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俄羅斯: 石油大於國際法?蒙古無視國際逮捕令歡迎普京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國際刑事法院去年發布了對普京的逮捕令,作為成該法院的成員國,蒙古有義務逮捕到訪的普京。但蒙古嚴重依賴俄羅斯的石油資源,莫斯科對其南部鄰國仍擁有戰略影響力。https://t.co/mPwWNjmFHg—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September 3, 2024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二會見了蒙古國領導人,這是自2023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對其發出逮捕令以來,他首次對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展開國事訪問。

普京出訪前,國際刑事法院表示,蒙古國有義務逮捕普京,不過由於該國在燃料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外界認為蒙古逮捕普京的可能性極小。


普京不僅沒有被捕,反而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的中央廣場受到了紅毯禮遇。

他出訪之前,克裡姆林宮對逮捕的可能性不以為然。

“不存在任何擔憂,我們與蒙古國的朋友進行了很好的對話,”克裡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周五告訴記者,並指出“訪問的方方面面都已做好充分准備”。

普京在機場受到了似乎是蒙古國儀仗隊的迎接,並在首都烏蘭巴托過夜,這表明他在該國一點也不緊張。

周二的訪問無視了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而且是由蒙古國總統烏赫那·呼日勒蘇赫發出的邀請,這表明盡管這個南部鄰國在試圖尋找對沖,俄羅斯依然對它擁有戰略影響力。

柏林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表示,通過這次訪問,“普京肯定會取得象征性的勝利。”他表示,對蒙古國來說,這次訪問表明,保持與莫斯科關系的必要性超過了該國在2002年加入簽署《羅馬規約》加入國際刑事法院時所做的承諾。

他還說,對於“普京遭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排斥,只要國際刑事法院對批准了《羅馬規約》的國家發出逮捕令,他就會被逮捕”的說法,俄羅斯的對手必須“重新考慮”了。

總部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去年對普京發出了逮捕令,指控他犯下戰爭罪,綁架和驅逐烏克蘭兒童。法院還對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瑪麗亞·利沃娃-貝洛娃發出了逮捕令。

國際刑事法院不具有執行能力。簽署規約的國家應逮捕那些逮捕令所針對的人。俄羅斯並非該法院的簽署國,並且一直不理會其權威。


蒙古國是一個夾在俄羅斯中國之間的內陸民主國家,在兩個強大得多的鄰國之間保持平衡,采取謹慎的政治立場。這也包括對烏克蘭戰爭采取中立立場。

盡管蒙古試圖向西方尋求緩解部分地緣政治壓力,接待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等政要,但該國在經濟上仍然依賴規模大得多的鄰國。

蒙古與俄羅斯的邊界線長達3400公裡,95%的燃料依賴於這個天然氣生產大國。它試圖與莫斯科保持穩定的關系,以此幫助平衡與北京的關系,北京通過購買蒙古幾乎所有大宗商品驅動的出口,對烏蘭巴托也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獨立的地緣政治分析人士、曾在蒙古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的蒙赫納蘭·巴亞爾哈格瓦表示,“蒙古國的政治建制派認為”,通過接待普京,“更容易管理好與莫斯科穩固的、可預測的關系”。


“烏蘭巴托選擇與莫斯科保持可預見的關系,然後再止損,”巴亞爾哈格瓦說,“畢竟,地理位置是無法改變的。”

巴亞爾哈格瓦指出,由於以前就有國際刑事法院成員無視《羅馬規約》的先例,蒙古很可能認為普京的訪問不會引起太大反彈。2015年,南非在蘇丹當時的總統奧馬爾·巴希爾訪問約翰內斯堡期間拒絕將其逮捕,盡管他涉嫌在達爾富爾犯下種族滅絕和戰爭罪,而遭到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去年,約翰內斯堡向國際刑事法院請求免除逮捕普京的義務,以便他能夠參加金磚國家峰會,但請求未獲批准,普京因此選擇了缺席峰會。

盡管如此,蒙古邀請普京的決定還是受到了人權觀察機構的譴責。

人權觀察國際法務問題高級顧問瑪麗亞·埃琳娜·維尼奧利在普京訪問前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歡迎普京這一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犯,不僅是對許多俄羅斯軍隊罪行受害者的侮辱,同時也會破壞一個關鍵原則:無論多麼強大,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執政的蒙古人民黨與俄羅斯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關系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以前,當時人民黨在蘇聯紅軍的支持下幫助建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即使在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之後,蒙古人民黨與俄羅斯的關系仍然是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來源。

巴亞爾哈格瓦表示,普京此行的公開目的是為了紀念蘇聯和蒙古軍隊在哈拉哈河戰役中擊敗日軍85周年,為蒙古人民黨提供了“意識形態上的推動力”。

在接受蒙古最大的日報《今日報》的書面采訪時,普京試圖強調他的國家作為蒙古保護者的角色,他指出,“為了蒙古的自由和獨立,一萬多名紅軍戰士和指揮官在這場戰斗中獻出了生命。”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