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回东北老家开一间书店:见证小城的微小文艺复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夏日午后,我们在书店附近的一家面馆吃饭。大潘说,这家店以前开在马路对面,是个路边摊,已经开了三十多年。白天正常吃饭,但等到半夜,就会有很多人喝酒,「吃个面都能喝多,几碗面几个拌菜就可以喝几箱啤酒」。很多这样的小店都会营业到凌晨三四点。


如今,本溪的人口越来越少了,工业绮梦早就落幕,「出走」成了这座城市直到现在的主题。

大潘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本溪的教育开始嗖嗖上升,每个父母都在反复叮嘱孩子要「走出去」。大潘的母校本溪高中一本率很多年保持在90%以上,甚至吸引了很多外市学生就读,这几年最知名的是李雪琴,十几年前她从铁岭来,后来考上了北大。


大潘恋家,不想离本溪太远,毕业后定居在了沈阳。他本溪高中的同学除了沈阳,更多去了北京上海,回本溪的屈指可数。

对此,很多人表达了共鸣。有人说:「回到本溪的应届毕业生,都被各种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说成没出息。」也有人说:「身边学历高的同学毕业之后都会去南方,本溪以后养老比较好。」

一代一代年轻人出走,在遥远的城市定居、结婚生子,后来老人们要去帮孩子带孩子,也只好在暮年出走;这些年,开始有离开的人回到本溪,发现故乡工作机会更少,求职未果,于是二次出走。

被留下的本溪只能缓慢生长,一切新鲜事物都显得格外新鲜。前两年,罗森开到这里的时候,门口甚至排起了长队。大潘把这一幕拍下来做成了明信片,配文是顾城的诗:无数树木的骨骼/钉成墙/在探照灯下/闪着白光/谁不爱家乡/可总有逃亡。




罗森门口排队的人

这些年,人们越来越多地从文学作品中窥见那个时代的东北。郑执说:文学有一定的延迟性,二十年后,当我们成人,有了表达能力,童年时期在我脑子里种下的这粒种子发芽了,这粒种子,正是我父母那一代人经历的现实。


沈阳有郑执,还有双雪涛和班宇,相比之下,本溪的声量就小了许多。如今大潘也在做同样的事,和写作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开书店也是一种表达。

门洞里的书架上有很多东北作家的书和杂志,除此之外,店里还陈列着很多关于本溪的文创与文字,它和其他独立书店最大的不同是「在地性」,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光辉和烙印。

大潘曾设计过一款饮品,取名《嘿!本溪!》。他说,因为本溪是一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4.5%,冠之辽宁,所以下层为绿色;同时本溪是一座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太子河西岸立着数根昼夜不休的烟囱,所以上层为不透明的烟雾色;下层甜,上层酸,酸甜交加是城中人的生活真味;最后,绿叶薄荷飘于最上,套用了Bob Dylan的歌词:答案在空中飘荡。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6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