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生命最后八个月,82岁的父亲转院16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文|李晓芳

编辑|王珊瑚


转院“潜规则

父亲中风住院的第12天,医生找到许婉婷,告诉她病人经抢救已经脱离危险,目前病情稳定。医生的重点落在后半截,提醒她可以为父亲办理转院手续了。许婉婷有些疑惑,“为什么这么快?”

许婉婷82岁的父亲是在去年10月6日入院的,老人在广州的家中昏倒,被紧急送往临近的一家三甲医院,经诊断为突发性脑梗。医院实施了血溶栓治疗,因老人肺部功能不佳,还做了气管切开手术。“做完手术,他人是清醒了,但左边活动能力差一点,没什么力,还插了胃管,全天都要躺在床上,人还是很虚弱的。”

许婉婷并不想让父亲来回折腾,可是询问医生要求转院的原因,医生只是说,到时间了,住院十几天也差不多了。同一间病房的患者家属告诉她,这是惯例,“那些陪床的阿姨说,她们也是够时间要转院了,都是说住十几天就要转。”




●5月许婉婷的父亲情况最严重时,出院医嘱写着“外院进一步治疗”。讲述者供图

同在广东的林慧已经熟悉这一“惯例”。她的父亲2021年底因颈椎肿瘤手术入院,留下高位截瘫的后遗症,无法自主呼吸,需要长年依靠医用呼吸机,几乎一刻也离不开医院。两年多时间里,林慧说,父亲至少转过20多次医院。


每次转院都像是打一场仗。有时她连拨好几个电话,也找不到一家有床位的医院。有一次转院,她好不容易联系上另一座城市的三甲医院,可以让父亲接受更好的治疗,但3、400公里的距离,加上父亲要用的呼吸机,随车医护人员等,救护车要收8000元的转运费用。车上也只能使用较简易的医疗装置,躺在担架床上的父亲呼吸一急促,她就紧张;路上红灯时间稍长,她也紧张,“恨不得车子赶紧飞过去。”

她不愿意让父亲拖着一堆医疗器具,奔波辗转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可是没办法,“医生说规定就是这样,我们住得最短的就是15天,说达到了医保报销的额度,再住下去就会超了。”

转院次数多了,林慧后来知道,医生说的医保报销政策指的是,近几年大规模推广的DRG付费改革。

DRG的全称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情况,同时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把诊断相似、治疗手段相似、费用相近的患者,划分成一个病组进行管理。

国家医疗保障局2021年发布的DRG细分组方案里,分了628个疾病诊断相关组。各个城市的医保部门会根据情况,再进一步细分。例如因为脑中风入院的患者,如果医生给的诊断是“脑血管病溶栓治疗”,患者的医保报销费用就跟这一个分组相关。而每个疾病分组的报销额度取决于,各地过去三年这一病组里,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