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通货紧缩有多可怕?看看日本那30年就知道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通货紧缩,一个中国人这两年开始逐渐耳闻的幽灵,但中国人并不知道通缩之下民生如何多艰。


这样的岁月,隔壁的日本过了三十多年。现代国家长期陷入通缩的现象并不常见。长期通缩是一种“富贵病”。只有家底殷实的发达经济体才能承受长期通缩的慢性折磨,也只有发达经济体才有相对成熟的机制一定程度上抑制政府滥用“印钞权”的冲动。

二战以来,五年以上的长期通缩现象仅有两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的“滞胀”和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失落的30年”。


因此,对普通人而言,相比货币大幅贬值、物价高涨的恶性通胀,长期通缩是更为陌生的经济现象。以至于会产生“物价不贵、压力不大”的玫瑰色幻想。然而,日本社会“失落的30年”,并不是“岁月静好”的乐土。

就业降级的30年

长期通缩的典型表现是宏观经济陷入停滞。1992年至2021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M2、劳动生产率增速等宏观经济指标,都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平稳状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的生活波澜不惊。

1990年“泡沫危机”爆发后高空坠落的十余年,至今还是很多日本普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1991年到1999年期间,日本经历了“倒闭潮”,每年破产的企业都在1.4万家左右。失业率随即快速攀升,从1990年的2.1%上升至2002年的5.4%,增加了2.5倍。

年轻人是失业潮最大的受害者。日本进入70年代后,每年约有200万人出生。20年后,庞大的“70世代”顶着经济寒潮步入职场,举步维艰可想而知。1990年日本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率从74%,1999年已降至58.9%。比“区区”15个点的降幅更严重的,是就业“含金量”大幅下降的“就业降级”。


处境恶化、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企业被迫放弃了日本社会曾经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取而代之的是员工派遣、临时雇佣等“非正式雇佣”。“打破铁饭碗”的就业降级在90年代后期达到了高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2年正式雇佣减少了399万人,而非正式雇佣增加了368万人。这意味着15%的正式员工变成了薪资福利大幅缩水的“临时工”。

2004年左右,企业倒闭潮结束。但是,经济增长停滞的通缩压力下,国内企业投资扩大生产的信心不足,经营风格保守。“非正式雇佣”扩大化的就业降级趋势并没有逆转。

2023年,日本的正规雇员为3606万人,比90年代初减少了约200万。非正式雇佣劳动者规模达到了2124万,比九十年代初增加了约1200万人。长期以来,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之间“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饱受日本社会诟病。两者之间的待遇差距不仅体现在薪资待遇上,更体现在企业福利上。实际收入差距一度高达2-3倍。


直到202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大力推行非正式雇员和正式雇员的“同工同酬”政策,终于解决了薪资待遇差异问题。但是,基本养老金、企业养老金等福利待遇差距,依然得不到解决。更无解的是职业前途,错过了互联网崛起的日本,缺乏自由职业成长的空间。主要就业岗位还是来自传统企业,这样的就业环境下,非正式员工几乎没有职业成长的空间。

因此,日本“失落的30年”看似人均可支配收入、薪资水平都保持了平稳,连失业率最终也稳在了5%,没有进一步恶化。看似波澜不惊的数据,却是就业市场结构性分化的暗流涌动——“非正式雇员”的廉价分母为纸面上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就业市场趋冷后,日本年轻人也曾“考公”自救。1991年到1995年,日本考公人数从7万增至12.4万人,报录比例高达30:1。但是,每年数千的公务员岗位与200万的就业需求相比就是杯水车薪。

更为关键的是,为了遏制通缩,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财政扩张政策,政府负债率从1990年的70%上升到2022年的230%。这样的财政状况,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幅扩编。

最终,日本年轻人只能无奈放弃“政府铁饭碗”的自救选择。2000年后日本“考公”趋冷,录取比最终稳定在4:1。显然,“考公热”未能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不过是那段蹉跎岁月中的小小插曲。

总之,日本“失落的30年”,是就业降级的30年。“打工人”熬过失业率暴增、终身雇佣制解体的危机十年,还要忍受长期通缩的折磨。世界经合组织调查,2000年日本人的平均年薪为38364美元,2020年平均年薪为38514美元,20年只增加了区区150美元。虽然同时期日本的物价指数也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的生活岁月静好。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