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太空大战再打响?美中地缘政治竞争延伸到月球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载有月球背面地质样本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按计划将于6月25日踏上从月球轨道回归地球的旅途,这距离1969年7月20日美国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大约55年之久。中国完成人类首次月背岩石采样的任务,吸引了欧美科学家的关注和参与。与此同时,中国还与俄罗斯在月球研究项目上结盟。分析人士担心,随着中俄与西方民主国家的地缘政治摩擦进一步持续和加深,这一矛盾也会在月球上演。专家担心,人类探月活动,乃至太空研究,恐怕将分裂成两个阵营。


嫦娥采集月球背面样本 国际兴趣浓厚

中国科学界有15年合作经验的美国行星科学家詹姆斯·黑德(James Head)参与了“嫦娥六号”月球着陆的科研工作。在谈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的科研意义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名布朗大学地质科学杰出荣誉退休教授、地球、环境和行星科学教授通过视频采访对美国之音说,“嫦娥六号”这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就像一个包含了许多材料碎片的宝库,所有这些都将告诉我们月球正面和背面为什么不一样。”

月球正背面地貌差异很大,科学家说,“嫦娥六号”带回的岩石样本可能为研究这一差异成因和月球起源提供线索。黑德说:“这将成为空间行星科学家的国际信息宝库。”

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今年5月3日从文昌发射场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按计划于6月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边缘的阿波罗环形山。

中国国家航天局说,探测器完成在月球背面的采样后,一台上升器在6月4日携带月球地质样本从月球背面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两天后,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中。

目前,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正在进行环月飞行,伺机返回地球。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再入地球的大气层,计划于6月25日左右降落在内蒙古的一处着陆场。

中国为了彰显了作为太空大国实力,让“嫦娥”着陆器在月球背面展开一面由特殊材料制作的五星红旗。与此同时,“嫦娥”系列探月项目所展示的中国太空科技实力,也吸引了像黑德这样的外国太空研究人员的参与。

来自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太空探测项目通过应征中国国家航天局2019年对外发布的“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搭上了“嫦娥六号”的顺风车,入选在月球表面和月轨开展探测。这其中包括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巴基斯坦的立方星和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


以“登月”为代表中国的太空成就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声望。

布朗大学的的黑德说:“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向月球发射火箭的能力……(火箭发射能力)对这些国家的国际关系来说十分重要,本质上就是世界如何看待他们。”

除发射能力外,“嫦娥六号”能够成功抵达月球背面并升空返回地球,全程“接力”工作得力于“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提供的通信链路。这被许多科学家视为一项技术突破。

中国月球挖土,着眼未来基地建设


“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地点--月球南极蕴含着被美中两国都视为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资源。月球南极已经被探明存在的水冰,可以溶解成水,转化为氧气、氢气,后者可以用于火箭燃料。

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在内的太空技术专家希望在未来可以收集、加工、储存和使用月球“当地”自有的资源,而不必从地球携带,节省发射成本,以此维持月球上的人类基地。

这一太空探索思路被称作“原位资源利用(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简称ISRU)。太空政策与地缘政治学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讲师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说,中国的探月思路也正在越来越关注“原位资源利用”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吸引其它国家加入北京领导的月球基地的“卖点”。

戈斯瓦米对美国之音说:“他们(中国)实际上正在改变论调,告诉那些希望与他们合作的国家,这个(月球)空间站就像一个战略高地,那些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可以从这个特定的重点受益。”

中国甚至已经提出要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区”,并已订出了在2050年前后建成每年“总产值可达10万亿美元以上规模”的“地月空间经济区”建设路线图。

中国政府一贯宣称,坚持和平利用太空。但西方分析人士对中国开发月球的动机表示质疑。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