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父母的養老 成了海外獨生子最深的痛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早上,我和爸媽視頻,聊到了爸爸的背痛、說起了媽媽要去種牙。我潦草帶過,迅速開啟了新話題。


潦草帶過是因為我“心虛”,我作為家中獨女,已漂在海外近十年,面對父母身體上的小毛病,我除了言語上蒼白的安慰之外,無法提供一點身體力行的幫助。養老問題就像我們心中扎的一根軟刺,彼此都要小心翼翼繞開、不去碰觸。

養老,在國內是一道沉重的人生課題,在國外亦是如此,甚至較之國內養老更復雜。它不僅涉及人力和金錢問題,語言障礙、文化隔閡、醫保體系的不兼容、甚至光是繞了半個地球的那段長距離,就足以讓兩代人心生嫌隙。


前段時間,我認識了一位來美國訪學的中國醫生,她帶著兩個讀小學的女兒一起過來。醫生向我說起了未來對孩子的打算:她願意讓小女兒出來,但想把大女兒留在身邊。“總要留一個孩子在自己身邊吧,要不你看像我們的老院長,子女全在國外,90多歲的人生了急病,在醫院去世,子女都趕不回來見最後一面,也太淒慘了吧。”

早十幾年,我可能會覺得她“自私”——難道子女的人生就是為了給父母老年時托底嗎?現在,和父母隔山跨海、即將奔四、也養育了兩個孩子的我,能共情她的想法了。我的父母,雖有缺點,但在我每件人生大事的決定上都無條件給予支持和幫助,如果有一天他們年邁到真的需要我守護在身邊時,我若缺席,抱憾和責怪會糾纏自己一生。



《我家的故事》劇照


我曾經和父母淺淺聊過幾次未來對他們的打算,希望我們在這邊奮斗穩定下來後,能把他們接來國外,一起生活、養老。但這相當於,你要把一棵盤踞在某處的老樹連根拔起、挪窩,讓他們重新在一片完全不同的土壤上適應和生長。對於六、七十歲的父母而言,難度可想而知。

我爸媽前後來過四次國外,第一次是極度興奮的,來之前我爸甚至還苦學了半年英文,天天戴著耳機背單詞。可是第一次來之後不過一個月,興致全無,只想著何時能離開。說好的待一年,最後不到十個月就回去了。後面幾次過來,也是因為我生孩子需要照顧,父母對我們伸出援手,而非自願。


對老人家來說,國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旅游可以、生活免談。背井離鄉、沒有朋友和親戚的鄉愁如何消解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更難的題目是,身居海外的老人,他們如何能活得像一個健全的正常人?



都挺好》劇照

我爸媽有一次心血來潮想自己去超市買牛肉,在自己用翻譯軟件查了半天、拉著超市裡的幾個中國學生問了半天後,終於弄清楚賣牛肉的貨架在哪裡、包裝好的盒子裡分別是牛肉的什麼部位、價錢多少、折扣怎麼算。買一盒牛肉耗費了他倆半個多小時。到家後,我媽說“感覺自己就像個手腳健全的廢人”。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