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專訪:新政下不見"大牛" 不如關門大吉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央行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經濟學家沈凌表示,這類政策短期有效但長期效果有待觀察。他批評行政幹預缺乏退出機制,導致市場預期不穩。此外,他認為此輪刺激下如果中國股市仍無法形成牛市,那就真可以“關門大吉”了。


更多內容 https://t.co/qz8B7Wer2T pic.twitter.com/MdTncGDcGI—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September 27, 2024

中國央行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經濟學家沈凌表示,這類政策短期有效但長期效果有待觀察。他批評行政幹預缺乏退出機制,導致市場預期不穩。此外,他認為此輪刺激下如果中國股市仍無法形成牛市,那就真可以“關門大吉”了。


德國之聲:這次中國央行的一系列刺激政策,讓許多人歡呼期待已久的"強心劑"終於來了。當時您看到這一系列最新政策的時候,第一反應如何?是意料之中,還是有所意外?

沈凌:其實總的來說是在預料之中,但是具體的形式有些預料之外。因為之前的政治局會議中,中央就一直講要把股市做起來。我一直寫文章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就是中國轉型之後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技術的進步、創新來拉動,靠以前的基建已經不行了。

從去年開始,中央就一直說要提振股市。但後來我們只是聽到它表決心,但沒有看到什麼好的結果。所以我一直相信中央一定會拿出更有力的政策提振股市,因為以前的政策力度都不夠。很多政策都需要加量,一直加量到能夠把這個市場做起來。

德國之聲:那現在中國央行最新推出的這一系列政策,從強度上來講,您覺得足夠嗎?

沈凌: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很重要。資本市場要拉起來,不是靠一個月兩個月,也不是半年一年的時間。而是要有長期的作用作為支撐。但是這種長期的作用,不是靠現在一個什麼刺激政策就能建立起來的。長期的作用需要比如資本市場信心的恢復,有耐心的資本的介入。現在的推出的政策從短期來講肯定是有提振作用,但是從長期來講還有待觀察。


央行此次推出的證券互換政策,確實像一例強心針。因為目前中國資本市場處於信心極度低迷的狀態。需要有國家的資本介入提振信心。其實像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在危機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提振資本市場的動作。但這是一個短期的作用。

德國之聲:您能解釋一下這次央行的放"水量"究竟有多大呢?據中國方面的描述,就是8千億過後可能再加8千億。就算如此,加起來也就是1萬6千億左右的規模,和當年中國推出的4萬億相比,仍然少許多不是嗎?


沈凌:這個不一樣。第一當年的四萬億,也不僅僅是四萬億。而且它是直接投到了基建等領域,對真實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而現在說的8000億,甚至它都不是放水。它只是一個證券互換。讓金融機構把手上拿著的一些藍籌股的基金,可以拿到央行換國債。換到國債以後,你可以把它賣掉再去買股票。所以從總的貨幣量來說,它並沒有向市場放水,只是一個對資本市場結構的調整。和原先的四萬億完全是兩回事。

這次它針對僅僅是股票市場。央行已經說了,這八千億是讓你把國債賣掉以後只能用來買股票的。這個措辭其實是和過去幾年來,資金的違規進入正好相反的。所以如今在市場上對大家的信心有很大的提振作用。這1萬6千億雖然不如4萬億那麼多,但是它是僅僅針對股市的。

現在我們看到中國股市這幾天大幅度上漲,其實就是信心的恢復。不要說8千億了,可能都沒有1千億、2千億進來,但中國股市就已經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所以這個短期的刺激效應還是很成功的。但是從經濟學來看,我們說資本市場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是長期的。而不是一兩個禮拜或者一兩個月的效應。只要過一段時間後,經濟增長沒有真正的起色,股市還會跌回來的。

德國之聲:中國的經濟,一方面有央行這樣向資本市場定向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封控結束以後,不管是房地產也好,其它的實體經濟也好,一直處於一種萎靡不振的狀態。結合這兩種情況,您認為中國政策層最新的決策能對經濟的實質性的復蘇產生重要的推進作用嗎?

沈凌:中國的經濟需要深層次的改革措施。你說到的中國經濟在疫情過後為什麼一直萎靡不振。我寫過好幾篇文章對比中國德國在疫情期間的扶持政策。但從疫情發展的這一個單一指標來看,中國的防疫政策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這個效果是以犧牲經濟為代價的。疫情的時候,中國可以一個紅頭文件就讓所有的小商小販,餐館、電影院、娛樂場所都關掉,而不進行任何彌補。在德國,我宣布關掉你的飯店,你的電影院,都是給你有補償的,但是在中國沒有。這樣一來對實體經濟的打擊都非常大。因為有很多業主,包括服務業,如果你關了它半年、一年它就倒閉了。不是說到時候你一放松的時候它又活過來了。它資金鏈斷裂,就破產了,就死掉了,不可能再恢復過來了。這也是我們為什看到疫情防控之後,經濟如此萎靡的原因所在。行政的幹預強度太大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