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保存完整度相當高!這座水下古城鎮重見天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喚醒”沉睡水下的古城鎮——江蘇淮安新路遺址揭示大運河變遷


幾百年前的一場洪水,整個古鎮悄無聲息地沉入水下,逐漸淤積,直到2023年末的一次考古發掘,一座古鎮遺址重現人們眼前。

34座房址、8條道路、10座灶台、13條排水溝,以及陶器、瓷器、木器、金屬器等各類器物370件……這是考古人員在新路遺址清理出的遺存。該遺址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西北距板閘遺址約3公裡。




這是新路遺址發掘區航拍圖。(受訪單位供圖)

淮安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所長胡兵介紹,這是一座典型的明晚期街巷遺址,體現出運河沿線日常煙火氣與繁華的商業氣息交織之美。例如,F7房址內發現了三處灶台遺跡,推斷可能是一家飯店;YL2院落為“前店後宅”結構,沿街是店鋪,其他灶間、廂房、堂屋和中心庭院為店主私人生活區,四面封閉;又如F20房址,直接在其店鋪門口路面建起一座灶,以便沿街叫賣。

貫通整個發掘區的一條寬約4米的道路,是該遺址最重要的發現。它與兩側的排水溝、輔路等共同組成整個遺址區的主幹道系統,所有房址均沿該路南北兩側有序分布。結合歷史文獻和出土器物初步判斷,遺址中的主路可能為文獻中記載的明代萬歷時期的陳公新路。




這是一層路面下的又一層路面。(受訪單位供圖)


“新路遺址的主體布局、街道走向、建築底座清晰可見,保存完整度相當高。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往下繼續挖,能夠看到至少有三到五層文化堆積,路面疊著路面,如同千層酥一般。”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陳剛說。



這是新路遺址的地層圖局部。(受訪單位供圖)

“千層酥”的比喻雖生動有趣,但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這座運河畔古鎮飽受水患之苦。新路遺址首輪發掘負責人、淮安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祁小東說,新路遺址的特點是房屋、道路保存得尤為完整,甚至籬笆牆也保留至今,但屋內留下的器物數量卻不多,推斷不是突然被洪水淹沒,而是因反復遭受水害,逐步被廢棄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