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美学者:下位总统应制定不那么被动的对华政策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美国寻求长期对华竞争,但又没有定义这种竞争的终局是什么,因此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美国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拜登政府也没有言明,所以面临共和党的攻击。替拜登政府政策辩护的人则认为,拜登政府政策符合一个广泛共识,即中国美国构成挑战,美国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之”。这是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9月16日刊登的一篇题为《反对“对华强硬共识”的理由》文章观点,作者是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前幕僚、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教授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她认为,在当前中美关系紧绷的氛围中,美国仍然存在就对华政策进行辩论和完善这些政策的政治空间。美国政策制定者要以此次权力更迭和公众态度尚未统一为窗口,寻求调整对华关系,使其更加稳定、更加积极、不那么被动且富有成效。


她认为,哈里斯和特朗普采取的典型竞选策略就是表达对华强硬,而美国国会议员夸张的言论和围绕中国议题的各种听证会也搞混了“与中国实体相关的合法商业、科学和教育活动”同“对美国安全构成安全风险或让美国处于弱势的中国实体活动”之间的界限。美国对华政策共识看似在加强,实际看上去更肤浅、更不稳定。在这种瞬息万变的不稳定环境中,美国新一届政府有机会制定一种更正向、不那么被动(more affirmative and less reactive)的政策,降低紧张程度,专注于降低风险,同时保留连接中美的庞大关系网络的益处。

中美要努力达成“有原则共存”


文章提到,共和党习惯于批评拜登政府对华外交接触就是“弱化”美国地位,坚信通过扩大美军存在和对抗性举措迫使中国“屈服”。但这种主张在特朗普时期已被证实不可能成功,只会加大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并疏远和激怒那些不愿意选边站的盟友。拜登政策采取的策略就是降调扞卫国际秩序的紧迫性,并且和不同价值观的国家合作,解决跨国问题。

但是,在更广泛的美国公众和政策对话中,挫败中国的冲动往往占据主导,压倒为实现两国共同目标和推进美国利益而做出的努力。比如,美国有关“赢得21世纪”的说法反而强化了中国美国“零和博弈”的认知,加速了太平洋两岸为冲突做准备的步伐,也让两国的批评者很容易对正常形式的外交、商业和科学互动进行嘲讽和批评。

两个国家都强调为最坏情况做准备。彼此目前的政策组合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尽管中美重启了外交接触与沟通,尽管美国官员不使用“对手”或“敌人”一词来形容中国,但“竞赢”中国这一定性基本渗透到了双边关系的每一个领域。这导致双方的互利交流也很难被证明具有合理性。中国强调要稳定对美关系,促进人文交流,但中国的一些做法也加剧了美国的担忧,比如减少对关键技术进口的依赖、强化中俄关系等,都加深了美国的敌意和猜疑。


两国的零和言论和对冲突的准备,正进一步使双方逐步陷入敌对和疏远,从而加剧对最坏情况的担忧,并削弱战术保证的可信度。双方恢复高层接触和峰会是必要的,但这还不足以阻止中美关系持续下滑,尤其考虑到明年美国新领导人的更替。外交可以帮助纠正彼此间夸张的误解,但如果双方不能在“有原则的共存”方面付出更多,那外交手段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双方关系而已。

中美融合的重要性与好处


为了阻止这种恶性循环,中美需要确定两国希望看到的结果,避免以“减缓对方发展”或“超越对方”的步伐来衡量成功。换句话说,追求韧性和威慑,而不是主导地位或霸权,将使中美走上更稳定的道路。冷战后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单极化地位是“例外”,而不是需要维持的“常态”。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能渴望在每一个领域和每一项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向新一届政府的过渡为必要的调整提供了机会,使美中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和富有成效的方向发展。美国的伙伴和盟友将欢迎这种转变,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寻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不希望在华盛顿北京之间的竞争中站队。在美国国内,两个非营利组织在202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两党中的多数人都认为避免战争和缓解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比为潜在冲突作准备更重要。这些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存在就对华政策进行辩论和完善这些政策的政治空间。

结构性力量正在影响中美之间的权力动态,但未来仍未可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作何选择。

第一,技术发展的本质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准确预测新兴技术将如何重塑日常生活和战争形态。因此,中美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融合,以便探索和学习新的技术进步。如果某一领域的技术领导者是中国人,华盛顿应该希望美国公司能够获得最新创新成果。目前,中国制造商在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方面遥遥领先。例如,美国可以授权中国技术在美国建造电动汽车工厂,这将有助于构建美国国内的专业技能,并帮助美国汽车制造商更快地过渡到顶级技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0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