經濟能力的罪犯會濫用機制,務求達到重獲自由的目的。




張建平說:“在中國一旦出現交通事故或故意傷害的糾紛,(當事人)一般都會托人找關系。這個社會弊端跟司法不獨立是相輔相成的。交通事故發生了,他(當事人)回去找處理事故的交警。明明他有錢賠償,會說成是沒錢賠償,卻又想獲得減刑。他可能會向官員行賄,但是由於沒有獨立的司法制度,沒有公開、透明的審判、信息的公布,他一定會走向另一面。”

中國最高法院的《規定》列明,犯罪人要完成判項才能申請減刑和假釋。親屬代交罰金可當作完成履行財產性判項。犯罪人在監獄或看守所內的消費、賬戶余額是衡量其履行能力的標准之一。若在監禁期間有超出額度標准消費,但不履行財產性判項,不能申請減刑、假釋。如拒絕交待贓款、贓物去向或虛假申報財產,可被撤銷減刑假釋。最高法院表示,新規定為“有悔改表現”定出判斷標准,確保減刑、假釋的公平。


法律界人士:表面客觀 實質人治

身在美國人權律師吳紹平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批評最高法院表面上為減刑、假釋列明客觀標准,卻離不開人治。

吳紹平說:“所謂的‘確有悔改表現’是主觀性很強的東西,主要是掌握在執行者手上。如果罪犯交得起罰金,即使不符合‘確有悔改表現’的要求,也會被認定為符合標准,可以減刑或假釋;另一種情況,實際上(犯人)確有悔改表現,但是因為交不了罰金,不給予減刑、假釋。犯人若和警官關系良好,基於警官的主觀,也可能會說他達標;相反,一些特殊或所謂的敏感案件,哪怕這個人各方面表現非常好,因為包含政治因素,當局就不給他減刑、假釋。”

中國,罰金被視為對罪犯的經濟懲戒,表明犯罪伴隨著經濟成本。根據中國《刑法》,罰金和刑期都是對罪犯的刑事處罰,被判處罰金的罪犯應在判決確定的期限內一次或分期繳納。《刑法》第81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13年以上,若認真遵守監視,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危險的,可以假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