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選擇性執法? 美國大學為何容忍反猶言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黃非


全球史專業學者

近期,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和哈裡斯,分別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觀點。除此之外,巴以問題導致了美國多所大學持續數月的抗議示威活動,甚至導致常青藤聯盟的多所高校校長在社會壓力下宣布辭職。


去年年底,哈佛、麻省理工、賓夕法尼亞大學三所高校校長也因深陷“校園反猶風波”,被要求進行美國國會聽證會後不久,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伊麗莎白·馬吉爾和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都相繼辭職,麻省理工大學校長莎莉·科恩布魯斯也差點因持續的輿論壓力而被逼辭職。

在剛剛過去的八月中旬,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米努什·沙菲克也因處理哥倫比亞大學對以色列和哈馬斯戰爭的校園抗議問題而宣布辭職。

此前她也被傳喚參加國會聽證會,尤其是她與紐約市警察局合作的拆除行為和逮捕政策,被指控違反了“大學對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長期承諾”:“沙菲克校長在這次歷史性校園抗議事件中選擇了與紐約警察局合作,而非與學生、教職工和社區進行合作。她的行動不僅損害了學生和教職工的信任,也危及了大學作為思想自由場所的核心使命。”

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每隔一段時間,美國大學都會再次處在公眾視線的風口浪尖。

美國大學正掀起反猶運動?

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內“反猶太復國主義”、反非法占領的氣氛盛行,並非最近才有。早在十多年前,由巴勒斯坦活動家和英國進步派活動家所主導的反以色列“BDS運動”(Boycott, Divestment, Sanction Movement)就在美國校園中激起聲浪,並引起巨大爭議。

美國社會對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及其產物以色列的態度,有著復雜的歷史演變,不可簡單一概而論。


如果把范圍局限在當代美國精英高等教育機構對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一般性敵視與負面態度這一現狀,則大致可追溯到1967年“六日戰爭”之後的一系列發展。在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地的全面占領與西奈半島巴勒斯坦問題激化的情況下,美國也伴隨著民權運動和反越戰浪潮,大學校園走向激進化和運動化。在埃及總統納賽爾和世俗派阿拉伯國家導向蘇聯,甚至連地區主要盟友伊朗都經歷革命之後,美國政府進一步與以色列靠攏,將其視作維護中東地區美國影響力與安全秩序的基石之一。

這一外交轉向,讓美國國內對其霸權主義持批評態度的人,把更多目光投入到針對以色列的審視和批評之上。這一態度的支持者認為,反復國主義和非法占領,甚至反以色列建國的合法性基於正義和進步的反殖民、反帝國主義立場。而質疑者則指出,在這些漂亮話語的包裝下,真正的實質則是“反猶主義的幽靈”。

將反對以色列政策乃至反對以色列國家等同於反猶主義,的確有概念滑坡的嫌疑。在世俗左傾的美國猶太人群體中,不乏對以色列政府持激烈態度的人。


但是,正如這次襲擊事件後充分體現出來的那樣,對以色列國家和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抽象批評,往往演變為對猶太裔學生、教師、社群具體的騷擾與威脅。

自去年10月7日襲擊之後,美國校園中針對猶太師生的威脅、恐嚇事件頻率大幅增加。一位康奈爾大學的本科生,就因為在學校匿名論壇上發帖威脅殺害猶太裔同學而被警方逮捕。針對猶太人的威脅性塗鴉,乃至暴力騷擾,更是層出不窮。

此次爭議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哈馬斯的大規模襲擊具有清晰的恐怖主義性質,且明確無誤違反了戰爭法(國際人道主義法,IHL)。美國精英高校的部分師生,對哈馬斯襲擊第一時間近乎不加掩飾的贊美,哪怕對校園政治與激進話語相對寬容的體面自由派人士來說,也是擊穿底線的行為。

部分在商界頗具影響力的聲音,也罕見地打破其對文化左派順從的慣例,通過公開施加自己在經濟上的影響力來懲戒這種風氣。著名投資人、億萬富翁比爾·阿克曼就是其中代表。

在去年三大校長身陷“反猶風波”時,社會方面的壓力也直接體現在賓大的大量贊助人取消資金支持,或威脅取消對學校的資金支持。

對於主要依賴捐助和學費生存的頂級私立大學來說,除了聲譽損失,這會對學校營運造成切實地幹擾與危險。此外,賓大董事會中具有投票權的董事,超過半數支持解雇麥吉爾。不過,麥吉爾在董事會聯系她之前,就先人一步提出了辭呈。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