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媒體:全世界都在預備特朗普可能的回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時間7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专题)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


盡管有專家學者分析認為,美國民主黨依然有贏得大選的可能性,但是,7月13日發生的槍擊案,尤其是特朗普(专题)那張極富張力、臉上帶血、表情剛毅、在美國國旗下揮舞拳頭大喊“戰斗”的照片,對美國選民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

除非再次發生極端的意外事件,否則,特朗普重返白宮的幾率是很大的。


現在的情況是,全世界都在預備著特朗普可能的回歸,有的已經有所行動。

比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7月19日,澤連斯基與特朗普通了電話。

根據事後雙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澤連斯基的態度可謂恭順。他祝賀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成功召開,祝賀特朗普成為總統候選人,譴責了令人發指的暗殺企圖,贊揚了特朗普的堅強,感謝了美國烏克蘭的支持。

至於特朗普,按照中文媒體的描述,“還沒選上就起范兒了”。特朗普說:“作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我將為世界帶來和平,結束這場奪走無數生命、摧毀無數無辜家庭的沖突。”

雙方的通話客客氣氣,但特朗普的不怒自威,澤連斯基肯定是感受到了。因此,他松口了,表示可以與俄羅斯展開談判。

而讓外界感到驚詫的是,在此敏感時刻,中國外交部於7月22日宣布: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將於7月23日至26日來華訪問。

這次訪問十分突然,庫列巴在中國逗留的時間也不短,因此中烏雙方談了什麼,外界必定十分好奇。不管怎麼說,庫列巴的來訪,凸顯了中國在斡旋俄烏沖突中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目前,依然有專家學者認為,即使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俄烏沖突,且給出的理由十分充分。

筆者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作一個預測:無論特朗普是否重返白宮,大約在2025年年初,俄烏雙方大概率能達成一項停火協議,從而使戰爭處於暫停狀態。

原因是,三年了,到達了心理忍受的極限了。

舉例說明,朝鮮(专题)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於當年10月25日出境作戰抗美援朝,對抗所謂的“聯合國軍”。1953年7月27日,交戰雙方簽署了《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

從戰爭爆發到簽署停戰協定,三年多一點。

對上述信息進行總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世界上,由大塊頭背後支持或者直接參與的,在局部地區爆發的沖突,各參與方尤其是大塊頭的心理忍受的極限時間,大約是三年。

這一輪俄烏沖突是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到2025年2月屆滿三年。

這個預測,留此存照。


回過頭說美國的對外經貿關系,這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話題。

特朗普對全世界說,所有出口到美國的貨物,都要加征關稅,中國排第一,加最高的關稅。

特朗普的邏輯簡單、直接。

一直以來,關於美國的對外政策,有一個形象的說法,胡蘿卜加大棒。

全世界苦美國大棒久矣!

7月16日,美國知名學者、耶魯法學院哈撒維教授(Oona Hathaway)在《外交事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在7月23日還排在該雜志閱讀排行榜的第三名。

文章的題目是“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美國總統一直凌駕於法律之上(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U.S. President Has Always Been Above the Law)”。

文章列舉了美國武裝力量的種種劣行,可謂揮舞大棒打遍全世界。比如:“2021 年至 2023 年間,美國政府在 78 個國家開展了反恐行動,包括在至少 9 個國家開展地面作戰任務(Between 2021 and 2023, the U.S. government conducted counterterrorism operations in 78 countries, including ground combat missions in at least nine countries)。”

特朗普對於美國的大棒興趣不是很大。

相反,他看到的是,全世界都在從美國搶運胡蘿卜,都在大快朵頤。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