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一直都是大问题,苏联卫生纸简史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在1990年代去苏联,住在莫斯科中学教师马琳娜家。她第一天带我参观她家时,我注意到卫生间水箱盖上立着一卷卷筒式卫生纸。马琳娜老师对我说:“卫生纸,保证满足你的使用需求。”我谢过她,内心颇为感动,因为我知道,卫生纸在俄罗斯几十年都是个大问题。


19世纪末的俄罗斯帝国时代,偌大的国家上千万人口,仅有彼得格勒省一家卫生纸厂,年产量仅为12万包,根本无法满足百姓之需。到1920年代苏联成立之后,卫生纸问题并未解决,人们如厕先是用布片和棉花代替卫生纸,再后来,家家户户便开始将《真理报》和《消息报》废物利用。

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普及卫生纸,但工厂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所以只得从英国进口。1939年,苏联开始生产卫生纸,但产品质量差,百姓也没有如厕用卫生纸的习惯,所以购买者寥寥无几,生产和普及卫生纸的计划泡了汤。


苏联人如厕用报纸的习惯,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中期。1956年,苏联政府决定由立陶宛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工厂生产卫生纸。

根据苏共中央指示,卫生纸生产出来后,成为苏共高干的专属特供产品,普通人没资格使用。除特供外,苏共中央还将卫生纸配给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涉外酒店,意在向全世界证明苏联卫生纸可以自给自足。

到了1960年代,苏联卫生纸逐渐普及到民间,但供不应求,因为那时苏联城市化改造速度远超农村,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消费者数量激增,卫生纸极其短缺。


苏联政府无奈,又开始向英国求购卫生纸,以缓解国内矛盾。但英国卫生纸因为价格昂贵,所以进口数量有限,并不能解决苏联人的实际需求。1969年秋,苏联从英国进口两台造纸机,在列宁格勒州生产出颜色灰暗、纸张坚硬的卷筒卫生纸——它虽然质量差,但比用《真理报》或《消息报》等替代品强多了。




可是,由于苏联卫生纸长期匮乏,百姓已经习惯使用《真理报》或《消息报》如厕,即便卫生纸生产出来了,购买者也寥寥无几。政府宣传部门又赶紧开动宣传机器,通过院线和报刊大力推广卫生纸。最后,苏联百姓终于尝到了使用卫生纸的好处,商场货架上的卫生纸一扫而光。

1970年代末,苏联人口增至2.6亿,而全国卷筒卫生纸的年产量仅为6700万只,就是说差不多有2亿人上厕所没纸用。全国陷入厕纸荒后,官方力保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供应,其他城市实施限购。比如1975年,苏联乌拉尔地区居民便凭票买卷筒卫生纸,每家每月凭票到指定商店购买——一张卷筒卫生纸票限购5份,指定的商店不是老有货,但卷筒卫生纸票却过期作废。

1980年代中期,苏联卷筒卫生纸价格飙升,单件价格堪比一本印刷精美的杂志,甚至还更贵。苏联百姓囊中羞涩,只得又恢复使用《真理报》或《消息报》上厕所。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苏联经济凋敝,就连莫斯科的商店也见不到卷筒卫生纸的影子,因为它已成为莫斯科黑市的抢手货。

在这种情况下,房东马琳娜老师竟然能保证我使用卫生纸,真是一诺重如山啊!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297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Seconds