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神舟六号升空: 神六科研人员有80多名海归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神六」升空科研人员共有八十多名「海归派」,包括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的航天动力专家李椿萱。全球中国人科学家通力合作默默贡献,成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另一种动力。中国电视首次现场同步直播,展现巨大信心。


李椿萱曾是保钓运动健将

多少年来,来自海内外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为神州飞船的顺利升空贡献了心血,提供了不同的动力。来自台湾的李椿萱博士,就是神州飞船背后无数无名英雄中的一员。一九三九年出生的李椿萱,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台湾省成功大学之后往美国留学,先后获得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李椿萱和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着名科学家丘成桐等人都是七十年代美国华人保钓运动的积极分子,并且是纽约保钓运动杂志《水牛》的编委。


他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从事计算流体力学及高雷诺数流动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研究。一九八零年从美国到中国大陆工作之前,曾在美国着名的洛克希德导弹及空间公司,从事飞行器设计与空气动力学研究,先后参加了太空梭、反弹道导弹系统与战术导弹的研制和预研工作。到北京之后,李椿萱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太大学(原北京航空学院),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高速碰撞力学、粒子束动力学及计算力学等多种学科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先后担任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和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

李椿萱目前还担任北京航空航太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航空航太大学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教授,先后指导了七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四十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二十名博士生和十六名硕士生已获得学位。李椿萱表示,他到中国大陆之后主要是培养人才。在北航期间,他先后开设了黏性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基础等十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活动,比如从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七年间,他作为国家「八六三高技术计划」航太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参与了中国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系统的发展规划与研究工作。在负责气动力、热专题组期间,他组织实施了一批气动关键技术单项预研;主持研制与改造若干项大型地面类比实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了一批实验技术;并负责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的筹备和组建。一九九七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大陆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椿萱告诉亚洲周刊,他领导的北京航空航太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和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是在二零零零年以后参加有关载人航太的具体研究任务。他强调是「我们研究所集体承担」,不愿突出个人的角色。他于一九九八年创建的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了神舟飞船和运载火箭外形设计空气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和计算,他说,「个别教师参加了具体的课题研究」。

北京台湾同学会的成员

李椿萱说,目前他领导的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七、八个教授和众多的科研人员,经费则来自各个不同部门的投资。作为北京「台湾同学会」的成员,李椿萱说,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有机会也一直参加该会的活动。「台湾同学会」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期间,一批在欧美国家留学工作的台湾留学生回到中国大陆参加工作而成立的一个联谊机构。李椿萱原籍广东新会,生于云南昆明,在台湾上小学、中学和大学。已在北京安家的他,唯一的女儿已经在读研究生。由于角色特殊,他仅在一九九三年回过台湾一趟。

科研梯队以老带新

除了类似李椿萱这样的台湾「海归」为神舟飞船默默贡献,中国航太工业更多的人才其实还是本土培养。比如这次「神舟六号」飞船总设计师,就是年仅四十三岁、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张柏楠。

神州飞船前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的航太专家戚发韧告诉亚洲周刊,这次「神州六号」发射,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新老交替」,「老同志带新同志一程」,表示中国的航太事业后继有人。巧合的是,与李椿萱的台湾背景一样,戚发韧其实与宝岛也有一段缘,他的儿媳妇就来自台湾。戚发韧表示,他目前除了继续担任神州飞船的总顾问之外,还担任北京航空航太大学宇航学院院长,教书育人,为中国培养更多的航太人才,而张柏楠就是他目前正在培养的一个在职博士生。 上海一些台商投资的电子工厂,其产品或化工零件就被使用到「神舟」系列及火箭中,了解情况的人士介绍说,这些设备采办的时候都是保密的,甚至连厂方都不清楚。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飞船在最后的检查中找到了八个质量问题,其中三个是箭上问题,五个是地面设备问题,甚至出现了关键仪器接反的问题,七人因此被处理。


在神舟五号少壮派科技人员挑大梁之后,这次神舟六号有更多的年轻指挥人员被安排在总设计师的位置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已经成长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在载人航天工程科技人员队伍中,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七成以上。

尤其是除了两岸科学家之外,不少海归的中国航天人才,也开始进入载人航天领域并且从事了大量重要的工作。在当年神舟五号飞船的八个系统总设计师中,留学回国人员就有两个;在负责中国航天工程总体工作的高级指挥人员中,同样有不少留学归国人员。

年轻「海归」担当重任

而神舟六号的研发人员中,有八十多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这些人担任一些系统工程的高级设计人员,比如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的王永志,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一九八六年担任「八六三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组组长。

还有一位是留学美国并于一九九五年学成归国的周建平,现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曾任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室主任。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