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他是比肩钱钟书的天才,却被灌污水整死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说:“20世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就学养而论,有三位代表人物,第一代是陈寅恪,第二代是钱钟书,第三代就是吴兴华。”


陈寅恪和钱钟书均名重天下,吴兴华却默默无名,鲜有人知。

他曾说,他的治学计划是四十岁之前苦读,奠定根基,四十岁之后,他再开始实现他的雄心壮志,然而,四十五岁他便被整死了。




吴兴华



1921年11月21日,吴兴华出生于天津塘沽,父亲曾于清末科举中举,受新思想影响留学日本学医,回国后在天津行医。

父亲在文史方面造诣很深,家中藏书很多,吴兴华自幼受父亲影响,博览古书。他四岁就开始读《资治通鉴》,五岁入学,老师们惊叹其天赋,神童之誉不胫而走。

由于天赋过人,吴兴华读书时连连跳级,1937年,年仅16岁的吴兴华便考进了燕京大学。

吴兴华14岁便开始发表诗歌,16岁时,他的《森林的沉默》一诗,发表在戴望舒主编的杂志《新诗》上,一时轰动诗坛。翻译家、诗人周煦良评价说:“就意象之丰富,文字的清新,节奏的熟谙而言,令人绝想不到作者只是一个16岁的青年。”

就在吴兴华上大学期间,他的父母相继病故,家道败落,但他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击倒,反而更加发奋苦读。


大学四年,除了学好本专业英文,还选修了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还跟历史学家、词人张尔田读经,跟历史学家邓之诚读史。可谓博能经史,学贯中西。

燕京大学的图书馆,是吴兴华最爱去的地方,他到图书馆借书,一次要借十本,管理员不许,只能借三本,他说我不带走,就在馆里看,还没到闭馆时间,十本书就被他读完了。

出馆之后,他便去找人打桥牌,他桥牌时,他可谓谈笑风生,睥睨一切,他能一边打牌,一边讲笑话,别人苦思冥想之际,他还要拿起一本清代文人的诗集来看。据说,吴兴华的桥牌和围棋,是校内和中关村一带数一数二的,他的音乐天赋也深得朋友们的认可。


友人回忆,吴兴华总是手不释卷,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他的书桌上,总是摆着许多诗集,如《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之类,他经常跟人打赌,谁如果随手翻到某页,读出一句诗,他若说不出上下句,就罚他两毛钱,他若说出,就让对方出钱买花生请客。若有客推门进来,就会看到地上总有扫不完的花生壳。

曾经将《老残游记》翻译成英的谢迪克教授,也是吴兴华的老师,他曾说:“吴兴华是我在燕京教过的学生中才华最高的一位,足以和我在康奈尔大学教过的学生、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相匹敌。”

哈罗德·布鲁姆是谁?他可是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他的《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等书,是当今学习文学理论的学子的必读书籍。

1941年夏,吴兴华从燕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封锁燕大,吴兴华带着姐姐、弟弟和三个妹妹,租住在东裱褙胡同浙江会馆,以翻译谋生。

那是最艰苦的日子,他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的生计,他最小的妹妹,染上了肺结核,当时盘林西林初问世,他们却无钱购买,妹妹最终在1945年去世。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吴兴华依然苦读书籍,精研学问。他苦读经史,对清代作家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做了许多札记卡片。他还写了不少诗,同时翻译了不少国外作品,大部分刊载在《辅仁文苑》和《西洋文学》杂志上。

1943年10月,钱钟书的《谈艺录》出版,吴兴华给提了一些意见。1948年版的《谈艺录》中,钱钟书还在序言下附记说:“此书刊行,向君觉明,吴君兴华皆直谅多闻,为订勘舛讹数处。”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