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李娜: 李娜:網球帶給了我一切,可是我好像還是不太愛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退役十年後,網球名將李娜以賽事總監的身份,參加中國香港(专题)網球公開賽WTA250賽事。這些年,李娜在做什麼?對未來又有哪些打算?前不久,在香港,吳小莉李娜相約問答。


退役10年裡,中國網壇做了什麼?

吳小莉:2014年,你宣布退役,有人說這10年裡中國網壇是比較寂靜的,但這幾年開始新人輩出。你覺得這10年中國網壇做了什麼?


李娜: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累積,不可能說今年這個人退役了,明年就會出來新的人。

吳小莉:那你現在看到欣慰的是什麼?覺得還不夠的是什麼?

李娜:我看到不光女生,還有男生都一起,同時在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他們的成績也讓我感到很欣慰。不足的是,我期待有更多的球員、更多年輕的球員可以參與到這個項目當中,以我們的群眾基數來說,球員還是比較少的。

吳小莉:但是每一個運動都需要基礎人群,網球是人數很少的運動嗎?

李娜:我覺得相對來說,大家可能對網球的普及度還沒有那麼高,因為會有要求的嘛,不像足球,可能一片球場可以22個人同時去踢,不管你的水平好壞,只要組個隊就可以去了,但是網球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不是那麼容易上手,大家會覺得它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吳小莉:培養時間太長?

李娜:對。包括如果你熱愛網球的話,可能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夠達到對打。


吳小莉:你自己也是在舉國體制的模式下成長起來的,然後再找到一條職業化、國際化道路。你那時對於舉國體制怎麼看?舉國體制對於培養運動員,它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

李娜: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可選性,只有這一條路。但是我堅信如果有更多的路、更多選擇性的話,誰都不敢說哪一條路會更好,或者說哪一條路是絕對不好的。我覺得可能也是因為我們走出了一條新的路以後,讓更多的人會有想法,就是選擇的路更多了,不只是一條單一的路可以走。

可能因為很多人還是覺得運動員就要做專業、做職業,其實不是的。我覺得當你參與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最起碼你有一技之長,可能當你壓力大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所謂發泄壓力的渠道,也可以通過這個體育項目作為平台,去結交更多的朋友,我覺得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李娜——中國職業女子網球運動員,兩屆大滿貫單打冠軍得主

1982年,李娜出生於一個“運動世家”,6歲開始練習網球,1999年成為職業球員;2001年,在第九屆中國全運會上獲得金牌;2002年退役,前往華中科技大學攻讀新聞專業;2004年復出,獲得亞錦賽女單冠軍;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獲得女子單打第四名;2011年,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第一次打進大滿貫單打決賽並奪得亞軍;同年,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比賽中登頂封後;2013年,在WTA年終總決賽中獲得亞軍。

作為亞洲第一位大滿貫單打冠軍得主和亞洲第一位世界排名前二的網球單打選手,入選美國《時代》雜志2013年度全世界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名單。

李娜:網球不是我喜歡的項目

吳小莉:你在退役的時候說:你希望在中國,網球能夠被越來越多的朋友們接受,而且迫切地期待網球的小將們能夠嶄露頭角走向世界比賽。現在看來,尤其是今年各個小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作為一個過來人,你會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

李娜: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我也自己會想,但是時代不一樣了,可能我當球員時遇到的問題,他們遇不到,他們這個時代遇到的問題,我也沒有經歷過。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