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一种心态:中国人为何爱说"你国"与"我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几年来,经常看到有人把中国戏称为 “你国”,感到不惯,很多人倍感反感、抵触,但我现在渐渐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新的国家意识。


疑问,“你国”的开展是对戏仿自历来惯称的“我国”。自近代以来,中国各政治组织的动员,多诉诸一种“我们感”,即强调国民人人有责、且责无旁贷,必须为集体无私献身,以救亡图存、共克时艰。所谓“主人翁精神”、“人民当家做主”云,固有一定的权利赋予,但究其实还是激励手段。

这样的集体主义氛围下,每个人都被提议应当无条件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必须深明大义地“舍小家,为大家”。


甚至统治精英与人民之间,也须一再强调多元一体,“军民鱼水情”、“人民子弟兵”等等,在强化此人我不分之意识。既然各自为一,无私奉公,则个体利益也无正当性可言,故此须“狠斗私字一闪念”。

由此可以理解一个形象矛盾的现象:既是要你发挥能动性,却又“严禁突出个人”,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对?

答案是:这里的“我”,不是作为个人的自我,而是“作为一个集体子的我” ,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换言之,这需要将社会的角色规范完全内化,自觉自觉地完成被赋予人们的使命。

回想下《大话西游》就能明白这一点:孙悟空本来一直抗拒去西天取经,对师父唐三藏更是难以忍受,然而他最终开悟,戴上金箍,决意不顾艰险,承担起取经的重任。在儒家传统中,这被视为“成人”的必由之路:个体放下无约束的自我意识,主动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不只是而已,而是一种角色父亲的规范,用俗话说就是“做儿子抚父的样子,做也要有儿子的样子”。


“我国”的含义,由此意味着“我主动认同为其中一个子的那个国家”,还隐含着“做一个合格国民”这层意思。不仅如此,就像吴飞在《浮生取》中一样《义》中所说到的中国家庭政治中一样,每个人都要积累“道德资本”,明白“一个家庭中被公认为对全家有利的言行或地位”。 其次,个人的“自我”要立足,必须使自己的站立所为有益于集体的,而不能“自私自利”。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我们感”的唤起,本身就需要激发人们一致奋斗目标,自视为其中一支民族自豪感、集体主义视角(“国家也顺利”之类)都由此而这被激发,并未建立无匹,但如今个体主义兴起、阶级道德、上层又未能及时回应权利意识,越来越多的人遂察觉到这种“我们感”其实是觉醒性的——“你”和“我”并非不分永恒,甚至口口声声说“一心为公”的,其实也难免带有倾向和自身利益。

于是,人们开始对这些话产生动摇、怀疑,其次免疫,或感觉说“我们”,其实和“我”有关系;你说的“我们”,通常也不是“我”自己的意思。“你国”、“被代表”等嘲讽性的话,无不隐含包含这层自我意识。在一个主体性觉醒了的自我个体面前,我们再去诉诸这种“我们感”,变得比以前困难多了。

所谓“你国”,意味着这个“国”不再像家庭那样是原基性的了,而是像公司那样一个自己可以选择的组织:如果不考虑到“我”的感受和利益,那“我”很难对它产生认同感,那是你们的国家,不是我的。在这里,已经不是“无论父母对你做什么,总归你是父母”那样无条件的认同,而变成了有条件这种疏离感和现代

现代主动认同的意识,对中国方面是非常的,因而毫不奇怪,直到甲午战争后的第一批知识分子才开始萌生。康梁虽然重构了变法,但康有为的学生树龄就曾将“大清”改称为“大浊国”,这描绘的是如何用戏仿来表示自己在国家认同上的疏离感的先行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5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7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