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毛泽东: "中国通"谭若思逝世,曾撰写毛泽东与江青传记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谭若思一开始对中国在共产主义统治下取得的成就非常钦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持批判态度。1989年6月4日,在军方开始向天安门广场上的抗议者开火时,他就在人群的外围。


尽管如此,谭若思仍对中国的公民社会和私营经济的增长充满希望,并鼓励西方领导人设法与他们接触。https://t.co/z8gdhdIOKB—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chinese) August 14, 2024

政治学家、记者谭若思(Ross Terrill)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各地旅行,这使他在中国从自我封闭发展为全球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成为西方最具洞察力的中国向导之一。他于8月2日在波士顿家中去世,享年85岁。


谭若思的好友、作家菲利普·甘本证实了谭若思的死讯。他说谭若思近年来身体欠佳,但死因尚不清楚。

谭若思生于澳大利亚,他首次前往中国是在1964年,当时他刚从墨尔本大学毕业几年,而中国正处于“文革”前夕——这是一场旨在清除中国社会残余的资本主义影响的灾难性尝试,在此期间,外国人被挡在国门之外。

七年后,他再次来到中国,成为“文革”狂热降温后首批获准返回中国的西方人之一。他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撰写了一篇旅行报道,分两部分发表;该刊读者渴望深入了解北京的想法,其中包括尼克松总统,他在准备1972年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时就参考了这篇文章。

谭若思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学位,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里,他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主要在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他的作品,尤其是发表在大众媒体上的作品,打破了新闻和学术的界限。他的许多着作,如《真实的中国》(The Real China,1972)和《铁树开花——中国五城》(Flowers on an Iron Tree: Five Cities of China,1975),将旅行报道、历史和政治分析引人入胜地结合在一起,赢得了汉学家和普通大众的追捧。




纽约时报》的纪思道在称赞谭若思1992年出版的书时写道,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一家北京烤鸭店的角落里和作者边吃边聊”。 Simon & Schuster

纽约时报》资深驻北京记者、现为本报专栏作家的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写道,他的着作《我们时代的中国——从共产党胜利到天安门广场及其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奇》(China in Our Time: The Epic Sag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From the Communist Victory to Tiananmen Square and Beyond,1992)“文笔优雅,引人入胜,知识渊博”,他还说,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一家北京烤鸭店的角落里和作者边吃边聊”。


谭若思一开始对中国在共产主义统治下取得的成就非常钦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持批判态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把自己对中国的看法描述为“里根主义”。

1989年6月,在天安门广场镇压之前,他搭乘最后一班国际航班前往北京,6月4日,军方开始向抗议者开火时,他就在人群的外围。

这一经历使他不再期待共产主义政权有可能变得少一些残酷。

“我无法完全从中国这个列宁主义国家露出獠牙的景象中走出来,”1999年,谭若思在为《新闻日报》撰写的观点文章中写道。“如果‘走出来’意味着否认天安门事件的意义,那么美国对华政策也无法从天安门事件中‘走出来’。”

1992年,他与生活在波士顿的异见者沈彤一起前往中国。他很快被逮捕,之后被送上飞往香港的飞机。沈彤同样被逮捕,关押54天后被驱逐出境。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